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武威城 千秋家國夢

甘肅武威,又稱“涼州”

你或許不知道這個地方

喜歡旅遊的你肯定知道馬踏飛燕

熱愛祖國的你肯定知道涼州會談

通曉歷史的你肯定知道西夏碑

略懂佛經的你肯定知道鳩摩羅什寺

它們有一個共同的故鄉,名字叫武威

幽幽武威城 千秋家國夢


▲ 武威冰溝河的地形就是河西走廊的代表

在中國眾多的歷史文化名城中,很少有城市像武威這樣,既記錄著漢王朝囊括西域的大國雄風,又肩負著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水乳交融的歷史進程,還見證著國家大一統的榮辱與共。


幽幽武威城 千秋家國夢


▲ 祁連山雪

幽幽一座武威城,與爾同逍萬古情……


幽幽武威城 千秋家國夢


馬踏飛燕——心如奔馬,夢踏九霄

如果要急於亮出一張城市名片,讓世人對武威刻骨銘心,那一定是馬踏飛燕。

馬踏飛燕又名“馬超龍雀”、“銅奔馬”等,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出土於武威市雷臺漢墓,現藏於甘肅省博物館。這件歷史瑰寶身高34.5釐米,身長45釐米,寬13釐米,自出土以來一直被視為中國青銅藝術的巔峰之作。


幽幽武威城 千秋家國夢


▲ 天馬徠,龍之媒,遊閶闔,觀玉臺

透過駿馬矯健的英姿和風馳電掣的速度,我們依稀看到馬文化與一個朝代的興衰成敗。

幽幽武威城 千秋家國夢

▲ 馬者,兵甲之本,國之大用

在冷兵器時代,以步卒為主的中原人和以馬隊為核心的遊牧民族起刀兵之時,馬的品種和優良與否就成了戰場上重要的籌碼,馬與一個王朝的軍備強弱,國勢盛衰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後漢書·馬援傳》載:“馬者,兵甲之本,國之大用”。連漢武帝都豪情萬丈高調地宣誓“天馬徠,從西極,涉流沙,九夷服。”並不惜為馬而發動戰爭。

從這個意義上,馬踏飛燕不僅是一件藝術品,還是一段歷史的見證官,更是一統情懷與民族自信的載體。


幽幽武威城 千秋家國夢


▲ 馬踏飛燕成為中國旅遊標誌後出現在各國城市和地區

1983年“馬踏飛燕”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


幽幽武威城 千秋家國夢


武功軍威——漢武大帝,威震四野

無論談中國地理還是歷史,河西走廊都是最濃重的一章!

幽幽武威城 千秋家國夢

▲ 河西走廊切斷了匈奴與西羌的聯盟


幽幽武威城 千秋家國夢


▲ 漢武帝通過河西走廊鏈接西域

自古,武威這片土地就是河西走廊上最大的綠洲,作為守衛長安和抵禦西域的門戶,武威在很長時間裡都是西北地區的軍事政治中心,也是歷朝歷代帝王將相心中最深的痛。在這裡,彪悍的匈奴騎兵層出不窮,動輒直逼長安,民不聊生。即便威猛如漢武大帝,也每每夜不能寐。

如何拔掉這根心尖利刺呢?公元前126年,當風塵僕僕的張騫出現在長安城,從衣袖內掏出一卷綿長的羊皮地圖,緩緩露出祁連山的巍峨雪峰、遼闊草原……漢武帝劉徹頓時有了主意,他拍案而起,下令攻打匈奴。


幽幽武威城 千秋家國夢


▲ 祁連山上的雪終年不化

於是,年僅十九歲的霍去病被委以重任,以史上第一位驃騎將軍的身份,懷揣著“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情懷,穿過烏鞘嶺,直搗焉支山,大敗匈奴,留下一曲曠世悲歌: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從此,匈奴遠遁。

為表彰霍去病武功軍威,進而宣示漢帝國的權勢到達河西,漢武帝設置武威郡,至此邊陲安寧,絲綢之路得以暢通。


幽幽武威城 千秋家國夢


涼州會談——風馬白塔,西藏回家

武威這座城記不僅有大漢天子開疆拓土的烙印,還有國家團結統一的進程。那就是“涼州會談”。

幽幽武威城 千秋家國夢

▲ 成吉思汗的孫子西涼王闊端雕像

幽幽武威城 千秋家國夢

▲ 白塔寺門口的薩迦·班智達·貢噶堅贊雕像

1247年,西藏精神首領薩迦·班智達應蒙古汗國皇子、西涼王闊端的邀請,在涼州白塔寺成功進行了歷史性會談,避免了西藏一場生靈塗炭的浩劫,頒發了《薩迦班智達致番人書》,從此西藏正式納入中國行政版圖。如今的白塔寺就是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見證地。


幽幽武威城 千秋家國夢


▲ 薩迦·班智達·貢噶堅贊和白塔寺

藉助飛行器材,從高空俯瞰,更添豪邁,向前,是皎皎邊關明月,回首,是殷殷家國召喚。


幽幽武威城 千秋家國夢


▲ 鳥瞰白塔寺的百塔


幽幽武威城 千秋家國夢


▲ 原白塔塔基

何去何從,歷史已作出最清晰的答案。



幽幽武威城 千秋家國夢


河西都會——通貨胡羌,經貿繁榮

除了軍事要地,作為河西走廊進出中原的端口,武威還是中西方商貿往來的樞紐。

西漢時期,長安以西,眾多大大小小的城鎮,論車水馬龍市井繁榮,武威當屬第一。為了治理西域,從漢武帝開始向河西大量移民。至西漢末年,河西人口已達50萬左右。曾經荒無人煙的西部竟成繁華興盛之地。司馬遷在《史記》中稱讚“邊城宴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


幽幽武威城 千秋家國夢


▲河西都會 天馬故鄉

也就在這個時候,張騫兩出西域,開闢了聞名世界的絲綢之路,絲路之上,來往使節“相望於道”,“胡商販客,日款於塞下”,一時之盛令人神往。

到了東漢年間,武威已然成為一個對外貿易的“經濟特區”,來這裡做生意能快速發家致富。因為供需兩旺,即使是夜晚,街市上也還在進行著交易,可以這麼說,早在2000年前,武威就有了夜市。


幽幽武威城 千秋家國夢


▲武威出土的折枝牡丹紋金碗

《後漢書》如此形容:“姑臧稱為富邑,通貨羌胡,市日四合,每居縣者,不盈數月,輒致豐積。”

而盛唐時風靡全國的《涼州詞》更是唱出了人們對這座邊塞都市的種種讚歎。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幽幽武威城 千秋家國夢


孝賢故里——文化交融,燦若繁星

作為河西走廊進出中原的端口,在海洋時代來臨之前,武威也一直是西北文化中心。多種文化在這裡交匯融合,百家爭鳴。直到今天,依然可見當初的蹤影。

“一部涼州史,半部在武威”,武威和“涼州”二字有解不開的謎團,中國古代史上共有過26位涼王,其中有18位都把都城定在了武威,故而這裡有深厚的西夏曆史文化底蘊,有燦若繁星的五涼文化,同時又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發揚光大之地。其中原因有歷史淵源,也有國家治理的需要。


幽幽武威城 千秋家國夢


▲ 文廟中的孔子像

據傳在秦始皇時期,武威大地就有了“賢孝”文化的種子,當時的人們為了緩解勞作後的辛苦,便用三絃琴配合著歷史典籍裡英雄賢士、忠臣良將和孝子賢女的故事,說唱給人聽,將處世為賢,居家盡孝的思想廣植人心。

兵家必爭之地因多起刀兵而尚武,武威就是這樣的地方,明朝兵部右侍郎徐晞鎮守涼州時,深感守住要塞不能光靠武力,還必須昌明文教,後籌資建造學宮就是現在的文廟,辦起了儒學。之後的文教事業蓬勃發展,學院也如雨後春筍,成章書院、天梯書院、北溟書院、雍涼書院相繼創立。


幽幽武威城 千秋家國夢


▲ 文廟狀元橋北端的欞星門

文廟500多年經歷代重修擴建,成為涼州文人墨客祭祀孔子的聖地,文廟中的文昌殿前懸掛著眾多匾額,這些匾額遺存豐富,都是歷代文人學士敬獻,是書法精品,更是是研究中華匾文化的珍貴資料。


幽幽武威城 千秋家國夢


▲ 文廟文昌宮桂籍殿前的匾額

武威文廟文昌宮桂籍殿前廊簷下集中懸掛著上起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的 “萬世文宗”匾,下迄中華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的“文教開宗”,共有44塊匾額,其中“聚精揚紀”“書城不夜”兩匾,被收入《中華名匾》—書,這些都是武威文苑精華,也是當時涼州文化的一個縮影,對後世文化事業產生了深遠而廣泛的影響。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武威出現了“書城不夜”的濃郁文化氛圍。


幽幽武威城 千秋家國夢


鳩摩羅什寺——大德高僧,佛教東行

據說常年行走在河西走廊的一般有三類人,一種是皇命難違的官差,一種是唯利是逐的賈商和恪守信仰的僧侶,最後一種人最為人仰重,比如佛法東漸中鳩摩羅什的身影。

說起鳩摩羅什,就不得不提一位大將軍。

公元382年,前秦大將軍呂光率軍出征西域,勝利凱旋之際,也不忘帶走龜茲(qiū cí)最著名的高僧大德——鳩摩羅什。


幽幽武威城 千秋家國夢


▲ 鳩摩羅什雕像

這是一位光芒四射的得道高僧,七歲就跟隨母一同出家遊學,年紀輕輕便博通古今,熟諳佛法,揚名西域。

彷彿冥冥中有天定,當呂光走到涼州時,忽聞自己的皇帝遇害,於是臨時起意,在武威建立了後涼政權。同時為偶像鳩摩羅什興修了一座寺院,讓其居住與弘法。這座寺院就是鳩摩羅什寺。

在武威的十七年間,鳩摩羅什不僅學會了漢語,還翻譯了近百部梵文佛經,為後來玄奘西行打開了信仰的燈塔。也因此,鳩摩羅什與玄奘、不空、真諦並稱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家,位列四大譯經家之首。

他在圓寂前發願道:所譯經典,如若沒有違背原意的地方,死後焚身舌不爛。

“薪滅形碎,唯舌不壞”,據說,這座1600多年的古塔下至今還藏著鳩摩羅什大師的舌舍利。


幽幽武威城 千秋家國夢


▲ 鳩摩羅什舍利塔

鳩摩羅什塔高33米,為八角12層,僅次於佛舍利塔,意味著鳩摩羅什的功德僅次於佛陀。



幽幽武威城 千秋家國夢


天梯山石窟——石窟鼻祖,卻在燈火闌珊處

後涼消亡後,北涼政權入主武威,在這一時期,聚集在涼州的僧侶開始在武威城南50公里處的天梯山上開鑿佛窟。“中國石窟的鼻祖”——天梯山石窟,慢慢顯形。


幽幽武威城 千秋家國夢


▲ 武威天梯山13號石窟全景

公元439 年,北魏滅北涼,涼州僧侶一部分被遷往平城(今山西大同),其中就包括高僧曇曜。後北魏文成帝令建造大同雲岡石窟,再後來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又開龍門石窟。莫高窟正式開窟建寺雖略早於天梯山,但莫高窟歷史上出現的開鑿盛期是北魏孝明帝時。所以中國石窟的影響線路是:天梯山石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敦煌石窟。

幽幽武威城 千秋家國夢

▲ 洛陽龍門石窟全景

可是大多數人對後三個石窟耳熟能詳,卻對天梯山石窟較為陌生,甚是遺憾。


幽幽武威城 千秋家國夢


▲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

1958年因民生問題興建黃羊水庫,水庫威脅到天梯山石窟,那時決定把石窟的雕像和壁畫進行整體拆移,目前只留下13號窟的釋迦牟尼的石胎泥塑像,左右兩側為迦葉、阿難兩位尊者;普賢、文殊兩位菩薩;廣目、多聞兩位天王,其他石窟的文物均轉移至甘肅省博物館。


幽幽武威城 千秋家國夢


▲ 天梯山13號石窟如來佛像

在搬遷過程中發現石窟的壁畫尤其豐富,有些地方的壁畫層數很多,最多層數達到9層,時間跨度從北涼到明清,簡直就是一部佛教壁畫進化史。

幽幽武威城 千秋家國夢

▲ 天梯山石窟陳列館


幽幽武威城 千秋家國夢


今日武威——人文薈萃,熠熠生輝

近現代以來,武威在充分保留古老韻味的同時,也在積極探索、與時俱進著,現已發展成為一座獨具特色的人文之城、生態之城、現代之城、璀璨之城。


幽幽武威城 千秋家國夢


▲ 武威天馬湖公園

現在武威市轄一區三縣,每一個轄區都城如其名,蘊含豐厚的文化和使命感。

涼州區:古涼州濃縮成區,繼承了武威各種人文歷史,也承載著歷史的厚重。漢唐文化、五涼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在這裡編織形成自己特有的風格。

幽幽武威城 千秋家國夢

▲ 武威涼州夜色

民勤縣:以“人勇知義,俗樸風醇,男耕女織”為名,勤勞不僅僅表現在治沙防沙,努力和大自然抗爭上,也利用沙漠資源創新,讓劣勢轉為優勢,在沙漠中拓展資源發展旅遊產業,舉辦沙漠馬拉松,沙漠雕塑創意園、蘇武沙羊節等。


幽幽武威城 千秋家國夢


▲ 民勤沙漠雕塑創意園

古浪縣:因古浪河得名,有古浪六老漢播綠八步沙時代楷模,還有紅軍在古浪的悲壯如史詩的三場戰役,這裡銘刻著西路軍精神。

幽幽武威城 千秋家國夢

▲ 古浪戰役紀念館前的英雄雕像

天祝縣:以“天堂寺”和“祝貢寺”的首字而名,轄區內藏文化盛行,有天險烏鞘嶺圍護如佛國西天淨土祥和安靜……


幽幽武威城 千秋家國夢


幽幽武威城 千秋家國夢


▲ 鳥瞰天堂寺全貌

總之,初識武威,是一眼萬年的過目不忘,走進武威,是一次歷史與人文的恢宏之旅。在我的印象裡,它那麼豐富,豐富得如同天梯山石窟中的層層壁畫,包羅萬象,難以望穿。只往來一次,只探索一次,是遠遠不夠的。

武威,值得您親近一輩子。

鳴謝

武威市涼州文化研究院 李元輝《涼州文化概述》

武威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 新媒體相關資料

青春工場(北京)諮詢有限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