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支持孩子現在的夢想,孩子未來才更優秀

父母支持孩子現在的夢想,孩子未來才更優秀

父母支持孩子現在的夢想,孩子未來才更優秀

記著我們小時候的理想夢想,是當科學家、教師、醫生等等。也許對於三歲的孩子還不懂什麼是理想和夢想,但是我家姑娘現在的口頭禪是:我以後好好學習,掙錢,可以想買什麼就買什麼,買各種好玩的。

姑娘的的理想起因是因為她現在看到什麼都要,尤其我們住在大學的家屬院,院裡還有一些學生宿舍,每次姑娘看到姐姐們的揹包上掛的各種好玩,都會跟我要,媽媽給我買這個好不好。

每次我都說不能一下子都買,之後姑娘有一次突然跟我說,媽媽我也要工作,我要掙毛自己買。然後我就告訴她現在還不能工作,得好好學習,學到本事之後可以。

於是就記住了,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都會說,我要好好學習,以後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也許以後她的夢想會變,但是現在她的夢想,我聽一次樂一次。

記得讀《窗邊的小豆豆》時,翻開第一頁就是小豆豆說自己長大之後要做什麼。

她在車站遇到檢票的叔叔工作很有意思。

就想“我長大了,要做一個賣車票的人!“

當她跟媽媽說起的時候,媽媽說“你不是想做一個間諜嗎,這可怎麼辦呀?”

“要不,我還好是做一個宣傳藝人吧”

孩子的心就是這樣的。

父母支持孩子現在的夢想,孩子未來才更優秀

與孩子打交道這麼久,逐漸發現一個規律:孩子真正喜歡並選擇一件事,是完全站在他們自己的認知層面去堅持和喜歡的,也就是說,他們選擇並認為好的東西,一定是與他們當下的認知結構和接受能力匹配的。所以,無論孩子說喜歡什麼,只要我能接得住,都會在聽了之後告訴她:你既然那麼喜歡,那你就去做吧。

我不追求她做的結果是好還是不好,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在這個過程中,是否帶著原始的驅動力,是否是自我滿足的在做。

在我看來,“做”這個過程才是真的重要,身處其中,她自然會思考怎麼做,該運用哪些知識和技能,並從整個過程中獲得與之對應的各種情緒與情感的體驗。

這才是一個孩子理想狀態下健康成長的開始。

父母支持孩子現在的夢想,孩子未來才更優秀

我一直告訴孩子,你自己喜歡就去做吧,不用總是跑過來問我。對於孩子而言,可能是:啊,我是可以自由地去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的,媽媽不反對,真好。

用成年人的思路來解釋就是,孩子,你要學會逐步建立起一套屬於自己的價值判斷體系。當你真的想去做一件事,就去做吧,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和評價。

不被束縛的生命,看起來真美好。

父母支持孩子現在的夢想,孩子未來才更優秀

但是父母們似乎總是不自覺地忽視打擊,甚至摧毀了自己孩子的夢想!

小朋友們的理想,多數看起來往往很天真很幼稚,或者根本可以說是毫無大志或異想天開,但這都不是父母可以隨意打擊孩子理想的理由。

之前帶孩子下課等紅綠燈的時候,正好有個協警正在幫忙執勤,就有個小男孩拉著爸爸說:

“爸,這個叔叔好酷,我以後也想要跟叔叔一樣。”

爸爸順手給了兒子一下:

“你有點志氣行不行,一個破協警有什麼好乾的!”

其實這些孩子氣的話,家長都大可不必當真,孩子很可能只是當時覺得新鮮有趣,就突然萌生了想法,說不定幾天後就忘記舊目標又有新目標了。

但如果這時候打擊他,孩子可不會輕易忘掉那種受挫的感覺。

如果你的孩子興致勃勃地說:“爸爸媽媽,我想要成為一個怎樣怎樣的人,以後做怎樣怎樣的事。”

請你一定記是對他說這句話:



“寶貝,你的理想很厲害,可是這麼厲害的理想要實現它,你就要很努力很努力,我們很期待你實現它!”

我一直挺佩服伊能靜的育兒理念的,時不時都會去她的微博裡看一看,之前伊能靜也曾發表了一段長微博,看後,我想手動點N個贊!


這是一個關於怎麼回應孩子“夢想”的故事:

父母支持孩子現在的夢想,孩子未來才更優秀

有一次,我的女朋友跟我說,她的孩子說,媽媽,我以後給你買飛機,你就不用去擠著排隊了。女朋友說她很感動,抱著才八歲的兒子說,你不用給媽媽買飛機,媽媽不要那些享受,我們腳踏實地的過日子就好。

她說她真的很感動她的孩子那麼貼心。

我跟她感情非常好,所以我很誠實的跟她說了感受,我說你要不要試試換個方式,改成鼓勵他呢?她瞪大眼睛,怎麼鼓勵?

伊能靜和朋友說,要去回應和支持孩子的夢想,並且告訴孩子怎麼樣可以實現,比如:

謝謝你寶貝,不管你買不買飛機給媽媽,媽媽都愛你,因為媽媽就是無條件的愛你,但是如果你很努力,給媽媽買飛機,媽媽也會很高興,因為那是你證明你很有才華啊!

我們去買個許願盒子吧,你想買什麼樣的飛機呢?我們透過什麼方法買呢?買飛機要有錢,那有什麼方法有錢呢?努力工作、發展才華、存錢、找人幫助你達成願望、去嘗試很多的可能。

然後你可以說,嗯!聽起來很有趣,我們來試試吧,就算沒有買到飛機也沒關係,因為我們為夢想努力過,做夢本身就很美,而且你還是為了孝順媽媽,真的好謝謝寶貝。

父母支持孩子現在的夢想,孩子未來才更優秀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比自己生命更為可貴的是夢想,夢想能使人勇敢而無所畏懼。

著名作家畢淑敏也說過:“尊重孩子的夢想、讓孩子一生幸福,就是最大的成功。”

如果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快樂幸福的人,那麼給予愛、陪伴還有尊重,足矣。

父母支持孩子現在的夢想,孩子未來才更優秀

父母別偷走孩子的未來,每一個夢想,都有閃閃發光的可能。

夢想無貴賤,孩子需要的是來自家人的認可與支持。

很多孩子口中所謂的夢想,雖然常常是一時興起,但如果我們上綱上線,用自己的價值觀去評判,孩子就會因為“不被接納”,或放棄夢想,或以自己的方式對抗反叛。

大學一個同系同學,我們屬於會計系的,她從小都是想學畫畫,但是父母認為,學畫畫有什麼出息,家裡又沒這方面的能人,大學的時候,逼著孩子選了金融會計系。這個同學她倒是也讀了下來,畢業進了一家事業單位,但每天都提不起精神,像溫水煮青蛙一樣,混日子。


最近得到的消息是,在30多歲的時候,她突然辭掉了鐵飯碗,離開老家,去外地大城市租房生活,重新開始,現在已經開始籌備自己的畫展了。

同學說,當年很多事情都被父母安排,要穩定、要在老家。這遲來的叛逆,最大的動力,大概就是向不支持自己夢想的父母示威:我就要自由!我就要闖闖看!

父母支持孩子現在的夢想,孩子未來才更優秀

很多人以為所謂的叛逆,只是青春期或後青春期的正常現象,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親子關係是一點一點累積而成的。

每當我們嘲笑、否定一個孩子天真的夢想,她就會把心門關上一點點,直至,你再也開不開。

有夢想的孩子,更容易走向成功

心理學家庫柏.史密斯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心理學實驗:實驗人員分別在遠處和近處各設立一個目標,接著讓孩子投球,並在投球前預想自己的分數。

實驗人員發現:那些選擇遠處目標的孩子,給自己預想的分數較高;而選擇近處目標的孩子,預想的分數普遍較低。

實驗結果更讓人驚訝:那些選擇遠處目標的孩子,得分也普遍較高,而那些一開始選擇近處目標的孩子,他們的最終得分,比他們預想的還要低。

這充分證明了那句話,“夢想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連想都不敢想、不相信自己可以,又哪有動力去實現夢想呢?

父母支持孩子現在的夢想,孩子未來才更優秀

父母支持孩子現在的夢想,孩子未來才更優秀

每個孩子都是無可複製的孤本,

他們都帶著專屬使命來到這個世界,

都有著獨一無二的天份,

而夢想,就是他們使命的召喚。

我們做父母的,請別為了迎合這個社會的需求,

或為了讓孩子成為自己希望的樣子,

就肆意牽制,甚至扼殺孩子的夢想。

父母們,請記住,孩子的夢想也很值錢!

-end-

我是 期待你能關注我,每天給大家分享和善而堅定的育兒理念,培養優秀的孩子。

延伸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