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了,故宮》,喵皇開始營業

今天是被「故宮」承包熱搜的一日,也是《上新了·故宮》第二季首播後的第二日。不難發現,熱搜榜上#故宮僅用三年半建成#、#故宮599年前的彩畫#、#故宮地下的寶藏# 、#故宮旅行箱#、 #當銀杏黃葉遇上故宮紅牆# 、#故宮廣播喊鄧倫#一列詞條皆與節目相關,

其中#故宮僅用三年半建成##故宮599年前的彩畫#更是與節目內容強關聯的學術型熱搜。《上新了·故宮》第二季,以活力十足的姿態,衝進了大眾的視野,引發了陣陣熱議。

《上新了,故宮》,喵皇開始營業


在第一季的《上新了·故宮》中,故宮未開放區域首次亮相,讓不少觀眾喜出望外。但故宮這一古老IP仍蘊藏著巨大潛力,等待著更深入地挖掘。

因此,對於《上新了·故宮》第二季,觀眾一直保持著期待和關注。從預告片的上新,到主題曲的發佈,再到首期節目的播出,節目的每一次動作都能登上微博熱搜榜,顯示出強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同時,節目的“上新”也引起了眾多媒體的關注,新華社、中新社發通電預告節目播出,《光明日報》播前即刊文稱:第二季《上新了·故宮》相較上一季有了新的突破,節目是帶著放大鏡看升級產業格局,讓傳統文化煥新不僅是文化層面的,也是產業層面的,為傳統文化走入大眾生活開啟更大的想象空間。這一季節目在考古發現和歷史視野方面都將全面“上新”,節目的畫幅將延展至“中華上下五千年”。

11月8日晚,第二季《上新了·故宮》升級迴歸,以民族傳統文化為切入點,復刻了中華文化之美。此前人民日報數字傳播為節目舉辦的看片會上,故宮博物院研究室副主任、研究館員王子林曾引用《中庸》中的一段話評價節目:

“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溫故而知新。”足以見得新一季的製作誠意。

《上新了,故宮》,喵皇開始營業

刷新視野、硬核內容,深挖故宮歷史底蘊

過去的一年,可以說是“故宮”這個文化IP持續爆發的一年。從第一季的《上新了·故宮》播出,到文創在年輕人的流行,故宮在大眾的心中逐漸生動了起來。

對於不少觀眾來說,故宮已經是熟悉又陌生的存在,第二季的節目想要讓觀眾溫“故”而知“新”,對製作團隊而言顯然是個不小的挑戰。從第一期節目的內容上來看,顯然製作團隊巧妙地將這個“挑戰”化為了一個跳板。“遊故地,得新知”,更深層的挖掘也將實現更為全面的文化知識輸出。

以節目第一期為例,製作團隊選擇從時間緯度、節目內容兩方進行升級創新,將無形的文化變遷,落於有形的宮城之上。


從時間緯度來看,新一季節目突破了上一季節目以人物歷史為主要內容的格局,而是將目光投向五千年華夏文明,以故宮館藏的186萬多件文物為依託,用大歷史觀的視角解讀故宮。


第一期節目中便圍繞“探尋明初紫禁城肇建”這一主題,通過“尋找599年前故宮初建時的文物”的方式來傳達本期節目價值觀念。“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張魯一與“新品助力開發員”馬天宇一起,跟隨故宮專家進宮識寶,探尋故宮歷史文化,帶領觀眾共同領略599年間紫禁城的改易更迭。

《上新了,故宮》,喵皇開始營業


而從內容上來看,如果說上一季更偏重於“探索未開放區域展現故宮”,那麼第二季節目則是“深入挖掘故宮最新學術成果和考古發現,將嚴肅學術轉化為易於理解以及傳播的影像語言進行表達,通過演繹等更為生動的方式輸出給觀眾”。


第一期節目裡,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王光堯老師就詳細講解了故宮的地基建設。史實和數據等科研成果通過王老師富有生活感的語言以及富有故事性的講述娓娓道來,通俗易懂,平易近人。除此之外,節目還通過3D動畫還原、嘉賓演繹復現等方式,生動再現599年前的建設過程,讓觀眾見識到了埋藏在故宮地下的“寶藏”。

其實,無論是歷史視野的刷新,還是節目內容的縱深拓展,都對節目的策劃及製作本身有極高的要求。實際上,文化類綜藝承擔著傳承中華文化的職責,展現博大精深的文化風采,如何兼顧精準與趣味也是文化類綜藝製作團隊必須修煉的課題。《上新了·故宮》第二季無疑是這一課題中的佼佼者。其節目內容搭建基於故宮所蘊含的久遠歷史之上,而這一環節的前提,就是製作團隊和故宮專家老師有對話基礎。

《上新了,故宮》,喵皇開始營業


據悉,在籌備《上新了·故宮》兩季節目的過程中,製作團隊儼然成為了“治學小組”。通過翻閱大量的書籍史料,將豐富的知識儲備化作節目內容的支撐。


同時,《上新了·故宮》第二季更加依託故宮專家的專業知識。不同於大多數文化類節目採用後期配音等方式,《上新了·故宮》中所有學術觀點的呈現,都是參與節目錄制的故宮專家的直接表述。同時,專家直接坐鎮節目拍攝現場,發現問題隨時“喊停”,確保拍攝內容的嚴謹準確。在學術權威的加持下,節目在觀點上的輸出得到了嚴格把關。

節目播出之後,硬核、嚴謹的內容引發了網友熱議,#故宮僅用三年半建成#、#故宮599年前的彩畫#等學術話題迅速登上了熱搜。大家紛紛留言表示:“節奏把握的好,知識點講解透徹”、“通過節目學到了很多以前不瞭解的知識”、“節目將娛樂性和知識性結合在一起,喚起了我對中華傳統文化深深的眷戀”。

“學術不能有硬傷,細節必須和歷史嚴絲合縫”是節目最大的觀感之一,

也是節目製作團隊提出的最基本也是最嚴格的要求。華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首席內容官、春田影視傳媒有限公司CEO、節目總導演毛嘉曾分享道:“2019年近八個月的時間,導演組進入故宮236次,我們希望通過更嚴謹的態度,把更多故宮珍貴的文物資料、歷史資料以及重大考古發現,通過影像和數字化的方式流傳下來,收穫更大的普世價值。”

《上新了,故宮》,喵皇開始營業

《上新了·故宮》總導演毛嘉


服化道細節獨具匠心,嚴謹求真締造精緻品相

有了硬核的內容作為基礎,《上新了·故宮》第二季於細節之處也幾近做到了“零差池”。在對這些極具文化底蘊內容的呈現上,真正做到了“細節之處見真章”。“每一件服裝道具都有依據,每一次演繹都經得起推敲”是筆者在看過首期內容之後的一大感受,嚴謹的工匠精神在節目中展露無遺。

一方面,節目對於服化道細節的還原可謂做到了極致。在“歷史重現”這一環節中,所有人物的著裝禮儀都是在考據了大量史料、與眾多歷史專家商討之後,完全按照史實進行考證還原的。

以第一期節目為例,張魯一扮演的明成祖朱棣時所穿的赫黃色的龍袍,是在結合了《明成祖朱棣像軸》及魯荒王墓出土文物等史料之後確定下來的,馬天宇扮演波斯使臣所穿的服飾,也是根據波斯細密畫中土耳其一帶的人物畫像進行的復原。

《上新了,故宮》,喵皇開始營業


並且,這一季還邀請到了北京服裝學院副教授、服裝設計學博士楚豔等國內知名的服裝設計師加盟,設計出一系列高還原度的古裝。節目對服化道細節的執著可見一般。

另一方面,節目對於歷史還原的演繹也有著嚴格把關。第一期節目中以史料為依據,圍繞節目內容及主體設計了“三大殿失火被焚”的片段。當扮演朱棣的張魯一痛心疾首地凝視被焚燬的三大殿時,臺詞情緒的精準把控以及演員的精湛演技,使得觀眾極其容易帶入情緒沉浸其中,彷彿看到這位帝王的內心世界。

無論是造型化妝、還是人物表現,張魯一扮演的明成祖朱棣都做到了惟妙惟肖,“他從自己的五官特點出發,與化妝師溝通進行改善,從微表情和細節上去靠近角色。”毛嘉介紹。

聯合故宮打造這樣一檔厚重空前的節目,製作團隊的責任之大可想而知。好在,《上新了·故宮》第二季無論是在主題設計、內容表達、場景還原、演員演繹等各個方面都足夠講究,甚至專於精細。下足了功夫,確保了歷史的真實性、節目的權威性。


《上新了,故宮》,喵皇開始營業

以年輕態破局文化傳播,以點帶面引領新國潮

《上新了·故宮》第二季之所以能夠在眾多的內容中以差異化的姿態脫穎而出,很重要的原因在於節目讓年輕人瞭解故宮、愛上故宮,全面激發了年輕一代的文化自信。

在如何讓年輕人愛上故宮這一問題上,節目這一次嘗試把目光聚焦在了故宮的專家身上。不同於以往大家印象中專家刻板、嚴肅的模樣,《上新了·故宮》第二季中故宮專家們的表達能力都相當生動。


《上新了,故宮》,喵皇開始營業

《上新了,故宮》,喵皇開始營業


在瞭解完故宮複雜的地基建設之後,鄧倫忽然好奇“朱棣為什麼要費這麼大功夫建故宮這樣一個建築?”王光堯給出了一個特別暖心的回答“為了建一個家”。短短的6個字,給這座599年宮城增添了一絲溫暖、柔和的色彩,也讓觀眾在這樣通俗易懂的表述裡,更直觀地瞭解故宮人物的內心,與“古人”達成奇妙的共情。

《上新了,故宮》,喵皇開始營業


同時,在“萌寵文化”盛行的當下,魯班、魯達和花花三隻御貓也成了節目的“吸粉”利器。作為節目中的第三視角,通過它們投射到故宮的文化,用有趣萌動的方式向觀眾講解故宮知識,深受觀眾的喜愛。

《上新了,故宮》,喵皇開始營業


與年輕人溝通其實是大多數文化類綜藝缺乏的能力,而《上新了·故宮》在第一季就已經找到了與年輕人對話的方式,實現了歷史文化傳承與綜藝內容表達的有機融合。


而與以往單純聚焦傳統文化的節目形態不同,《上新了·故宮》還力求深入生活。節目藉助故宮自身的影響力、打通了文創產業鏈條,讓故宮真正在年輕人的生活中“活”起來。
在第一季節目播出後,故宮睡衣賣出近10萬套。而這一數字代筆著近10萬個消費者通過節目去買了故宮睡衣,同時更意味著在節目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愛上了傳統文化。

從節目中可以看出,《上新了·故宮》會把每個文創產品都賦予鮮明的性格和來源,對每項產品進行溯源,並從中尋找到作品產生的文化邏輯。如首期節目推出的「故宮星辰-時光旅行系列」的旅行箱和洗漱包,靈感就來源於蓋耶速丁的中國日記和明式地圖。這樣由歷史文化與現代設計碰撞後產出的文創產品,順理成章地成為了觀眾熱捧的文化符號。

《上新了,故宮》,喵皇開始營業

小米有品搜索“上新了故宮”即可購買


新一季,節目簽約了4位設計師,創新性地打造了“前店後廠”模式。在具體的操作上,總導演毛嘉介紹,節目將在北京的“798”開闢一個文化目的地,前面作為文創產品的旗艦店,後面則是節目設計文創的上新研究所。屆時,一個集體驗文創、購買文創為一體的基地將真實地走到年輕人生活中,成為新一代年輕人的文化打卡地,以點帶面形成規模效應,引領新國潮。

總結


在各種流行文化佔據大眾視線的當下,傳統文化要立得住、傳得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作為中國首檔將歷史學術與影視藝術結合的綜藝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二季更好地契合了當代年輕人的審美情趣,讓他們在文化與娛樂的碰撞間,感受歷史的厚重感。節目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簡單回望,更讓故宮這一文化符號真正進入普通觀眾的生活中。

— THE END —

作者 | 李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