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奈的《沉思曲》

馬斯奈的《沉思曲》

  齊鳳池

  《沉思曲》是法國作曲家儒勒•馬斯奈的代表作品。是歌劇《泰伊思》第二幕第一場與第二場中間所奏的間奏曲,又稱'泰伊思冥想曲',也被人們稱為《廣闊的天空》。

我反覆聽了這段音樂之後,感覺叫《廣闊的天空》最恰當。聽著這段音樂,我的腦海和眼前彷彿浮現出蔚藍天空和白雲飄動炫麗美景:在廣闊的天空,有一隻類似人的大鳥自由飛翔,它時而低翔,時而展翅高飛,或在一種高度久久盤旋,或到另一個空間暢遊夢想。

其實,這首小提琴曲叫什麼名字並不重要,關鍵是這段音樂的旋律纏綿委婉經久不衰。

  在維也納在奧斯陸的新年音樂會上,世界頂尖級小提琴家都反覆演奏這首百聽不厭,百奏不煩的名曲。聽眾聽著旋律情不自禁地跟著哼唱起來。

  我認為,作為一個音樂家,一生最重要的不是要寫了多少部歌劇,寫出多少部交響樂,關鍵是能讓觀眾記住幾段旋律,記住幾個音符,這是最重要的。

  《沉思曲》是歌劇《泰伊思》中的一段幕間曲。歌劇以古埃及名城亞歷山大為背景,講述了一位在沙漠中修行的聖僧,拯救妓女泰伊思的故事.

  聖僧在瀰漫香水和狐臭的燈紅酒綠的城市,找到了沉迷金錢肉體生活中的妓女泰伊思。聖僧在經過苦苦勸告之後,泰伊思終於離開了齷齪的世界,皈依宗教。當泰伊思決定入修道院當修女,淨化心靈時,聖僧卻被泰伊思的青春美麗打動了。他偷偷愛上了泰伊思。

在上帝和愛情之間,聖僧離開了修道院,遊走四方。最終,聖僧沒能擺脫愛情纏繞和對泰伊思的思念,他大膽地回到了泰伊思身旁。此時,被愛情和歲月折磨的泰伊思已經病入膏肓.在她彌留之際,她看到了深深愛她的聖僧跪倒在愛情腳下。此後,這位令人尊敬崇拜的聖人卻成了上帝的罪人,那位被人唾罵齷齪罪人的泰伊思,死後她的靈魂卻升入了天堂。

  這段小提琴音樂是極其優美的,音樂的背景和旋律的特殊語境,如泣、如訴、哀婉煽情,小提琴奏出抒情性的主題,猶如少女的虔誠,向上帝敞花蕊般的開心扉。

  樂曲第二段,幾次轉調使用變化音,使音樂的情緒很不穩定。這是為了表現泰伊思複雜矛盾的心潮湧動,和肉體靈魂痛苦掙扎的情緒律動。

  第三段樂曲又恢復了平靜,再度出現最初的旋律。

泰伊思虔誠的祈禱著,似乎得到了上帝的寬恕和靈魂的拯救。

  音樂在結尾處,小提琴推向了高音區,在G弦上逐漸緩緩減弱音力,泛音微弱,慢慢消失。彷彿泰伊思的靈魂被淨化後飛向天堂,她在美好的天國,得到了心靈淨化和肉體的神聖。

  其實,一個真正的音樂家,一生追求的和渴望的不是要創作很多大型交響樂和幾部歌劇,他希望死後能讓人記住一曲子,一段旋律,幾個閃光音符,就足矣了。

  馬斯奈的《沉思曲》其實就是最好典範。

  安妮.索菲.穆特,妮可拉.班內迪提,瑪麗娜.齊琪,珍妮.楊森,沙拉.張,這五位世界頂尖美女小提琴家在露天廣場一起演奏《沉思曲》。

漂亮成熟的穆特,冷峻嘴大唇厚的班內迪提,嬌小塗著淡淡眼影的瑪麗娜.齊琪,豐滿華貴亞洲韻味十足的韓裔美女莎拉.張和身穿大紅裙子的珍妮.楊森。組合在一起演奏絕妙完美。她們精彩的演技,演繹並詮釋了這首跌宕起伏引人深思的小提琴曲內涵和真諦。而且也給馬斯奈的《泰伊思》插上了亮麗的翅膀。

2019-1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