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方言裡的“嘎麼”這個詞到底是怎麼個來源呢?

青島方言裡有這麼一個詞:嘎麼

其實廣義來說,山東很多地方的方言裡都有這個詞,唸作“嘎們”

通常是指“過一會兒”“等一下”,不知道

青島方言裡的“嘎麼”這個詞到底是怎麼個來源呢?

這個發音跟這個意思是怎麼個來歷。似乎還有別的意義,不太清楚了。

巧是在上海地區,方言裡也有這麼一個詞,發音差不多

但是意思不太一樣,是指

“不太喜歡”

前些日子看過一篇關於錢鍾書的文章,

錢鍾書,精通多國語言,更是精通中國古代語言文字,對於各種方言裡的一些典故也是信手拈來。對於各種語言文字之間的比較研究也是堪稱世界一流的。

錢鍾書先生對於上海方言裡的這個“嘎們”的淵源就瞭如指掌

這個詞源於英語中的German,就是德國,按照標準英語唸作“侄兒們”,但是上海人發音不那麼標準,就唸作了“嘎們”

因為在殖民時期,上海是個大碼頭,歐美各國的貨物都在此集結流通,其中少不了德國貨。但是當時送到中國的德國貨質量很次,都是坑爹貨。所以當時當地人就把不喜歡的東西都叫作“嘎們”了。

時間一久,“嘎們”就成了上海方言裡代表“不喜歡”的意思。

那麼在山東、青島,這個“嘎們”於此有無關係呢?

我猜測應該是有關係的,很有可能也是同樣的淵源,青島是當時德國殖民地,由此歷史衍生出一些源於外語的地方方言是很有可能的。比如現在青島人還常說的“古力蓋”。由於青島當時算是相對比較發達的地方,一些本地方言流傳到山東其他地區就可以理解了。

但是“嘎們”為什麼意義演變成了“等一會兒”就搞不太明白了。

不知道誰知道其中奧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