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梅隆和施瓦辛格回來了,終結者的“黑暗命運”就此結束?

終結者又回來了。

11月1日,《終結者》系列的第六部電影《終結者:黑暗命運》在內地公映。重啟與續集在如今的好萊塢已是常規操作,一個個經典IP的商業價值被榨取殆盡,《終結者》系列自然不能“倖免”。最近的兩部終結者幾乎已經消耗了影迷最後的熱情,不過這部全新的《黑暗命運》似乎讓人們再次燃起對它的熱情,原因很簡單,T800回來了。

卡梅隆和施瓦辛格回來了,終結者的“黑暗命運”就此結束?

施瓦辛格飾演的T800早已是科幻電影中的經典形象,而他缺席的兩部《終結者》電影即使特效比早年間精進了不少,但始終缺少了那股神韻。

詹姆斯·卡梅隆最清楚這一點,在施瓦辛格遠離銀幕,以加州州長的身份活躍時,他也拒絕拿起《終結者》的導筒。這位好萊塢過去30年最重要的商業片導演,一手締造了這個史詩級的科幻動作系列。

時間回到上世紀80年代初,詹姆斯·卡梅隆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導演,他正在意大利羅馬為自己的導演處女作《食人魚:繁殖》犯愁,某個稀鬆平常的夜晚,熟睡中的卡梅隆做了一個夢,正是這個夢,改變了他的一生。

卡梅隆和施瓦辛格回來了,終結者的“黑暗命運”就此結束?

詹姆斯·卡梅隆的處女作《食人魚:繁殖》為了節約成本,製片人組建了一個以意大利人為核心的劇組,這些人連英語都說不利索,卡梅隆的首次導演經歷就陷入困境,最後製片人索性開除了他。

但在意大利,卡梅隆並不是一無所獲。在影片上映時卡梅隆做了一個夢,他夢到在一場爆炸中,一個拖著金屬軀幹的手持廚刀的傢伙全身而退。這個形象在他腦海中揮之不去,卡梅隆決定延伸下去,拍攝一部屠殺式的B級電影。

然而卡梅隆的經紀人對他的想法反應冷淡,《食人魚》的失敗經歷讓兩個人臉上不太好看。但卡梅隆始終是卡梅隆,他固執的個性在那時就已經顯現——他沒有一絲妥協的意思,而是直接解僱了當時的經紀人。

已經到了這個份上,卡梅隆索性把整個故事寫下來。最初的故事都是圍繞夢裡的恐怖形象拓展,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原始構思中就包括兩個來自未來的終結者,一位是施瓦辛格後來出演的T800,另一位是大名鼎鼎的液態機器人T1000。

沒錯,T1000一開始就存在於卡梅隆的腦海中,但他覺得當時的條件、技術無法很好地還原構想,於是在《終結者》第一部的劇本中暫時把這個設定擱置,直到《終結者2》裡我們才看到這個液態惡魔姍姍來遲。

卡梅隆終究不是一般人,他不光是要把故事寫下來,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構想搬上銀幕,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做出了一個在如今看起來稱得上瘋狂的決定。當製片人蓋爾·安妮·赫德表現出對這個劇本的興趣時,卡梅隆以1美元的價格把電影版權賣給了她,但條件是,影片必須讓他自己來執導。

卡梅隆的決心還表現在其他環節上。為了說服漢德爾電影公司的投資人約翰·戴利為影片拍攝乖乖掏錢,他讓自己的朋友,好萊塢硬漢蘭斯·亨利克森穿上皮衣,臉上貼著假傷疤,牙齒貼上金箔,早早來到開會的公司大樓。亨利克森一腳踢開會議室大門,徑直走進去,像幫派打手一樣坐在椅子上,職員們傻了眼,就在這時,卡梅隆現身,告訴大家這就是劇本里的主角,終結者T800。

一切都在卡梅隆的掌握之中,這次設計好的亮相給約翰·戴利留下深刻印象。1982年,投資到手,卡梅隆終於可以大施拳腳,眼前的問題是,誰來主演影片呢?

公司提議的人選是橄欖球明星O·J·辛普森,卡梅隆當時覺得他看起來不像一個殺手,雖然8年後他真的殺害了自己的妻子。而公司的理想“終結者”史泰龍、梅爾·吉布森也都拒絕了邀約。終結者的角色找不到人選,那先選出演Kyle Reese的演員吧——施瓦辛格,卡梅隆對這個大塊頭出演Reese不抱期待,但還是答應公司和他見面聊聊。

兩人竟然一見如故,不過卡梅隆眼裡施瓦辛格並不是Reese,而是魔鬼終結者。其實施瓦辛格也並不太想出演這部影片,但隨著影片正式投入拍攝,與卡梅隆的合作關係逐漸展開,他感覺到這部一開始覺得有些“愚蠢”的電影可能是他電影生涯的轉折點。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Reese的扮演者,邁克爾·比恩身上,在與卡梅隆溝通後他也改變了對影片故事最初“傻了吧唧”的印象,甚至為了演好角色研究二戰時的波蘭抵抗運動。

卡梅隆和施瓦辛格回來了,終結者的“黑暗命運”就此結束?

卡梅隆在《終結者》第一部拍攝現場

終結者的經典形象幾乎與卡梅隆最初所構想的完全一致,在斯坦·溫斯頓領銜的特技組的支持下,打造了那個經典的金屬軀幹的魔鬼形象。影片大部分的戲份是在洛杉磯的夜裡拍攝的,日程非常緊張,女主角琳達·漢密爾頓還在開拍前扭傷了腳踝,但已經經歷過一次“失敗”的卡梅隆,依然出色地完成了影片的拍攝。

一個有趣的細節是,施瓦辛格在影片中只有18句臺詞,加起來不到100個英語單詞,但出身奧地利的他始終說不好那句“I'll be back”。在卡梅隆的堅持下,施瓦辛格還是把這句話練了出來,畢竟以後他要面對媒體和影迷,一次次地說出這句經典臺詞。

1984年10月,影片終於要上映了,製片方獵戶座公司對影片的前景非常沒信心,甚至只舉行了一次媒體看片會。但影片上映首周在北美拿到了400萬美元票房,第二週繼續好成績,《終結者》是在暑期檔和聖誕檔之間的“垃圾檔期”10月上映,這個票房表現讓卡梅隆本人非常滿意。

評論界對影片褒賞有加,將它與《異形》《骯髒的哈里》《瘋狂的麥克斯》等經典影片相提並論,當然更多的讚揚對象是施瓦辛格,他的氣質賦予了整部影片靈魂,相信看過的朋友都不會反對我這樣說。

更重要的是,施瓦辛格的電影生涯因《終結者》得到了更多的機會,成為好萊塢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標誌性的動作男星,他自己也坦言,自己演員生涯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終結者》。

此外,電影的成功還帶動衍生作品的流行,改編的漫畫、小說、遊戲隨後幾年陸續推出。

客觀地說,第一部《終結者》電影雖然獲得了巨大成功,但由於技術和成本的制約,視覺層面上的突破之處較為有限,卡梅隆深知這一點,儘管第一部的結尾已經為日後的故事發展埋下了伏筆,但他並沒有藉著這股勢頭馬上開拍續集,而是繼續在影壇深耕,紮實準備。

卡梅隆和施瓦辛格回來了,終結者的“黑暗命運”就此結束?

正牌終結者回歸

在《終結者》之後,卡梅隆並沒有停下腳步,《異形2》《深淵》兩部作品的成功,已經足以讓他成為好萊塢最炙手可熱的導演之一。尤其是後者的拍攝,為《終結者2》的拍攝積累了足夠的技術經驗。

在拍攝《深淵》時,卡梅隆採用了大量電腦生成影像,雖然這項技術算不上新鮮,但如此大規模的使用卻堪稱史無前例。利用這種技術,卡梅隆可以真正將懷揣心中近十年的T1000還原到銀幕上。

1990年,《終結者2》的項目終於上馬,比起第一次拍攝,這次籌備異常順利,施瓦辛格、漢密爾頓這些老面孔迴歸,第一部結尾中薩拉·康納肚子裡的孩子約翰·康納也成長為少年,卡梅隆慎重選擇這個角色的扮演者,最終從百位候選人中挑中了加州男孩愛德華·福隆。飾演另一個關鍵角色——液態機器人T1000的是羅伯特·帕特里克。

最關鍵的問題還是特效。卡梅隆需要CGI技術完美呈現出液態金屬的質感和結構,光是這部分他就花了500萬美元邀請喬治·盧卡斯的工業光魔來完成,第一部的特效師斯坦·溫斯頓依然負責手工特效的部分,在35位特效師、計算機專家、美術人員長達10個多月的努力後,最終呈現的效果達到了卡梅隆的要求。

《終結者2》的投入比第一部多了16倍,整體制作水準自然也達到了全新的層次,影片被認為是當時投資最大,最具野心的商業大片。1991年7月3日,《終結者2:審判日》正式登陸北美暑期檔,首周就拿到了5200萬美元票房,最終在北美獲得2.048億美元,全球獲得5.17億美元票房,不僅成為當年的票房冠軍,還成為第一部在海外市場拿到3億美元票房的好萊塢電影。

無論從任何角度去看,《終結者2》都是好萊塢商業大片標杆性的作品,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幻動作片(可能沒有之一),著名影評人羅傑·伊伯特對影片也大加讚賞,施瓦辛格更是奠定了好萊塢90年代頭號動作巨星的位置。

影片的巨大成功也再次帶動了衍生周邊的風行,光電子遊戲就推出了七款。此外,卡梅隆1996年還為環球影城執導了一部“終結者2.5”的短片《終結者2-3D:超時空戰役》,影片只有12分鐘,但製作費用高達6000萬美元,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算算每分鐘卡梅隆要花掉多少?錢。

這部短片成為《終結者3》的墊腳石,卡梅隆早早就完成了劇本,然後……開始忙於自己的另一個宏大計劃《泰坦尼克號》,《終結者3》便被擱置了起來。

而施瓦辛格也不願意在沒有卡梅隆參與的情況下拍攝一部《終結者3》,他自然想要延續這個系列帶給自己輝煌,於是一直鼓動和說服卡梅隆繼續執導第三集,但拍完《泰坦尼克號》後卡梅隆公開表示,《終結者》的故事已經講完了,他不想繼續拍了。但根據後來的採訪,影片前兩部獲得的巨大商業價值令影片版權的歸屬問題變得異常複雜,參與過這個項目運作卡梅隆的摯友、前妻(就是前文中1美元得到版權的蓋爾·安妮·赫德)都加入爭奪,卡梅隆為此感到身心俱疲,不想為了這些利益爭奪給他人打工。

但施瓦辛格還是決定繼續拍下去,他總是被影迷、記者問到第三部什麼時候拍,在他看來觀眾對於第三部的渴望非常強烈。《獵殺U-571》的喬納森·莫斯托最終在一眾候選導演中被選中,編劇們還在卡梅隆的故事框架里加進女性終結者角色,但故事的改編並不成功,沒有了卡梅隆的《終結者3》就像一部同人作品,儘管還有施瓦辛格,約翰·康納的故事還在講下去,場面更宏大,但早已沒了昔日的神韻。

卡梅隆和施瓦辛格回來了,終結者的“黑暗命運”就此結束?

琳達·漢密爾頓飾演薩拉·康納

此後的《終結者》電影面臨同樣的尷尬,卡梅隆遠走“潘多拉星球”,施瓦辛格走馬上任加州,沒有了兩位核心人物,《終結者2018》的主旨早就偏離了卡梅隆最早制定的軌跡,徹底淪為消費觀眾情懷的爆米花特效電影。2015年的《終結者:創世紀》雖然迎來了施瓦辛格的迴歸,但他的命運也好不到哪裡去,讓所謂的“新三部曲”顯得不倫不類。

好在這次,卡梅隆終於回來了。不像《終結者:創世紀》中只是掛了名的編劇,卡梅隆作為製片人深度參與了《終結者:黑暗命運》的創作:正是在他的堅持下,施瓦辛格決定迴歸,卡梅隆還參與了劇本的創作,把關影片製作的各個環節。

正是在他的“撥亂反正”下,《終結者:黑暗命運》直接跳過了之前幾部“終結者”電影,延續《終結者2:審判日》的故事線繼續往下拍。已經65歲的卡梅隆,還想打造一個全新的三部曲系列,就好像回到了30多年前,一個身在羅馬的年輕人,追逐夢中的那段光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