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孩子同時溺水,媽媽先救起自家孩子,對方家長:真自私

願花光所有運氣,只為遇見你。點擊上方“關注”,和我一起,讀懂孩子,並同孩子一道成長

許豪傑在參加《超級演說家》時,曾演講《不要假裝孝順》中有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誰都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去指責別人。可總有些人,喜歡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指責他人,以為自己看到的就是“全世界”,殊不知,只是一葉障目。

兩孩子溺水,媽媽先救自家孩子遭指責

小李就拗不過想游泳的兒子,便帶著孩子到家門口的小河邊游泳玩耍。這條小河承載著母子倆太多的歡樂,沒想到這次發生的事,卻讓小李備受指責。

在河邊游泳的孩子較多,小李一邊叮囑兒子不要游到河中央去,一邊上岸去接電話。接完電話的小李,回頭沒看見兒子,河中央有兩個小孩頭冒在水面。小李大聲喊兒子:你還好嗎?沒聽到回應的小李,迅速跳入河中,先救起了離自己近的自家孩子。接著跳入河中去救另外一個孩子。

兩孩子同時溺水,媽媽先救起自家孩子,對方家長:真自私

自己孩子因為溺水時間短,上岸後一會兒自己就吐水出來,心跳、呼吸、脈搏都正常。而另外一個孩子因為溺水嚴重,小李一邊撥打醫院急救電話後,一邊進行溺水急救措施。隨後便帶著孩子到醫院墊付了醫藥費。

但對方家長趕到醫院後,聽說小李先救自己孩子後,便當眾指責小李:“你真自私!”起初,小李還解釋說自己孩子離自己近;後來發現,無論怎樣解釋,對方家長都不依不饒,讓小李賠償。

兩孩子同時溺水,媽媽先救起自家孩子,對方家長:真自私

小李也很氣憤,倆孩子溺水了,先救自己孩子有錯嗎?再說另一個孩子也沒有生命危險,只是需要住院治療,自己還墊付了醫藥費,不要對方支付也就算了,為什麼還要自己賠償呢?

經過對方家長搬弄是非式的顛倒黑白,添油加醋式的肆意傳播,小李成了小區裡自私自利的“小人”,經不住輿論壓力的小李,最終選擇了搬家,讓人汗顏!

若先救對方的孩子,自家孩子有閃失怎麼辦

假如小李選擇先救離自己遠的孩子,再回去救自己家的孩子。那麼,自己孩子就會溺水更久,造成的後果也就更嚴重,輕者住院治療,重者生命垂危。

假如自家孩子有閃失,小李將一輩子生活在自責悔恨之中。老公或婆家能理解小李還好,要是不能理解,很有可能家破人亡,從此,一個家就會被毀了。

兩孩子同時溺水,媽媽先救起自家孩子,對方家長:真自私

要知道,所有的“真自私”,都是赤裸裸的道德綁架。設身處地從來就是說著簡單,做起來困難無比。

要真正瞭解一個人,就需要花費很多時間與她接觸、傾聽、交流;要清楚瞭解一件事,就要設身處地地去調研事情發生的來龍去脈。

怎樣做算是道德綁架呢?

1、用聖人的標準要求每個人

在生活中,有不少人總是以“聖人”的標準來要求他人,要求他人對自己無私奉獻,甚至犧牲;只要他人犯一點錯誤或有一點過失,就會上綱上線、窮追猛打。

曾在公交車上,看見一個“上車似林黛玉,下車似方世玉”的老人。一上車,就各種“倚老賣老”,指明讓一個懷孕6個月的職場孕婦讓座。上完一天班,的確想坐著休息會,不太願意讓座。

兩孩子同時溺水,媽媽先救起自家孩子,對方家長:真自私

這位老人便開口大罵:“你上學沒人教看著老人要讓座嗎?快起來,我要坐!”看著這位凶神惡煞的老人,孕婦或許怕惹事,便起身讓了坐。

看見行動不方便的老人,相信很多人都會主動讓座;若遇到“倚老賣老”的老人,即便讓座,也會讓人寒心,何況還是個孕婦起身讓座,不是嗎?

2、不弄清前因後果就批評責罵他人

就像上文中的小李一樣,若是每個人都瞭解清楚事情的前因後果、設身處地的站在小李的立場上去想。或許就不會有那麼多人指責她,辱罵她是自私自利的“小人”了。

兩孩子同時溺水,媽媽先救起自家孩子,對方家長:真自私

弄清事情的前因後果與不分青紅皂白就下定論,結果是天壤之別的,在生活中,你有幹過不瞭解事情的真相,就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去指責他人嗎?

生活中常常看見這樣的場景:“她工資那麼高,借點錢還那麼費勁!”“讓帶個午飯,還天天催著要錢……”真是毀三觀!

在日常生活中,無論遇到任何事,都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去評論指責任何人。我們應用理性和智慧去分辨一切,因為你說的每句話都會給別人造成傷害。願所有的人都能走下寒冷無比的制高點,真正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美好。

END

今日話題:

兩孩子同時溺水,你會先救自己的孩子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