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坦克槍二戰初期勉強管用,無奈威力有限,最終讓位於單兵火箭筒

反坦克槍二戰初期勉強管用,無奈威力有限,最終讓位於單兵火箭筒

反坦克槍在二戰初期的時候確實能打坦克,比如說:電影《潘菲洛夫28勇士》的時代背景就是二戰初期,影片當中的PTRD–41單發反坦克槍和PTRS–41五發彈倉反坦克槍一共生產了30多萬支,要是沒有任何反坦克能力是不會有這樣巨大的生產量,所以儘管它在二戰中後期就退到二線了,但二戰前期也還是較為有效的裝備,從上面這種動圖來看PTRD–41要配合M1937型45毫米“戰防炮”作戰,畢竟炮為主,槍為輔。

從反坦克槍的實戰效果來看,雖說二戰早期的坦克裝甲厚度較薄,就拿電影當中的德軍Ⅳ號早期型坦克來說,正面裝甲的厚度是是車體30毫米、炮塔80毫米,車體側面是30毫米、發動機艙15毫米,而蘇聯的兩型反坦克槍只能在300米之內才能擊穿!

反坦克槍二戰初期勉強管用,無奈威力有限,最終讓位於單兵火箭筒

所以,當時蘇軍的《反坦克槍教材》通常是指導:打擊坦克履帶、駕駛員觀察窗、坦克後面的發動機室、側面的行走懸掛部分...等薄弱位置,儘量不打坦克的正面裝甲和炮塔,打了也起不到什麼效果。

反坦克槍二戰初期勉強管用,無奈威力有限,最終讓位於單兵火箭筒

二戰初期的德軍坦克,比如說:2號、3號坦克,重量都低於20噸,除炮塔和正面裝甲之外,反坦克槍在300米距離內都能將薄弱位置的裝甲擊穿。

反坦克槍二戰初期勉強管用,無奈威力有限,最終讓位於單兵火箭筒

這張動圖就是精確瞄準後打穿了駕駛員觀察窗,再將坦克駕駛員擊斃,但能這樣精準的打到坦克駕駛員觀察窗實在是憑運氣!

總得來說,反坦克槍確實在二戰初期有一定的效果,不過隨著戰爭的繼續,新式坦克型號大量的出現,裝甲防護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加強,反坦克槍已經是力不從心了,再加上它只能是在300米之內才有些效果,而這個距離坦克也正是機槍的有效打擊範圍,所以反坦克槍班組自身安全都難以保障。

反坦克槍二戰初期勉強管用,無奈威力有限,最終讓位於單兵火箭筒

這個動圖就是沒有擊毀坦克,反倒是被坦克機槍消滅了...所以,反坦克槍打坦克幾乎是只有一次機會,開槍之後馬上轉移,否則坦克的主炮或者機槍反擊火力就會來襲,後果很嚴重!

反坦克槍二戰初期勉強管用,無奈威力有限,最終讓位於單兵火箭筒

反坦克槍在二戰期間也只是用了一二年的時間就被淘汰了,打坦克最好的武器就是飛機、其次是坦克、再其次是反坦克炮,比如說:聞名遐邇的德軍PAK–43型88毫米反坦克炮,一直都是盟軍坦克畏懼的武器,巨大的穿甲動能可以擊毀任何型號的盟軍坦克。

反坦克槍二戰初期勉強管用,無奈威力有限,最終讓位於單兵火箭筒

88毫米炮使用的炮彈,彈殼很大,發射藥裝的就會很多,不論是對空射擊還是對陸上目標都有極強的穿透力。

反坦克槍二戰初期勉強管用,無奈威力有限,最終讓位於單兵火箭筒

諾曼底登陸戰戰中可憐的“謝饅頭”連續中彈4發彈孔非常恐怖!

反坦克槍二戰初期勉強管用,無奈威力有限,最終讓位於單兵火箭筒

鐵拳超口徑反坦克火箭筒是革命性的單兵對抗硬目標的裝備,雖然射程較近但是它使用靈活、一次性使用便於製造,使用方便,幾乎不需要訓練任何人都能使用...在柏林戰役期間,德國人就是拿它擊毀了蘇軍近2000輛各型坦克和自行火炮...它也是著名的RPG火箭筒的始祖。

反坦克槍二戰初期勉強管用,無奈威力有限,最終讓位於單兵火箭筒

巴祖卡等口徑火箭筒,是二戰時期又一單兵攻堅武器,雖然破甲深入不如“鐵拳”,但是在射程上佔有,可以消滅200米外的裝甲目標和土木工事,由於有了發射管的束縛,火箭彈的精準度要大大高於鐵拳,這兩種單兵反裝甲武器出現後對以後的陸戰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

總之,有了這麼多性能強大的反坦克武器的出現,也就幾乎再也沒有人使用反坦克槍去打坦克了,它也算是半退休狀態,當然用它去打一般的碉堡、工事還有比較有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