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麼要求自己,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過:中國大多家庭陷在一個死循環裡,父母往往都對孩子報以厚望,早早放棄自己的人生目標,給孩子最好的資源和希望

小來深以為然。

當前很多人在成為父母以後,將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希望他優秀,與此同時,卻停止了栽培自己,放棄自己的追求。

但是各位家長應該考慮的是:你輕而易舉放棄了自己,那當孩子不想努力時,你又該用怎樣的立場去說服他呢?

01、孩子也希望父母優秀

前段時間,小來聽一位朋友抱怨說:

7歲的兒子最近迷上了手機遊戲,一放學就開始玩,每次催他讀繪本,他都特別不耐煩。

有天,她又催兒子時,兒子嘴裡唸叨著“馬上”,眼睛卻始終盯著遊戲界面。她忍無可忍,直接奪過手機,對兒子大聲吼道,“讀書。”

兒子一邊不情願地翻開,一邊哭著說:“你不也整天玩手機嗎?我是壞孩子,你也不是好媽媽!”

她一臉痛心地跟我說,“我不讓他玩遊戲、讓他讀書還不是為了他好,他怎麼還說我不是好媽媽?”

父母怎麼要求自己,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聽著她的抱怨,我只問了她一個問題,“你以前是不是經常在他面前玩遊戲啊。”她不好意思地點了點頭。

我嘆了一口氣,給她分析道,“這就對了,要知道,孩子會不自覺地模仿大人的行為。但他們年紀小,不完全懂手機的用處。也許,你疲累時玩遊戲,恰好被他看到了,他就會以為,手機的用途只有這一個。”

聽到這裡,她連連點頭。我接著說:“孩子需要引導,你想讓他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先去做那樣的人。”

她緩緩點頭。

父母怎麼要求自己,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結果前兩天,朋友給我打電話,說了一件事,讓我很是吃驚:那天,朋友兒子開家長會,老師讓朋友會後留一下。朋友嘆了一口氣,心想完了。沒想到,老師卻一臉欣喜地給她看兒子的課堂作文《母親》。

兒子的作文裡,居然用了《傅雷家書》裡的金句:我想做媽媽的影子,既能隨時隨地幫助她、保護她,又不讓她對這個影子覺得厭煩。

那一刻,她無比欣慰,覺得自己真的影響到了兒子。

我也為朋友高興,不停地問她,是怎麼做到的?

再三追問下,我才知道了事情經過:從那天聊完之後,朋友再沒有在孩子面前玩過遊戲,要求孩子讀書時,自己也會在一旁讀書或者學習。

父母怎麼要求自己,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她既從書裡面獲得了成長,又學到了如何成為一名好媽媽。

作為父母,我們總是單方面要求孩子達到我們的期望,讓他們少玩手機、好好學習、認真讀書。但父母的言行舉止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大人是什麼樣,小孩就會學成什麼樣。

你的愛好和習慣,都會走進孩子的內心,成為他們一生最寶貴的禮物。父母是照亮孩子一生的光。你若暗淡,孩子又怎會熠熠生輝?

02、父母努力,是對孩子最大的鼓勵

董卿曾經談到過她初為人母的那一段時間,那時的她很沮喪,時間全部被孩子佔據,人也變得瑣碎平庸。用她自己的話說,那是一段很艱難的日子。

生活因為充斥著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日子變得平淡無奇。很長一段時間,她陷入了迷茫的狀態。

後來,她的朋友告訴她:你希望孩子變成什麼樣的人,你就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句話如雷貫耳,一下子點醒了她。

她不希望自己的世界裡只有孩子,她更希望,自己在孩子的世界裡,是一個優秀的媽媽。

她說:“我應該努力把自己變得更好,讓他在未來真正懂的時候,對你有愛也有尊敬,他可以從你身上學到的品質,是我不想放棄自己成長的可能,要讓自己變得更好。”

父母怎麼要求自己,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於是,她開始重新出發,籌備“朗讀者”,作為主持兼製片人。

從“朗讀者”到“中國詩詞大會”,每一場她都是那麼驚豔。

也因為她的優秀,讓她在母親的角色上更加優秀,贏得了孩子更多的尊重。

父母的責任,不僅僅是給予孩子溫柔和愛,更應該成為孩子的榜樣,引導孩子前進,共同成長

如果父母有自己的人生規劃,自己的事業,興趣愛好,孩子便會耳濡目染,傳承父母身上的好品質,成為一個努力追求上進的人。

孩子在長大,父母也在不停地成長,這才是最高層次的教育。

03、你什麼條件,就怎麼要求孩子

有一句話這樣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父母的行動永遠比預言更有說服力。

家庭環境對一個孩子的影響巨大,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為人父母,需要明白 我們的角色,不是讓孩子該做什麼,而是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No.1言傳身教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每一個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父母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

黃磊的微博,曾經曬過女兒多多看書的照片,她安靜看書的樣子,真的很美。

而這一切都因為父親黃磊的言傳身教。

父母怎麼要求自己,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從《西遊記》到武俠小說,從卡爾維諾到東野圭吾,黃磊都百看不厭。別人在看朋友圈時,他就在看書,甚至連上廁所都在看。所以,女兒多多也對書愛不釋手。

如果想讓孩子多讀書,作為父母就一定要多看書,用自己的榜樣力量來感化孩子。

No.2不斷學習

在紀錄片《他鄉的童年》裡面,有一位名叫拉妮的老師,她是五個孩子的母親。

每天一早,她就要乘坐公交車,趕往學校為孩子們授課,回到家還要照顧孩子,可是她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學習的機會。她通過自己的學習,取得文學教師的資格。

每一天,她都會為自己制定學習計劃,在公交車上,或者是在廚房,她都不放棄學習的機會。

父母怎麼要求自己,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對她而言,學習不是競爭和攀比的工具。而是為了提高她自己的水平,是為了自己的成長,也是為了更好的教學。

作為一個母親,很佩服她的精神,能在如此忙碌的環境下,依然不放棄自我成長的機會。為人父母,要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但是如果一個不愛學習的父母,他只能永遠停留在原地,並不能成長。

只有在不斷的學習中,獲得更多的力量,才能與孩子站在同一條路上相互扶持,共同進退。

父母需要終身學習,把你看朋友圈,刷微博的時間用來學習,真的會獲益終生。

No.3做孩子的戰友

曾經看過一段話:比起監護人和導師,孩子更喜歡與他們肩並肩的戰友。前不久,在公園裡看見一個小女孩學騎自行車。

她的媽媽叫她快一點上車,她不敢,她說:“媽媽,我害怕。”媽媽只是在一旁催促著說:“怕什麼,不是有我嗎?”可孩子依然不願意上車。

父母怎麼要求自己,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後來,孩子的爸爸來了,見此情形,立即走到女兒身邊問她:“是不是有點害怕?”孩子委屈地點頭。

爸爸先是拍了拍她的肩,再蹲下身來看著女兒的眼睛,說:“別怕,你看爸爸會扶著你的,即使摔倒了,爸爸也會幫你擋住的。”

接下來,這位爸爸一直抓著孩子的手,耐心地教她。孩子便真的不再害怕。

當孩子害怕時,我們的一個鼓勵真的很重要。

當你和孩子站在同一條線上,他便不畏懼艱險,一路前行。

父母怎麼要求自己,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失意的時候給孩子鼓勵,困難的時候給孩子動力,孩子優秀的時候給他表揚。世界很大,與孩子肩並肩,才能讓他一路前行。

為人父母,只有自己不停進步,才能要求孩子成為你希望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