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轉星移中國夢 日新月異看信發

斗轉星移中國夢 日新月異看信發

山東聊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中華文明較早的發祥地之一。古老的黃河文明與燦爛的運河文化在這裡交相輝映,禮樂興邦的齊魯文化與慷慨悲歌的燕趙文化在這裡碰撞融合。伏羲推演二十四節氣、倉頡造字、伊尹耕莘、孔孟傳教、孫龐鬥智等,都在這裡留下了動人的傳說和遺蹟;

山東聊城,環境優美、生態宜居,京杭大運河、徒駭河穿城而過,湖河水系相連,形成了“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體、交相輝映”的獨特風貌,素有“江北水城”的美譽;

山東聊城,鍾靈毓秀,人傑地靈,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商朝名相伊尹在這裡躬耕,東阿王曹植在這裡發明梵唄音樂,抗日名將張自忠、民族英雄範築先、千古奇丐武訓、著名學者傅斯年、國學大師季羨林、國畫大師李苦禪、領導幹部的楷模孔繁森,都是聊城人。

生活在這片古老而厚重土地上的聊城人,有著農耕文明賦予的勤勞質樸,有著儒家思想孕育的忠孝節義,有著運河文化傳承的開放誠信。他們用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勤謹睿智的創造精神、重情尚義的誠信精神,以如椽巨筆書寫了一幅幅恢弘壯闊的時代篇章,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人驚歎的世界傳奇。

位於山東省聊城市茌平縣的信發集團,勇於“對標”國際一流,趕超世界先進水平,20年間資產增長4000倍,成為這眾多傳奇中的新“翹楚”。

信發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學信說:“民營經濟是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力量,我們按照新發展理念的要求,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主動割捨舊動能,推進高質量發展,在新舊動能轉換中堅持轉就徹底,轉就一步到位,很多產業甚至超越了世界先進水平。2018年在全國鋁行業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實現銷售收入1919億元、利潤131.5億元、利稅215億元,在中國鋁工業百強排名中位列第一。信發人要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做好生態環保工作,在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節能減排方面帶個好頭,力爭成為全國同行業的標杆和榜樣,為建設美麗山東、生態山東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尊重自然——推進循環利用,加快綠色發展

《老子》中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孟子》中說:“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中華民族向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著豐富的生態文化。

多年來,信發集團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敬畏自然、呵護自然、順應自然,改變高投入、高消耗、高汙染的粗放發展方式,堅持生產過程中各種資源的綜合利用,不斷加大生態環保投入,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綠色發展和低碳發展。

在信發集團新型環保建材產業園的制磚車間,“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促進信發轉型升級”“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資源綜合利用”“創新 協調 綠色 開放 共享”等標語隨處可見,機器人忙著橫割豎切抓取磚坯,一塊塊帶著信發標志的標磚整齊下線。

據瞭解,茌平信源環保建材有限公司投資7.84億元,佔地270畝,建築面積6.56萬平方米,被國家發改委列為“雙百工程”,是茌平縣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循環經濟發展、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全面推進資源綜合利用的典型代表。項目採用國內最先進的牆體材料生產裝備以及大噸位液壓機成型技術,同時利用計算機集散控制實現對生產全過程的自動控制,全部達產後年可實現銷售收入20億元,實現利稅8億元。

在成品磚堆放場,多輛大車一字排開,人們正在忙碌著裝車。工作人員介紹,由於這種磚強度高,不易破碎,能夠有效代替粘土磚,而且價格不高,市場供不應求。

信發集團副總經理趙昱介紹:“信發集團以電解鋁、氧化鋁、聚氯乙烯為中心,輻射帶動其他相關產業,形成循環經濟鏈網,以電解鋁為主的電、氧化鋁、炭素、冰晶石、氟化鹽、鋁到鋁深加工的循環經濟鏈條;以氧化鋁為主的電、鋁土礦、鹽、燒鹼、氧化鋁到赤泥綜合利用的循環經濟鏈條;以聚氯乙烯為主的石灰、電石、氯氣、聚氯乙烯到塑料加工的循環經濟鏈條,使能源和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而且變廢為寶,實現了資源的多重利用、綜合利用。”

從磚廠到石膏粉廠,再到電廠、電解鋁廠、氧化鋁廠……筆者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驚歎。在信發,用石灰石生產石灰,石灰生產電石,電石生產聚氯乙烯,生產聚氯乙烯產生的廢料可以替代石灰生產氧化鋁,也可以替代石灰用於電廠脫硫,脫硫下來的廢料還可以生產石膏粉,石膏粉又可以廣泛應用於生產標磚、砌塊、石膏板等建築材料,僅石子就可以循環利用5次以上。

循環經濟極大地提高了能源和資源的利用率,為產業升級和提高經濟效益提供了空間。據瞭解,信發集團僅通過發展循環經濟每年可創造效益達70多億元。

信發集團還十分重視水資源的循環綜合利用。茌平縣水資源短缺,信發集團大容量的火電廠以前需要採用大量地下水用於熱力循環的冷卻水。為保護生態,減少電廠冷卻用水,信發在全省率先建設了3臺空冷機組,並不惜加大投資,將已建成投產的水冷機組改成間接冷卻機組。

在茌平產業園,規模全球領先的間接空冷塔正在緊張施工,宏大的間接空冷塔已具雛形。據瞭解,信發集團投資18億元建設的這兩個空冷塔直徑達到200多米,高度達到222米,可以替代原有水冷發電機組的4個涼水塔。空冷系統建成後,信發電廠的冷卻水耗將會減少95%。茌平產業園區內的水處理工廠裡,無人值守的全自動水處理系統不但把生產汙水處理後再利用,還把城市中水引來,處理後用於電廠生產。為了進一步節約水資源,信發集團決定全面停止使用地下水。

以誠為本——對標國際先進,爭創世界一流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孔子還說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中國人安身立命的基本規範和行為準則。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名字中帶有“信”字的信發集團,成立之初就把誠信視為企業生命,在生產、經營中做到以人為本、誠信發展。

在今年6月27日召開的聊城市茌平縣“雙招雙引”暨鋁精深加工產業推介大會上,對信發的稱讚之聲不絕於耳。

“與信發集團的合作停不下來,”澳大利亞梅特羅礦業公司董事會主席史蒂芬·埃弗雷特表示:“與信發集團的合作除了現有項目外,還在考慮共同開發其他鋁土礦,包括國外的項目,基於梅特羅礦業公司和信發集團的友好合作關係,如果信發集團有新的項目,我們也會認真考慮。我們跟信發的合作可以說是互相信任、互惠共贏的。”

“信發的石膏板機械生產線將成為世界的標杆”,德國格林策巴赫機械集團全球總裁路克介紹,他們已經與信發集團簽訂了7條石膏板生產線的合同,這是格林策巴赫在中國最大的項目。信發這7條石膏板生產線建成後,將是中國乃至世界領先的產業生產線。

“茌平擁有豐富的氧化鋁和電解鋁資源,特別是有信發這樣的大型企業,工藝都是世界一流的,我每次到信發集團參觀都學到很多東西。目前,茌平鋁業整個產業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在全球頗具影響,信發也是全球十大電解鋁企業之一。”中國鋁業協會會長曾黎濱說。

上海友升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羅世國在會上說,信發集團是中國乃至世界鋁工業最靚麗的風景線。

眾多商賈大腕、學界精英、行業翹楚的盛讚,正是信發集團以誠為本,敢於對標國際先進,爭創世界一流的最好詮釋。

6月20日上午11時,在信發集團中控室,1號、2號、3號機組的功率、轉速、頻率、凝汽真空及主汽壓力、再熱壓力、主汽溫度、再熱溫度等數據一目瞭然。筆者看到,3臺燃煤鍋爐的二氧化硫、粉塵和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均遠優於國家現行標準和天然氣排放標準。

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新舊動能轉換,既要有“斷臂之勇”,又要有“接骨之能”,實現舊動能出清提升,新動能落地生根,才能蹚出一條傳統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新路。

2016年以來,信發集團積極淘汰落後產能,主動關停13臺30萬千瓦以下的機組,總裝機容量164.5萬千瓦。在大力淘汰落後產能的同時,信發集團下決心投巨資建設了6×66萬千瓦高效超超臨界機組項目及配套綜合利用項目,是世界上容量超前的先進超超臨界燃煤發電廠。該項目鍋爐主蒸汽壓力達到295公斤,再熱蒸汽溫度達到620℃,集世界各國前沿技術和裝備於一身。由於採用了高蒸汽參數的超超臨界技術和熱電聯產,該電廠實現了248克/千瓦時的超低發電煤耗,低於國家標準煤耗(326 克/千瓦時)和美國標準煤耗(300克 /千瓦時)。

趙昱介紹:“高效超超臨界機組項目環保設施投資高達20多億元,採用國際先進的脫硫、脫硝和除塵技術,各項汙染物排放指標均優於國家相關標準,全部實現超低排放,比燃燒天然氣發電的排放標準低85%,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機組打破了目前國內的清潔高效記錄,成為行業新標杆。無論在裝機容量、技術裝備水平、汙染物排放、運行效率等各方面都處在世界燃煤發電行業前列。”

為加快鋁產業向精深加工方向延伸,信發集團依託新型高純鋁新上100萬噸新型合金鋁功能材料項目,打造附加值高的鋁深加工產業鏈。該項目採用世界先進的挪威海德魯合金圓鑄錠生產線,其中熔體處理、氣幕鑄造、均勻化退火等工藝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在信發,工廠像花園,舉目滿眼綠,進煤不見煤,出灰不見灰。煤炭裝卸車間外綠意盎然、鮮花爛漫,車間內窗明几淨、地面如鏡。筆者用手指抹了一下車間的窗臺,一點灰塵也沒有。如果不是看到長長的火車軌道和運轉的火車翻車機,誰能想到,這裡就是信發集團卸載煤炭的地方。

為降低能源消耗,加快實現煤炭運輸“公轉鐵”,減少汽車尾氣排放,信發集團新上了火車卸煤系統,由原來用重型載重汽車運送裝卸煤炭升級為用火車運送煤炭,並直接用火車翻車機卸煤,卸煤能力可達2000噸/小時。如果全部實現由火車直接進行裝卸煤炭,每年可減少汽車1000輛,減少用工3000人,減少尾氣排放1萬噸。

創新驅動——提升科技水平,促進產業升級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近兩年來,信發集團積極響應山東省委、省政府號召,貫徹落實省委書記劉家義在全省“擔當作為、狠抓落實”工作動員大會上的講話精神,以生產力要素的迭代升級為抓手,通過循環經濟模式的建鏈、補鏈、強鏈,將新舊動能轉換落到實處,持續創新發展不停步。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兩家院士工作站落戶茌平”的消息近日傳遍魯西大地——中國科學院院士費維揚及其團隊與信發集團合作建設院士工作站,主要開展二氧化碳捕集及利用、聚氯乙烯無汞催化劑和節能減排等領域的研究;中國科學院院士葛昌純及其團隊與信源集團合作建設院士工作站,主要開展超細球形鋁粉項目研究。目前,兩家院士工作站正在加快籌建中。

一個專注於節能減排研究,一個專攻科技成果轉化,兩家院士工作站成為信發集團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延伸鋁精深加工產業鏈條的生動註腳。

而就在兩個多月前,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何多慧、顧國彪、聞雪友、蔡美峰,中國科學院院士費維揚、韓布興以及清華大學教授毛健雄等6名院士、13名專家組成的院士專家團,來到茌平對信發集團循環經濟模式進行專題考察,併為信發集團如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把脈問診。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信發集團一直把創新作為第一發展動力和企業文化,積極鼓勵創新,讓幹部員工圍繞安全環保、技術革新、工藝改進、提效增收、節能降耗等方方面面進行創新。據統計,去年集團各公司大小創新共計821項,增加經濟效益50萬元以上的項目220項,全年投入創新資金2.6億元,增加經濟效益13億元,有440名技術人員申報了工程師,獲得授權專利100多項,5項技術成果獲得山東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幹部職工的創新熱情空前高漲。

多年來,信發集團領導班子成員身體力行,長期深入生產一線,對信發各個產業的工藝和流程都提出過大量創新改造和設計意見,並付諸實施。信發對所有企業的生產管理過程也大膽創新,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動化程度,提高勞動生產率。茌平工業園區電廠正在運行的6臺66萬千瓦高效超超臨界發電機組,只設一名廠長,沒有副廠長。園區內整個電解鋁生產線的集控室只有一人值守。信發廣西電解鋁項目只有400多人,而國內其他企業同等規模的項目卻需要11000多人。

創新,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在信發,其創新能力之強,令人驚歎:660KA電解鋁項目是世界上產能、自動化程度、環保水平超前的槽型,能耗低,超低排放;氧化鋁單線產能由20萬噸提高到200萬噸,規模和效益都達到並超越了世界先進水平;碳素生產自動化程度、單線產能、能耗、超低排放水平全球超前。

在信發,各個生產區域的煤炭、氧化鋁粉、灰渣、石油焦、脫硫石膏等物料裝卸,都根據物料自身特點,創新設計了不同類型的封閉式負壓全自動裝卸系統,不但效率高,還杜絕了揚塵汙染。不僅發電、氧化鋁、電解鋁、碳素、電極、脫硫石膏等車間清潔如新、一塵不染,就連利用電廠粉煤灰和爐渣的制磚廠、砌塊廠,也窗戶明亮、地面如鏡。一位來自北京有名醫院的相關負責人參觀後感嘆道:信發集團的車間比醫院病房都乾淨整潔。

信發集團董事長張剛說:“我們在發展企業的同時,不忘回饋社會,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先後兼併了17家困難企業,安置1萬多名下崗職工。每家虧損企業被信發接管後,經‘輸血’助力,提升管理水平,很快便扭虧為盈。我們還連續五年捐助農村醫療,不讓農民拿一分錢。資助貧困學生、建學校、修公路、建老年公寓,先後捐助社會公益事業18億元。僅去年就資助困難大學生200多名,每年發放助學金、勵志獎學金300多萬元。”

“信發集團走的就是中國民族工業崛起的道路,也是當今傳統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信發集團圍繞鋁電,在相關行業的產品生產中,顯示出創新發展和循環經濟的強大優勢。”這是今年4月29日至5月2日,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十幾位院士和專家考察信發集團後給予的高度評價。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秉持“理念國際化、產業高端化、管理人性化、生產精細化”發展理念的信發集團,大力發揚“求嚴務實、開拓創新、敢為人先、爭創一流”的企業精神,在新舊動能轉換的浩蕩東風中披荊斬棘、先行領航,向著“百年信發”的目標闊步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