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以“鏈”促連 構建全球航運生態圈

航運評論

HangYunPingLun

「评论」以“链”促连 构建全球航运生态圈

當前,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航運業作為世界貿易的主要載體,承擔了全球80%以上的貿易量,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驅動因素,但也面臨保護主義、地緣政治、信息技術、環境保護等內外部因素帶來的前所未有的衝擊。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航運業持續承壓,至今已有十年之久,期間航運企業努力最多的事情,是研究客戶、開發客戶、滿足客戶,尋求客戶解決方案。但反向思考一下:航運業自身的解決方案是什麼?

11月6日,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規模最大的配套活動——“國際海運年會”在上海隆重舉行。年會以“全球航運產業鏈的構建與價值”為主題,30餘位來自航運、物流、碼頭、貨主、金融、製造、技術、監管等航運產業鏈的重量級嘉賓共同探討了未來航運產業發展方向與價值實現模式,提出了“產業鏈經營”是航運業解決之道等重要觀點,向國際社會發出業界的聲音與倡議。

產業鏈經營主導發展大勢

國際海運年會被譽為“海運達沃斯”,是航運界規模最大、層次最高、最受矚目的國際會議之一。本屆年會上,專家學者認為,未來主導航運業發展的將是產業鏈經營。

為何作出如此判斷?中遠海運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許立榮表示,無論是從航運的內外部環境看,還是從新技術發展的角度看,產業鏈上的深度合作都是潮流所向、大勢所趨。

從外部環境看,產業鏈經營是“全球經貿驅使”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加深,推動產業發展進入深度融合階段,行業邊界、企業邊界、技術邊界日益模糊,產業鏈全球化已成大勢所趨。另一方面,國際貿易結構正在發生根本變化。“過去30年,貨物貿易的中間品比重由30%上升到70%以上,這表明世界上主要貿易品已經無法由單一國家或地區的單一企業生產和貿易,必須要由產業鏈上各個節點合作來完成。”許立榮說,更重要的是,世界格局的不確定因素需要共同應對。2018年下半年以來,IMF連續5個季度下調世界經濟增長預測,對航運而言,相同的“經濟增量”帶來的“海運增量”出現趨勢性減少,海運需求增速與全球GDP增長比值,從2010年的1.8降至2018年的0.7,涉及整個產業鏈,需共同應對。

從內部環境看,產業鏈經營是“產業內在推動”的必然結果。當前,全球幹散貨、油輪的船舶利用率約為85%、集裝箱船約為80%、集裝箱港口未來兩年約為70%;活躍船廠的數量大幅下降至350家,十年前約為1000家。如何在存量市場中加強合作?許立榮表示,以往鬆散的企業關聯無法有效傳導供需,並導致市場調節機制失靈,產業鏈經營模式恰好是一種彌補。

而真正讓產業鏈經營模式得以實現的技術難題也在逐步解決。許立榮表示,技術手段打通了產業邊界。“比如區塊鏈技術,就為航運相關方提供了新的合作模式和信任建立機制,同時為提高供應鏈數據的可視化、可預測性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許立榮說。

產業鏈經營解決共同關切

與會嘉賓們認為,產業鏈深度合作可以解決許多行業內外乃至全球各國的共同關切。

“要實現2050年脫碳的目標,設計師、運營商、業主、造船廠和設備製造商之間必須達成新的共識。”美國船級社(ABS)董事長、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溫立祺表示,實現低碳乃至脫碳目標離不開產業鏈的深度合作。溫立祺分享了對船舶燃料發展前景的看法。據他介紹,航運業要達到2050年“零碳”的目標,意味著在2030年,大部分新增運力就必須是“零碳”,到時相關技術也必須超越當前的最先進水平。航運業要分階段實現“碳中和”“零碳”的中、遠期目標,而實現這些目標,離不開全球航運產業鏈的深度合作。

近年來,上海大力推進國際海運中心的建設,取得了重大積極的進展,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國際樞紐港地位進一步鞏固。上海市委副

書記、市長應勇表示,上海將繼續引領中國開放風氣之先,更加積極地探索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海運開放政策與制度體系,更好地參與全球海運產業鏈的構建,加快形成現代海運的運輸體系及服務體系。

“國際航運產業鏈的蓬勃發展,需要通過各個國家精誠合作,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實現國際航運產業的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絲路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王燕之表示。

“全球價值鏈正在被重塑,想要應對這些變化,各公司必須在以下方面做出調整:準確評估在價值鏈上的競爭位置;在服務中創造價值;優化產業結構;縮短生產週期同時貼近客戶;增加靈活多變性與協作能力。”麥肯錫全球董事合夥人陳洸表示。

產業鏈經營行動才是關鍵

合作共贏的理念達成共識不算難題,如何付諸行動才是關鍵。圍繞產業鏈合作共建,專家學者們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對外開放讓中國對世界經濟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中國商務部支持海運領域擴大開放,支持中國海運企業走出去服務‘一帶一路’的倡議,完善全球海運服務網絡,我們也歡迎國際海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到中國投資,開展貿易往來,加強交流合作,分享中國發展的紅利,實現互利共贏。”商務部副部長、黨組成員王炳南表示。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任洪斌表示,國資委鼓勵將支持中央企業與各國企業一道,積極構建開放、創新、共享的“全球航運生態圈”;鼓勵支持中央企業與各國企業一道,積極構建互信、互通、互利的“全球經貿生態圈”;鼓勵支持中央企業與各國企業一道,積極構建和諧、共生、普惠的“社會責任生態圈”。

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姜明寶表示,交通運輸部將以堅決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實施為契機,大力推進海運業高質量發展,譜寫好交通強國建設海運篇章。堅持服務保障先行,堅持創新驅動先行,堅持合作共贏先行。

構建航運產業鏈,政府部門的支持很重要,企業的行動更重要。航運產業鏈上各節點企業,必須要有產業思維、共濟理念,合力打造產業鏈命運共同體,才能真正駛向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航道。

淡水河谷黑色金屬全球銷售總監麥禮仕介紹說,淡水河谷通過與中遠海運集團的密切合作,優化了從巴西裝貨港到鋼鐵合作方的供應鏈管理,有效地將合適的產品提供給最終用戶。

“港口行業作為服務於貿易的傳統行業,在數字化機遇與挑戰面前,應當抓住機遇,勇於變革,實現自身的價值主張和競爭優勢。”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顧金山表示,港口企業應積極促進物流價值鏈周圍形成健康有序的商業環境,帶動港口物流生態圈的發展。

中國的航運金融正處在發展階段,對高端金融服務和航運金融衍生品需求旺盛。亞洲投資基金投委會主席,亞投資本創始合夥人、董事長、CEO劉二飛表示,航運金融潛力巨大,通過API銀行、在線供應鏈金融等模式,金融資本將助力航運企業共同解決航運產業生態圈及產業鏈多元化的服務需求。

5G時代萬物互聯,航運業也將隨之發生巨大改變。戴爾科技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大中華區董事長兼總裁黃陳宏表示,航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應該從五個方面入手,即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數據中心、邊緣計算。這五個方面是一個整體,缺一不可。

為推動全球航運產業鏈合作,年會期間,中遠海運集團、馬士基集團等船方代表,山東省港口集團、澤布呂赫港口管理局等港口代表,川崎重工集團等造船代表,中國移動等技術代表,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等行業組織代表的14家企業和行業組織,以平等自願、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共同發出了“全球航運產業鏈合作”倡議。

本文采自 中國水運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