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位外資企業代表從進博會“翹課”,組團來到“浦江第一灣”

“中國市場那麼大,歡迎大家都來看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二屆進博會上向世界發出熱忱的邀請。話音剛落,參會的國際企業家們就行動起來了:“一二三”,快到“浦江第一灣”去。

30多位外資企業代表從進博會“翹課”,組團來到“浦江第一灣”

11月9日上午,來華參加進博會的30多家韓國企業代表集體“翹課”,大家坐上大巴後並沒有如前幾天那樣直奔國家會展中心,而是在韓國商貿團的組織下,來到位於“浦江第一灣”的吳涇鎮,走進科技時尚園區、黃浦江濱江岸線,多角度瞭解、體驗吳涇的產業佈局、招商政策及生活配套等,尋找中國市場巨大的商機,期待在新時代共享未來。

30多位外資企業代表從進博會“翹課”,組團來到“浦江第一灣”

參觀中,韓國企業代表對吳涇的科技時尚、宜居宜商的環境展現出濃厚的興趣,不少企業代表全程拿著手機拍照錄像,在參觀途中還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

“浦江第一灣”力爭“第一流”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在韓國商貿團中,已經紮根吳涇近30年的衣戀集團“亦客亦主”,忙得不亦樂乎。衣念(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張柱元不停地向韓國“小夥伴”們介紹吳涇的情況、投資心得,描繪未來的藍圖。

30多位外資企業代表從進博會“翹課”,組團來到“浦江第一灣”

張柱元(右)給吳涇點贊(吳立德/攝)

“我們公司已經和吳涇鎮合作了26年。”張柱元這樣說道:“衣戀集團能在中國發展到這樣的規模,離不開吳涇鎮的幫助。許多韓國企業將衣戀視作在中國成功發展的典範,希望能和我們一樣,在中國找到合適的地方發展,我們會義不容辭地推薦吳涇。”

讓衣戀集團滿懷信心地“呼朋喚友”、主動擔任吳涇“義務招商員”的,便是吳涇鎮產業佈局中打造聚焦“科技+時尚”兩大產業集群的“蓮花南路時尚產業軸”,這裡是進博會溢出效應的承接地,是中外企業發展的新平臺,也是創造轉型的新機遇。

30多位外資企業代表從進博會“翹課”,組團來到“浦江第一灣”

吳涇鎮主要領導向韓國朋友贈送市民手製的紀念品

吳涇鎮黨委書記楊其景表示,今年以來,吳涇把精準招商、智慧招商作為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解決發展短板的重要手段,“浦江第一灣”就要努力創造第一流的營商環境,我們立足鎮情,搶抓機遇,精準發力,構建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招商局面,積極優化營商環境擁抱世界。

30多位外資企業代表從進博會“翹課”,組團來到“浦江第一灣”

韓國企業代表團在紫竹高新區

如今,這裡有1個國家級孵化器、2個市級孵化器,1個國家級眾創空間,2家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業,3家上海市級企業技術中心;這裡有在全國高新區排名實現“六連跳”的紫竹高新區,2018年排名已上升至第13名;這裡有3家年銷售規模百億級的“龍頭型”服飾企業——衣戀、森馬、拉夏貝爾總部落戶,還集聚了12家時尚服飾、50多個自主服裝品牌企業的崛起。2019年就有2家企業在“科創板”上市……

2019年前三季度,吳涇鎮已完成新增內資企業1500戶,新增外資註冊企業69家,新增國內總部1家,新增註冊企業總數位列閔行區第一。其中,新增當年納稅企業363家,新增年納稅百萬以上企業43家。

“金牌店小二”要有“兩把刷子”

市委書記李強多次要求,各級政府要努力優化營商環境,甘當“店小二”。在吳涇,該要求已自我加壓、升級為有求必應的“金牌店小二”。這個目標和要求,無論是鎮裡的黨政主要領導還是每一位具體工作人員,都一視同仁。

何謂“金牌店小二”?簡而言之,就是要練就過硬的“兩把刷子”,通過服務讓企業有滿滿的獲得感。

30多位外資企業代表從進博會“翹課”,組團來到“浦江第一灣”

金領谷科技產業園

入駐吳涇金領谷科技產業園的寶開(上海)智能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最近在政府的牽線下,接了上億元的業務訂單,這讓負責人喜笑顏開,到處與人分享吳涇的優勢和營商環境。寶開公司不僅把稅管遷到了吳涇,還把自己的產業鏈項目——湯姆遜(上海)機器人有限公司、寶能智能產業園等也引進到了吳涇,組團紮根發展。預計到今年年底,寶開和小夥伴們將為吳涇貢獻上千萬元的稅收。

據悉,吳涇鎮各級幹部服務企業的“兩把刷子”,主要表現在六個“精準發力”上。

第一,在組團招商上精準發力,主要領導親自上陣,“南下臺灣、北上首都、東延溫州、西拓武漢”;

第二,在統盤招商上精準發力,全面統籌資源、統籌力量、統籌信息、統籌培訓;

第三,在專業招商上精準發力,加大與專業機構的合作,用專業的機構、專業的團隊、專業的人才推動招商。比如,今年引進成立上海交大科技園(閔行)公司;

第四,在以商引商上精準發力,努力實現“引進一個、招來一批、帶動一片”的磁場效應。此番進博會期間與韓國貿易團、衣戀集團的合作邀請韓國企業家考察,就是一例;

第五,在服務營商上精準發力,從註冊服務、城市配套、教育衛生、人居環境等方面努力為企業、為員工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

第六,在清親政商上精準發力,研究扶持辦法、獎勵機制和保障措施,倡導“寧可政府給獎勵,勿找企業謀小得”,促進招商團隊靜心招商、潛心招商。

吳涇的“兩把刷子”,頗具含金量。通過積極發揮產業和科創引導基金的槓桿作用,目前區鎮兩級引導基金已投入超過1億元,吸引了一大批優質項目在吳涇落戶。區域內企業的攜手合作,共同做大做強,也已蔚然成風。

註冊在吳涇的上海雙創文化產業投資中心,日前作為母基金投資港盈資本,再由港盈資本投Jasonwu 2900萬美元。在盈港資本的積極協調下,Jasonwu落地國內時,與另一家落戶吳涇的森馬集團進行了合作。

“三個美麗”帶來“三思而速行”

“以往說起吳涇,大家想到的是化工區,投資者多是三思而後行、甚至緩行、不行”。楊其景感嘆,“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和我說,來吳涇投資要三思而速行。投資要慎重決策,想定了必須儘快出手,否則可能被別人捷足先登了”。

吳涇鎮的自信,除了高標準的註冊服務和濃郁的企業發展氛圍,還來自於近年來結合“五違四必”整治、“三個美麗”建設、生態環境治理、城市品質提升等實事項目的落實,在生活配套、交通出行、教育醫療、人居環境等方面都有了質的飛躍,為企業、為員工提供了越來越好的發展環境。

上海廣為電器集團董事長范曄平,一年前曾作為優秀民營企業家代表參加了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這位在吳涇創業已達22年的企業家,前些日子因為住房問題錯失了引進高端人才的機會,懊悔不已之際,求助於吳涇鎮黨委書記。沒想到,短短一天內,吳涇就協調了5套人才公寓,解決了總書記口中“自己人”的燃眉之急,體現了吳涇效率,拉近了政商關係。

30多位外資企業代表從進博會“翹課”,組團來到“浦江第一灣”

廣為電器

目前,更多的利好接踵而至:吳涇鎮為企業配套的人才公寓正在加緊施工,近年內可提供4個地塊5300餘套社會租賃房,大大降低企業人才的居住成本。虹梅南路高架已建成通車,地鐵15號線2020年底通車,地鐵23號線列入建設計劃,區域公交將進一步優化。

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兩所“雙一流”大學及上海東海職業技術學院等專業院校為企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供給,華師永德實驗幼兒園、華師附屬紫竹幼兒園、吳涇實驗小學、華師附屬紫竹小學、閔教院附屬友愛實驗中學、華二附屬初中、民辦華二紫竹雙語學校等串起龍吳路、永德路一縱一橫兩條優質教育發展帶。

30多位外資企業代表從進博會“翹課”,組團來到“浦江第一灣”

韓國企業代表參觀華師永德實驗幼兒園

擁有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閔行分院暨上海市閔行區中西醫結合醫院和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吳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兩所公立醫療機構,並擁有83畝三甲醫院醫療儲備用地……

未來,三思而速行,或許真將成為一種投資新常態。

記者:茅傑 方雨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