“堂兄,借點錢”,什麼時候還?“狗,借點錢”好,兩分鐘

我是藝芽,一個習慣用理性分析和感性方式來面對生活的問題青年。

“堂兄,借點錢”,什麼時候還?“狗,借點錢”好,兩分鐘

我今天在外出辦事,也就是在緊要的關頭上,缺了兩千元錢,在最後十分鐘的時候先給堂兄弟打了一個,他說:我現在也沒錢,有朋友剛借了一些,要不等他還了後再借給你?我說等不了這麼久,就幾分鐘了,他依然說沒錢。我說:那你能借多少就借多少吧。他接下來一句就是:那你說什麼時候還?這個時候我遲疑了,但礙於親人關係說:今晚。於是我掛掉電話,撥了第二通電話:狗,我現在有點事情,需要一些錢,你能不能借給我呢?她說:嗯,好的,等兩分鐘。結束通話。‘

“堂兄,借點錢”,什麼時候還?“狗,借點錢”好,兩分鐘

這就是今天小編本人經歷的事情,一邊是親屬,一邊是三年的同窗。答案竟然有如此大的差異,雖然最後再最後的時間解決了這件事,但這件事的疙瘩一定會存在我的心裡很久,因為堂兄總是在某個夜晚突然發消息給我說:20元,急。我在很多次的秒轉之後並沒有得到他的感激,相反我想借的數額稍微大點的情況下就出現這種情況,感覺到了親疏遠近,人相百態。

當然了,我的處理方式是這樣的,晚上準備好錢之後,打電話感謝一番堂兄,問他怎麼還他方便,還誇了他的援手很是及時,幫了兄弟一把,大恩不言謝,然後聽他用崴腳的普通話自我滿足了一陣,我才找理由還要收拾屋子結束了通話。接著給那位“狗”發了消息說:狗子,謝了呀,大哥現在把錢轉給你了哦。她還關心我錢夠不夠,緩幾天都可以,她不著急。談話樸素,沒有吹噓,沒有商業互捧。

“堂兄,借點錢”,什麼時候還?“狗,借點錢”好,兩分鐘

有位朋友說了,你的堂兄其實這樣做也沒錯,問題就在於你們兩個從小玩到大,這樣做就有點生疏了。可能在社會上的閱歷多了,就變了。你的同窗雖然也在工作但你們是相互信任,世俗還與我們無關。我們算是真情,錢已經不在感情的影響範圍之內了。

我分析了一下,堂兄座標廣州,月薪10K,住公司提供的公寓,吃企業食堂,週末卻免不了瀟灑。我同窗座標上海,綜合月薪6K,食宿自給自足,生活節約。兩人本就在資金上面有點差距,但行為處事的差距更加。原因何在?是相互瞭解不夠?還是真的情況不允許?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杆秤,衡量著自己與身邊人的親疏和遠近。

“堂兄,借點錢”,什麼時候還?“狗,借點錢”好,兩分鐘

關係有三種:親而不近、近而不親、即近且親。親就是感情關係的好或一般的程度,近就是關係的遠近程度。看得出來我與堂兄和我與同窗的親近關係。我作為情感導師自然能權衡其中的利弊,也遊走在這種關係之中,我對堂兄親近,對我同窗親近,這是我的基本態度。我不能因為別人對我的方式就改變自己的處事方式,這就有悖初衷,我就是我。

“堂兄,借點錢”,什麼時候還?“狗,借點錢”好,兩分鐘

​但事實是,關係有親近,每個人都會越來越靠近自己的親近的人,而不會總是去貼冷屁股。

今日沒有理性分析,也沒有感性地處理。因為今天現實就是我的老師,教會我一定要堅持自己的本心。

只要你來,我一直都在。我是藝芽,我在等你。

-END-

今日話題:你的親近人是誰,你知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