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未來的護衛艦是否應該使用“小盾”?




我國未來的護衛艦是否應該使用“小盾”?

剛剛過去的10月份對於各國海軍護衛艦的發展來說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月份,就在這個月,美國國會研究處向國會遞交了美國下一代護衛艦FFG(X)的研究報告,該報告將作為美國國會最終是否批准由海軍提出的FFG(X)項目預算的重要參考。而在大洋彼岸的歐洲,法國最新型護衛艦FDI首艦第一塊鋼板切割完成,正式宣佈動工。

我國未來的護衛艦是否應該使用“小盾”?

可以說美國的FFG(X)型護衛艦和法國的FDI型護衛艦分別代表了美國、歐洲純血護衛艦發展的最高傑作,也為世界各國純血護衛艦的發展探索了方向。而作為世界上保有護衛艦數量最多,未來艦隊規模擴充空間也最大的我國海軍來說,自然也應該緊盯美國和歐洲護衛艦的發展方向,為自身的下一步發展做好規劃。在我國未來護衛艦的發展上,網上普遍存在幾種爭論:1、我國未來的護衛艦是否應該使用“小盾”?2、我國未來護衛艦到底應該採用燃氣輪機還是柴油機作為動力?3、我國未來護衛艦要採用什麼樣的武器系統4、我國未來護衛艦是否還應繼續沿用054型的艦體。

我國未來的護衛艦是否應該使用“小盾”?

其實之前我們已經多次提到過“控制成本”對於輔助艦艇的重要性。不過為了避免剛剛關注新浪軍事的朋友們摸不清頭腦,我們這裡再簡要陳述一下其中的邏輯:在一場大規模戰爭中,任何一個海運大國都不可避免的要大量執行護航/破交任務。此類任務的突出特點是:兵力分散(通常為小艦隊乃至單艦行動)、戰鬥烈度普遍較低、任務強度較高。因此在執行此類任務時,艦艇數量是否充足遠比單艦戰鬥力是否爆表更加重要。

我國未來的護衛艦是否應該使用“小盾”?

以數字論證上述邏輯:假設我有50條航線需要護航,而對方有2艘主力艦和20艘輔助艦執行破交任務。護航方案A是建造50艘與對方輔助艦實力相當的護航艦艇平均分配給每條需要護航的航線;護航方案B是使用相同的價格建造30艘相當於對方輔助艦2倍戰鬥力的輔助艦艇。那麼兩套護航方案的結果將分別是:A方案有2條航線必然被破壞、有28條完全不會被破壞、而有20條航線有一半的幾率被破壞,受保護航線的期望為38條;B方案有28條航線完全不會被破壞,而有22條航線幾乎肯定被破壞,受保護航線的期望數量為28條。雖然上述數字並不能完全代表實際情況,但已經能夠充分說明:如果數量不夠,即使少量艦艇擁有更高的性價比,也無法讓己方航線更加安全。

我國未來的護衛艦是否應該使用“小盾”?

因此,我國未來護衛艦的建造,必須首先能夠滿足行使制海權的基本數量需求。如果有餘錢,才能進一步考慮是繼續上量還是合理提升單艦性能的問題。就拿許多網友心心念唸的第一個問題——“上不上小盾”來說,其本質上還是一道數學題,即:一批護衛艦上了小盾的話需要多加多少錢?多加的這些錢如果拿來造“沒盾”的護衛艦,能多加幾艘?其實這道題不僅中國海軍要算,美國海軍、法國海軍乃至澳大利亞海軍也都在算,甚至比我們還要更加的精打細算——與我國比起來,美國海軍正在鬧船荒,多一條船就能解一份急;法國海軍志大船少,每一分錢也都要花的物有所值。然而上述三國海軍居然都無一例外的選擇了為新一代的LowB護衛艦安裝小盾,其實已經足以證明這樣一個問題——相控陣雷達真的被賣到白菜價了。

我國未來的護衛艦是否應該使用“小盾”?

這裡我們不妨來實際算一算:根據美國海軍在今年3月份編列的2020財年預算,FFG(X)首艘建造預算約為12.8億美元,其中EASR數字陣列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採購價格約為6千萬美元,佔全艦造價的約4.6%。哪怕把全部20艘FFG(X)的EASR全部扒掉,啥都不裝,也僅僅只能省出來12億美元,還不夠多買一艘沒有EASR的FFG(X)。

我國未來的護衛艦是否應該使用“小盾”?

同樣的道理與我國也是一樣:在之前的《從071E看中國海軍何時能夠超越美軍》中,我們曾多方引述中國054A型護衛艦的外貿價格約為3.3~3.5億美元,這裡我們取個平均數3.4億美元。那麼即使我國採購相控陣雷達的價格與美國人一樣,一艘EASR版054A也不會超過4億美元。換句話說,採購20艘EASR版054A的價格頂大天也只能買23艘原版054A。如果再考慮到我國的雷達造價實際上也要低於美國,那麼這個數字只會變得更小。雖然此前筆者也是“質樸流”的粉絲,但在經過了這一番計算後,筆者成為了 “小盾護衛艦”的強烈支持者。

我國未來的護衛艦是否應該使用“小盾”?

不過在網上熱議的第二個問題——燃氣輪機上筆者依舊持保守態度。原因在於,我國驅護艦使用的QC280燃氣輪機額定功率約28兆瓦,單臺功率已經超過了現在054A型4臺柴油機的功率。對於護衛艦這種最大航速需求不是很高的輔助艦艇來說,已經相當夠用了。然而考慮到燃油經濟性問題,即使一臺QC280能夠滿足高速航行之所需,這型護衛艦依舊需要額外安裝兩部柴油機供低速巡航時使用。如此,如果堅持要讓新護衛艦上燃氣輪機,那必然會使其走上某驅逐艦系列那種 “柴燃交替”的老路。

我國未來的護衛艦是否應該使用“小盾”?

僅就動力系統本身的構成而言,“柴燃交替”大概是目前主流動力系統中最尷尬的一種。這種動力系統主要應用於排水量在6000-8000噸之間,兩臺燃機恰好夠開艦隊航速,兩臺柴油機剛好夠用來巡航的驅逐艦上。而這些驅逐艦選擇這樣的動力系統也很是無奈——但凡噸位大一點,用4臺燃機燃燃聯合就行了,省得浪費動力,巡航的時候4臺燃機2開2關也能保證不錯的燃油效率;但凡噸位小一點,柴柴聯合就好了,不僅有燃燃聯合的優勢,還能節省大量上層空間(燃氣輪機通氣量極大,需要佔用大量空間),佈置其他設備。

我國未來的護衛艦是否應該使用“小盾”?

而與這種6000-8000噸的船不得已而用之的柴燃交替相比,1燃機2柴油機生拉硬湊的柴燃交替則顯得十分滑稽——目前世界上僅有法國FREMM採用了此類動力設計,同時採用了這種設計的法國人在其4500噸級FDI上也重新選擇了柴柴聯合。這裡我們以“架空”的054A為例,採用1臺QC280和2臺16PA6V280STC組成柴燃交替的方案與4臺16PA6V280STC發動機柴柴聯合的方案,僅在高速時有5000來馬力的動力優勢,航速優勢不會超過1.5節。然而其在成本、可維護性和佔地空間上卻全面處於劣勢。因此,如果未來我軍的護衛艦還是4000噸級,那麼柴柴聯合依舊是最為理想的動力選擇。

我國未來的護衛艦是否應該使用“小盾”?

在武器系統和船體總體設計上,我國054A型護衛艦都或多或少有點落伍了。在武器方面,054A型的紅旗-16系列防空導彈顯得有些“不上不下”,遠不能像紅旗-9一樣殺敵於千里之外,近不如SD系列的面對空導彈那樣靈動迅捷。不過,既然海軍遲遲不將SD系列面對空導彈“扶正”,必然說明其有更大的雄心,想要研發一款專門為自己的需求服務的“一坑多彈”的中近程防空導彈,對此我們不比過於急躁。其實在現有硬件方面,054A型的650口徑垂髮完全可以實現“一坑四彈”(畢竟美軍的Mk41只有533毫米)。未來新型護衛艦完全可以使用650垂髮攜帶新型防空導彈和反潛導彈,而在甲板發射架上通過兼容發射箱的模式搭載鷹擊-12、長劍-100等重型武器。這不僅可以最大限度的節約成本,還避免了今後054A型遭遇“升級難”的問題。

我國未來的護衛艦是否應該使用“小盾”?

在船體設計方面,054A受命於臨危之際,曾被寄予“走向遠洋”的眾望。因此,其船體設計相當注重航海性,而相應的對隱身的要求則並沒有那麼高。未來,隨著我國052D以及加長版052D的大批量服役,我國護衛艦的適航性需求可能就沒有那麼迫切了。這樣一來,我國也完全可以像歐洲的中小型艦艇一樣,為了隱身性略微犧牲適航性。

我國未來的護衛艦是否應該使用“小盾”?

我國在役的護衛艦中,仍有十餘艘053系列在役。這些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服役的護衛艦艦齡已逐漸接近驅護艦的預期壽命。即使不考慮護衛艦部隊擴編的問題,也需要有新艦來接她們的班了。在054A已經基本停產的今天,這意味著我國下一代護衛艦至少也應該等比例的建造十多艘,在這樣的需求下,相信我國下一代護衛艦問世的日子並不遙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