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思維習慣,讓你一年工作經驗做出三年成果

文章作者:雷兄 — 現居上海的西北人,正在改變自我,愛上讀書,學習寫出好文的路上

助教:林琳


三個思維習慣,讓你一年工作經驗做出三年成果

前幾天聽到一個職場廣播節目,來電的讀者以吐槽居多。有的說周圍同事一個個都升遷,自己卻還原地踏步;有的說自己付出了很多,但沒有被大家認可;還有的說工作缺乏支持,孤立無援。

我自己工作也有一些年頭,上述的情況看多了,也就見慣不怪。

很多職場人士的痛點,總結起來就是: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放大自己的工作成果,脫穎而出。

看過很多人成功和失敗的案例,我認為達成這個目標,需要掌握三大思維習慣。

習慣一:提綱思維讓你的成果專業化

提綱思維是指圍繞一個主題,構建一個框架,把碎片知識分類歸納,以形成自己獨特的知識體系的思維方式。

我有個同行兼老鄉小強,我們都是做FOF基金研究的,有一次他向我請教該如何突破專業瓶頸。

我問了他三個問題:現在國內FOF基金規模佔比是多少?如何通過淨值歸因的方式篩選優秀基金?講一下你對戰術配置的理解。

他支支吾吾,只回答上來一個問題,還不夠準確。擁有五年從業經驗的他,這個結果是不能令人滿意的。

我把自己做過的一幅腦圖提綱給他看 (標紅部分是問他的三個問題),看完後,小強恍然大悟,終於知道為什麼我比他更專業了。

三個思維習慣,讓你一年工作經驗做出三年成果

雖然小強平常工作挺努力,但這些努力沒有聚焦,今天看看行業資訊,明天看看研究報告,漫無目的。

具有提綱思維的人不一樣,目標特別明確。他們因為有知識體系而顯得更專業,解決問題時能夠提綱挈領,單位時間產出很高。

什麼是專家?專家就是在一個特定的領域中,既有深度又有廣度的人。

提綱思維所形成的網狀結構,兼具了深度和廣度的特徵。就像一棵大樹,隨著分支的不斷延伸,一個人對特定領域的認識不斷積累,逐步完成從成長到成熟的階段,並最終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

提綱形式也非常符合人腦科學的研究成果。人的大腦對分類後的結構化信息記憶效率更高,而那些沒有經過整理歸類的散亂信息,則很容易被大腦遺忘。

更重要的是,提綱思維提高了工作效率,讓人形成內在驅動的良性循環。你每天很苦逼地工作,卻看不到什麼成果。具有提綱思維的人,卻在每天成果的激勵下,不斷爭取實現下一個小目標,解決提綱中的下一個難點,最終達成大目標。

假以時日,那個你身邊的他,和你同樣讀著資訊、看著報告的他,卻早已取得了數倍於你的成果,變成了難以望其項背的他。

習慣二:複利思維讓你的成果價值最大化

複利思維是指尋找或者創造各種場景,將工作成果以各種形式在這些場景中進行應用的思維。它可以從兩個維度放大我們的工作成果。

第一個維度,讓一份成果通過多種形式擴大影響力。

知識付費界大V秋葉大叔曾這樣分享:“當我寫了一篇好文,我會將精彩觀點提煉發朋友圈和微博,然後把好文做成PPT進行線上分享,再用PPT做講座和直播,講座和直播過程中錄屏做成贈品,送給報我課程的學員。”

一份成果,被用在六個場合中,放大六倍!

三個思維習慣,讓你一年工作經驗做出三年成果

我有一個做金融產品營銷的朋友。他以前不懂什麼是複利思維,做事情都是單線程的。每天學新產品,然後講給客戶聽。人挺踏實努力,但成果一般。

我把秋葉大叔的故事分享給他,他深受啟發,回去立刻展開了應用。

他將新學的產品寫成文章,發佈在自己的公眾號和知乎上。之後將文章的內容做成PPT,對客戶進行線下講解。又主動請纓,將同樣的內容在同事中進行內部交流分享。甚至抽出業餘時間,參加行業的社群分享。

這樣1個月下來,他的工作大有起色。未來他打算做培訓,籌備出書,前期準備的案例、文章、PPT就是他的素材,只要進行整合就可以。

所以,每個人都可以應用複利思維,關鍵是有意識地去尋找渠道、平臺、應用場景,把工作成果納入其中進行放大。

第二個維度,讓一份成果的經驗得到重複利用。

比如,商務人士常常在出差時擔心遺漏物品,需要反覆清點,下圖是我做的一張可以重複使用的出差物品清單。

三個思維習慣,讓你一年工作經驗做出三年成果

不要因為簡單就以為沒有意義。我們的大腦在功用上是有分別的,它善於分析、不善於記憶。大腦被大量記憶性信息佔據,,會大大影響它在分析方面的工作效率。工作中越是簡單重複的,越應該使用複利思維,減少在此類事情上消耗的時間。將大腦釋放出來去做附加值更高的分析工作,這就是在放大你的工作成果。

習慣三:借力思維讓你的成果不斷升級

借力思維是指藉助他人的優勢和資源,有速度有質量地完成自己的任務。

我一個朋友,在世界500強工作。他進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梳理組織架構,把所有和他有利益關係的人都標註出來,並且定期找機會與他們見面吃飯。

有些人認為自己內向,不願在人際關係上投入精力。這樣的人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外部資源的力量。時間長了,由於缺乏外部支持,事業很容易陷入停滯。

最好的方法是,一開始就做好本職工作,讓領導信任你。與外部相關人員建立聯繫,不要等到用人的時候才去求人家,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借力思維不是利用他人,正相反,借力思維的核心是:成為一個被他人需要的人。

那位在500強的朋友也並非簡單刷臉。他憑著出色的業績在公司裡建立了良好的口碑,這是他立足的根本。否則即使天天請人家吃飯,別人也沒空搭理他。

相反,有些人經常參加各種活動,認識了很多朋友,誤以為這樣就有了人脈。但到需要用人的時候,才發現不過積累了一堆名片而已。

我們需要轉變思維,從誰能幫自己轉變成我能帶給別人什麼幫助?首先讓自己強大起來,讓別人需要自己,在此基礎上,積極拓展關係,爭取各方面協助,一同把事情搞定。

在這個合作關係中,無論是與領導還是同事,彼此互助互利,各得所需,這樣建立起來的才是有質量的人脈資源,讓你的工作成果得到放大。

三個思維習慣,讓你一年工作經驗做出三年成果

葉聖陶曾說:積千累萬,不如養個好習慣。

想要事半功倍,關鍵是要形成正確的思維習慣——提綱思維讓我們掌握更專業的知識體系,複利思維讓我們的工作成果更具影響力,而借力思維能讓我們走出自我侷限,打開新局面。

重複這個過程,形成勢能,付出同樣的時間精力,工作成果已經比當初放大了n倍。我們才更有希望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脫穎而出。

更多幹貨內容,請關注公眾號【秋葉圖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