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師訴苦:你們質疑農村教師教學水平,那是你不瞭解鄉村教育

記得自己小的時候讀書,就是在村裡破舊的教室裡讀完了小學六年,六年的學習時光自由而充實,兒時發生的有些故事依然記憶猶新。雖然,當時的村小學十分簡陋,條件艱苦,但老師對待學生嚴厲且負責任的態度是不容置疑的,老師教學的認真勁現在回想起來還著實讓人感動,事隔這麼多年,後來翻蓋的校舍還在,但已經沒有了學生的身影,早已是人去房空。 

鄉村教師訴苦:你們質疑農村教師教學水平,那是你不瞭解鄉村教育

這些年,國家對教育的投入是有目共睹的,鄉村教育的辦學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從學校教學用房和硬件設施完善都已經達到國家所要求的標準。這也是教育改革的成果。

因為農村常住人口的減少,村小學生源不足,國家為了集中優質教育資源,使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在合村並校的大潮下,現在基本上形成了一個鄉鎮“一所中心小學,一所中學”的學校佈局。

鄉村教師訴苦:你們質疑農村教師教學水平,那是你不瞭解鄉村教育

學校條件的改善並沒有留住農村孩子在本地讀書,有些家庭還是義無反顧的把孩子送到城裡就讀。

當然,出現這樣的尷尬局面,一是教育發展不平衡,城裡的教育資源優於農村。二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三是農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年輕人成家都去城裡買房居住。四是家長對鄉村教育有偏見,對鄉村教師的教學水平產生質疑。

一所學校的發展和強大無非是硬件設施建設、學校管理、師資水平的結合體。既然,鄉鎮學校的硬件設施已經差不太多,顯然大家更關注的是學校管理和師資水平了。

事實上,通過和家長的交談,他們所流露出的更多是對鄉鎮教師教學水平的質疑和不信任,他們認為鄉村教師教的不行。這種聲音的不斷擴大,讓社會上很多人對鄉鎮教育形成了偏見。

鄉村教師訴苦:你們質疑農村教師教學水平,那是你不瞭解鄉村教育

作為鄉村教師的確十分委屈,他們紛紛訴苦:“你們可以質疑教學水平,但不能侮辱我們的人格,我們哪裡教的不行,是你們根本就不瞭解鄉村教育”。

那麼, 現在的鄉村教育究竟是什麼情況呢?不妨我們深入地瞭解一下。

鄉村教育的師資水平並不低,他們真的被冤枉了

要想知道鄉村教師的師資水平,就要研究一下這些老師的過去,這些老師基本上是由當年的中師生、中專生、大專生、民轉公組成。

1、中師生、中專生是當年中學的佼佼者

鄉村教師訴苦:你們質疑農村教師教學水平,那是你不瞭解鄉村教育

那麼當年的中師生、中專生是什麼樣學生考上的,大家心裡都應該有桿秤;他們當年可謂是所在初中的學霸,正是因為他們學習成績優秀,才脫穎而出考上比重點高中還難考的中師中專。

那時,農村的辦學條件和師資力量遠不如現在,就是這種情況下學習還是那麼出色,足以證明他們的智力水平很高和獨立自主學習能力很強。

他們如果不是因為種種原因選擇當一名教師,回到農村從教。相信有很多人早就考取名牌大學,現在,也可能就是不一樣的人生。

如今,這些中師生、中專生都是學校的骨幹力量,經驗豐富,教學水平高,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2、高考後進入師專院校的大專生,知識面更廣,專業性更強

這些當年畢業的師專生,由於經歷三年的高中學習,知識儲備豐富,完成了三年專科培養,他們在知識的佔有量上還是要強於中師生、中專生,並且專業性更有優勢。

鄉村教師訴苦:你們質疑農村教師教學水平,那是你不瞭解鄉村教育

當年這些師專類畢業生,也基本都被國家安排到了農村執教,也有一部分留在了城裡,這些人有高中的學習過程,學到的知識更多,他們的教學能力還是值得肯定的。

他們也是現在鄉村教育的骨幹力量,為鄉村教育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現在城裡學校的骨幹力量基本也都是當年的中師生、大專生。

從這一點來看城鄉師資水平差距不大。

3、民辦轉公辦是國家教育發展歷程中不可缺少的中堅力量

縱觀我國教育的發展歷程,那個年代,鄉村教育的學校分佈廣,教學點多,對老師的需求量也很大。而我國的教育發展確嚴重滯後,根本沒有能力和時間為全國學校輸入更多的專職教師。

當年,所以開辦中師教育,目的也是加快彌補教師不足的短板。這樣,也就明白為什麼現在的教師隊伍有那麼多民轉公的教師了。

鄉村教師訴苦:你們質疑農村教師教學水平,那是你不瞭解鄉村教育

他們就是在那樣的年代支援教育走上教師崗位的。相對來說,這些教師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後期經過實踐教學和學歷提升培訓也漸漸成長起來,成為鄉村教育的中堅力量,也是功不可沒。

這麼多年,教師隊伍不僅鄉村沒有優化,就連城市也是如此,新生力量補充有限,各地招聘入編入崗的新教師還是不多。只是特崗計劃每年都在為鄉村教育輸送一些新鮮血液。但也是微乎其微。

農村師資力量正在削弱,老齡化加劇,教師進城執教越來越多

我們不得不正視這樣一種現象,就是鄉村教師老齡化加劇,骨幹力量正在外流;每年的開學季都會有鄉村一線教師去城裡執教,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這樣一來,鄉村教育的師資力量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也被拆的七零八落,嚴重被削弱。

1、民轉公教師正在步入老齡化

當年民轉公的的教師,現在基本上已經步入50多歲的年紀,再過幾年就將迎來退休的高峰,這些年因為鄉村教育的收縮,生源的減少,這些年歲稍大的教師有相當一部分都退居二線,一線由中年教師在努力支撐。

鄉村教師訴苦:你們質疑農村教師教學水平,那是你不瞭解鄉村教育

但是,中年教師的不斷流失進城,一線教師出現日益匱乏的情況,由於工作上的需要,有些老教師又回到一線,但他們的青春已經不在,工作的能力和熱情還是要稍遜於進城的一線教師。

2、鄉村教師進城慾望強烈

不管怎樣說,鄉鎮學校和城裡學校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現在,很多鄉鎮教師都到城裡買房定居,孩子也都在城裡讀書,他們覺得進城工作即有利於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和學習,也可以免去每日風裡來雨裡去的長途奔波。

這樣,他們就自己找機會進城,一旦時機成熟,他們會義無反顧的撲向城裡。

城裡的優越生活也是他們所追求的,這也符合人之常情,可以理解和接受。

鄉村教師訴苦:你們質疑農村教師教學水平,那是你不瞭解鄉村教育

3、城裡教師出現空前短缺,就挖鄉村教育牆角

城裡教師出現嚴重不足,一是這些年教育系統入編招聘基本上很少,入職新老師不多,而有些教師因各種原因不能從事一線教學工作。二是退休教師遠遠超過入職教師的數量。三是近些年農村學生的大量湧入,加劇了教師不足。

對於這樣的情況,學校除了面向社會招聘一些臨時代課教師外,他們還在挖鄉村教育的牆角。

鄉村教師讓他們更加偏愛,畢竟這些教師是正式編,並且有多年的工作經驗積累,到學校馬上就可投入一線工作。而臨時聘用的教師不穩定,隨時可能辭職不幹,並且教學經驗不足,對學校教育教學水平有一定影響。

這樣一來,有的城裡學校就私下與鄉村教師取得聯繫和溝通,並幫助協調教育局和鄉村學校,以借調為名調入城裡工作。

通過對這些情況的瞭解掌握,我們就應該明白,不是鄉村教師教學水平不行,而是這些因素導致鄉村教育動盪不安,師資整體水平滑坡。這樣就會影響鄉村孩子學習的穩定,家長也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總換老師,因此,對鄉村教育失去了信心而進行唱衰。

鄉村教育的生源質量降低,人數驟減

看看鄉鎮的中心校和中學所剩的學生,就知道這些年生源減少的有多麼嚴重,村小現在基本已經沒有了,綜合沒有並校前的數據,現在學生所剩也就是高峰時期的三分之一,這些學生都哪裡去了,進城上學佔了大部分,還有農村人口出生率也在降低。

有條件的家庭基本上都把孩子送到城裡讀書,條件不允許的或情況特殊的繼續留在鄉村學校就讀。

鄉村教師訴苦:你們質疑農村教師教學水平,那是你不瞭解鄉村教育

現在鄉村學校的學生,單親家庭佔比突出,留守兒童居多,他們回家基本沒人管學習,學習習慣很差,而且還不聽話,老師在他們身上費神費力。最後,還沒有成績,而學習好的孩子都進城了。這樣的生源怎麼能出成績,老師水平在高,他們不學也是無濟於事。

這些事實就擺在眼前,而那些不瞭解鄉村教育具體情況的人,一直在指責老師不行,如果把鄉村教育的現狀都歸罪於老師,那他們真的是太冤了,我們要全面看問題,還鄉村教師一個公道。

正如馬雲所說:“一個社會的進步不在於精英有多少,而在於底層素質做得好不好。中國的鄉村教育強了,國家教育才會強,鄉村才有可能振興。”

因此,我們在聽到唱衰鄉村教育的同時,還要反思解決存在的這些問題,這些問題解決了,鄉村教育才能煥發新的生機,才能結束當前的惡性循環,才能讓國家教育更加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