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老照片:清末民兵組織在鄉間湧現,但大多裝備原始


這些兵勇不經意間充當了歷史的演員,他們的軍服和軍械,甚至動作和神情,都帶有鮮明的時代烙印。

甘軍士兵:1898年,董福祥率領的甘軍奉旨移防北京,在兩年後的義和團運動中充當攻打教堂、圍攻使館的主力,甘軍中的很多士兵受義和團的影響而成為拳民。

弓箭手:此時歐洲火炮和步槍已大規模裝備于軍隊,而中國兵士仍以長弓羽箭為最基本武器。

漢口革命軍士兵:這些革命軍士兵穿著統一的軍裝,還有制式的連帽大衣,腰間掛著子彈盒,斜挎漢陽造步槍,年輕的臉龐上滿是自信和笑容。正是這種自信和滿腔的熱血,支撐他們走向革命的勝利。

全副武裝的蒙古貴族:20世紀初,蒙古貴族所持的武器已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右三和前面蹲者持毛瑟盒子炮,右二持漢陽造馬槍,其餘大多為俄國提供的水連珠步槍,顯示出蒙古貴族與俄國的緊密關係。

山東團練:清末民兵組織在鄉間湧現,但大多裝備原始,充滿迷信色彩。

手持龍旗的新軍軍官:清末新軍已改穿西式軍服,但手中的龍旗,腳下的布靴,以及拘謹的表情,表明他們仍無法脫離傳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