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青春不迷茫,誰到中年無輓歌

1996年,新人導演丹尼·鮑爾

一鳴驚人的將蘇格蘭國民作家歐文·威爾士天馬行空的文字具象化,完成了他職業生涯第二部長篇電影《猜火車》

誰的青春不迷茫,誰到中年無輓歌

23年後的今天,再看這部被稱之為“英國最後一部關於殘酷青春的電影”,依然大膽、狂放,猶如精神鴉片一般讓無數影迷津津樂道。這部充斥著叛逆的電影,一度成為了代表青春的反叛、迷惘與自由的符號。

《猜火車》最神奇的一點,就是它所表現的內容雖然頹廢、絕望,甚至醜惡,但卻迸發著生氣蓬勃的青春激情。影片的敘事、對話、音樂等等方面的風格皆獨樹一幟,加上幾個本土新銳演員的本色出演,讓《猜火車》成為了一代經典。

誰的青春不迷茫,誰到中年無輓歌

“猜火車”是英文片名“Trainspotting”的直譯,這個英文單詞的兩層含義,完美契合了影片的內容與主題。它的表面意思是蘇格蘭的一種古老遊戲,指無聊的人們在火車經過的地方打賭猜下一班火車經過的時間和目的地;還有一種釋義源於英國俚語:尋找手臂上的血管以注射毒品。

影片講述的是以雷登為首的五個性格鮮明的年輕小混混以及他們頹廢萎靡、放蕩不羈的生活。無所事事的迷茫青春碰上讓人毀滅的毒品,這兩種含義的“Trainspotting”相加正好構成了《猜火車》。

誰的青春不迷茫,誰到中年無輓歌

好端端的花季少年,為何要放蕩不羈,自甘墮落?

很簡單,因為爽。

好好讀書?努力上進?不存在的。“干與不幹一個樣”在階級固化的發達社會同樣適用。拼搏的意義在哪裡?人生的意義又如何?我試著努力生活,可能迎來的卻只是人生殘酷的痛擊。如此這般,倒不如過個沒心沒肺的灑脫生活。

只是那時年輕的他們還不曾發現,在這沉淪背後等待他們的,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結果。

生活從來就不曾簡單,也不該簡單,更不能簡單。他們為了逃避世俗社會的枷鎖,找來的卻是另一把更難逃出去的枷鎖。出來混,遲早還是要還的。

誰的青春不迷茫,誰到中年無輓歌

在這放浪形骸的青春背後,也是對社會的失望和指責。社會的高速發展,在帶給人們繁榮的同時,也帶來了太多畸形的心靈殘渣。這也是為什麼這幫在正常人看來已經放棄社會的垃圾青年,以他們的極端方式所散發出的青春氣息,竟瀰漫了20年。

那些恣意而為的話語,從這五個頹廢不堪的青年人口裡說出來,卻字字誅心。

相信全世界每個角落的年輕人都可以從影片中找到那個似曾相識的自我。

誰的青春不迷茫,誰到中年無輓歌

電影中瘋癲的肆意青春和選擇人生的態度,在戳中了西方朋克一代年輕群體的認同感後,來到中國,戳中的是中國人對青春不同選擇和定義的衝擊感。

但歸根結底,影片戳中的是每個人對一段不成魔不成活的狂浪青春的嚮往和回憶吧。即便是保守得多的我們,即便意識形態不同,內心湧動著的那股青春熱血及面對生活的無力感,本質上其實也與這幫瘋狂的外國青年息息相通。

《陽光燦爛的日子》馬小軍仰望的那片蔚藍天空,與雷登躺在地上所看見的雲朵,本就是源自同樣的情愫。即使在文革時期如此特殊的社會背景下,青春的稚嫩與躁動也無法被抑制。

誰的青春不迷茫,誰到中年無輓歌

馬小軍虛浮生活,遊手好閒,聚眾滋事,萬能鑰匙開百家鎖,可以冒著危險爬上煙囪,縱身一躍只為吸引姑娘的注意……他的行為也像瘋狂旋轉的陀螺,與猜火車裡的英國青年所發洩的瘋狂一樣,無法停留,無處駐足,同時充滿絕望。

誰的青春不迷茫,誰到中年無輓歌

個人的命運恰似一朵長河裡的浪花,被時代的洪流所裹挾,不可能完全主宰自己的未來,沒有絕對的自由。這一點,對於處在兩種截然不同的特殊時代背景下的

馬小軍雷登來說,是一樣的。

相較於看起來完全離線的外國朋克青年們,我們也許更容易理解馬小軍的所作所為。我們年輕時不就是這樣嗎?上學的時候,誰沒有過想要逃學的衝動?剛工作那幾年,誰不曾想過憤而辭職?

但最終我們還是要畢業,還是要工作,要買房,要結婚,要生孩子……這是每個人都逃不出的生活,合理的讓人絕望。一次次努力接近岸邊卻被一隻腳不斷踹回水裡的馬小軍,與迷幻著陷入地裡無法自拔的雷登,才是現實生活的象徵。

誰的青春不迷茫,誰到中年無輓歌

在兩部處於完全不同文化和時代背景的影片裡,導演丹尼·鮑爾和導演姜文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通過紀實與浪漫相結合的手法,以黑色幽默式的極強反諷表現不同時代的不同悲劇。

而這種黑色幽默式的悲劇,用血和淚對至愛的詮釋,為審視時代和社會的荒誕提供一個契機。讓我們反思現在,反思自己,現在的我們和社會,還有沒有造成這種悲劇的因素?

《猜火車》自1996年上映以來,以極端的表現方式給觀眾們打了一針藥效持久的雞血。這針雞血在持續了20多年之久後,完完全全的原班人馬又帶著同樣的生活質問迴歸熒幕。

誰的青春不迷茫,誰到中年無輓歌

《猜火車2》鳳凰衛視電影臺 12月11日 23:05 / 12月12日 11:05 播出

2017年《猜火車2》上映,當年的黃毛小子們活生生的長成了中年大叔,當年的迷茫青春也變成了如今的中年輓歌。

多年過去,四個人的境遇各不相同,卻又彷彿未曾改變。

他們依然一事無成、他們再次偷雞摸狗。就算這次的故事像是被磨鈍了所有銳角,但他們對人生的茫然、不滿、疑問和反擊卻沒有消失,並且奇怪的讓人感到安慰溫暖。

誰的青春不迷茫,誰到中年無輓歌

《陽光燦爛的日子》的結尾,馬小軍長大了,他和他的朋友有的成了大款,有的成了英雄,俗氣地名利雙收。當昔日的夥伴趴在豪華加長車的車窗上,再次大聲地衝傻子古倫木喊時,古倫木卻再也不會像過去一樣口齒不清的回答“歐吧、歐吧”了,他狠狠地罵道:“傻B!”

誰的青春不迷茫,誰到中年無輓歌

相較於依然一無所有、無所事事的雷登兄弟們,這句讓人笑出聲的“傻B”卻是姜文導演更加扎心的一刀,在笑聲中刺痛的,正是逝去不返的青春。

《猜火車2》中的兄弟們,生活雖然落魄,但人到中年的他們每個人都努力想要像之前一樣,重重地反擊生活,即使已經顯得有些有氣無力,不再擁有過去那種為所欲為的天真爛漫。

誰的青春不迷茫,誰到中年無輓歌

二十年前“選擇生活”,也許是一種破繭的成長,二十年後“選擇生活”,卻更像是一灘停滯的死水。他們非但沒有實現任何理想,反而被時間殘酷地遺忘,被遺棄在世代交替的洪流之中,即便他們多麼渴望能對腳步飛快的新世界“重新上癮”,仍難以翻過舊時代的重重圍籬。

你們當年很酷?不好意思,我們現在玩的是社交網絡了。

誰的青春不迷茫,誰到中年無輓歌

人到中年,就連想要保持叛逆都失掉了力道。但丹尼導演比姜文導演溫柔,他在《猜火車2》裡給觀眾保留了源自於前部作品的精神特質,雖然力道已不足,但這幫老男孩的內心卻仍然是此間少年。

但相較於《猜火車》的狂放浪漫,《猜火車2》明顯內省了許多,甚至相較起來顯得有些沉悶無聊,其實卻更加耐人尋味和令人感動。相對的乏善可陳正是寓意著歲月推移,成年人的世界變得越來越乏味,叛逆終究還是得迴歸現實。

誰的青春不迷茫,誰到中年無輓歌

當影片最後,雷頓又播放起第一部中的《Lust of Life》時,他就像還是20年前的那個幼稚少年一樣,隨著音樂起舞搖擺。他們用了20年的時間去追尋生命的本質,最後又回到了原點。

繼續一無所有的做著青春的白日夢的中年男子,並不油膩。這正是《猜火車2》想要帶給我們的主題吧。

不在於瘋狂,不在於頹廢,而是青春的衝動,人生的選擇,在20年過去後,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只是如果這種青春蓬勃的朝氣和動力,能夠不被揮霍、不被誤導,而是用來完成自己人生真正夢想和意義,那將會有多少油膩的中年人,變成充滿幹勁兒的老男孩。

當青春不再迷茫,中年輓歌自然也就會變成頌歌。

影 片 預 告

誰的青春不迷茫,誰到中年無輓歌

電影 猜火車2

誰的青春不迷茫,誰到中年無輓歌

時間 12月11日 23:05

12月12日 11:05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誰的青春不迷茫,誰到中年無輓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