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戰鬥機”為何沒有像“豹Ⅱ”坦克那樣在全球熱賣?

“颱風戰鬥機”為何沒有像“豹Ⅱ”坦克那樣在全球熱賣?

從“颱風戰鬥機”的裝備量和售出量來看並不低它,從2005年首架服役以來,一共生產了三個批次,分別是:157、284、260架,在:奧地利、德國、西班牙、沙特、意大利、英國,6國空軍服役,作為一型僅次於“隱身四代機”的先進3++戰鬥機,這個產量已經很高了!現在戰鬥機越來越昂貴,動輒上億美元,不可能像坦克那樣可以幾百輛甚至上千輛採購,能完全保衛自己的領空就可以了,而且目前裝備“颱風戰鬥機”的國家從國土面積上來看都是小國,沙特雖然面積有225萬平方公里,但沙特空軍制空是以美製F–15重型戰鬥機為主,購進72架“颱風”只是作為日常巡邏,屬於高低搭配性質的,所以沒有必要更多的購買。

“颱風戰鬥機”為何沒有像“豹Ⅱ”坦克那樣在全球熱賣?

另外,“颱風”戰鬥機確實是有些生不逢時,它屬於研製較晚的機型,在它之前美軍已經完全進入到了先進三代機的時代,海軍的F14/F18空軍的F15/F16都已經裝備了很長時間了,同時蘇聯的蘇–27、米格–29也裝備了多年,而西歐國家由於在防務上過於依賴美國,在三代機的研製上裹足不前,到1990年代初除了幻影2000系列勉強算是歐洲先進三代機外,其他國家仍然使用F4、狂風這類的二代機,並且是用完用爛為止,反正是冷戰期間有美國駐歐空軍“扛大樑”自己“打醬油”...“冷戰結束”蘇聯解體了,也就更沒啥太大的威脅了,大砍軍費削減軍隊員額...總之是得過且過!

但問題是二代機的機齡到壽了,再不更換就沒有戰鬥機可用了,還由於為了促進本國就業問題不想買美國飛機,英法德意大利加上西班牙聯合研製新一代戰鬥機,這其中由於法國有海軍航母需要的問題,提出新一代的戰鬥機應當兼具空軍和海軍型,但其他參與研製國認為,自己沒有航母即便是有也是輕型的,使用不上中型艦載戰鬥機,而且還要拿出更多的資金去投入,替法國“做嫁衣”這顯然不符合自己利益...最後法國退出單幹其他國家繼續研製,但是“颱風”研製出來之後,北約國家除美國之外整體經濟都不好,在適量的替換本國空軍陳舊的戰鬥機後,“颱風”再也沒有購入更多,而在其他北約成員國當中,由於美製的F16和F18都佔有相當大的擁有量,在機齡還年輕的情況下也沒有必要再購買“颱風”戰鬥機,所以它的生產量和服役國家遠不如其它型號的先進三代戰鬥機。

“颱風戰鬥機”為何沒有像“豹Ⅱ”坦克那樣在全球熱賣?

“颱風戰鬥機”的座艙,整體非常先進,特別是“分子篩供氣系統”摒棄了笨重的空氣瓶,要比F–22還先進,而且它還有“語音人機對話”功能,飛行員與高速系統管理計算機對話,可以降低一部分操縱和武器管理任務...這些在現役的戰鬥機當中是比較先進的,也可惜當前世界形勢總體趨緩,而美國為了在世界軍火市場上佔據優勢,以聯合研製為名搞出F–35系列,實則也是打壓歐洲的航空業,F–35的整體戰鬥力未必比“颱風”好了很多,但它是“隱身四代機”,名聲上就比“颱風”好...所以“颱風”的售賣就更加困難了,在前有F–35,中間有和它性能差不多的俄羅斯蘇–30/35系列戰鬥機,還有法國的“陣風”戰鬥機的市場擠壓下,它賣的確實不好。

“颱風”戰鬥機還有一個比較麻煩的後勤保障問題,它是由英德意大利和西班牙四國研製,製造飛機也是由四國的企業共同完成,零部件供應商有上千家之多,這就給了購買國造成了很大的麻煩,一旦與這四國當中的某一國出現政治矛盾,就會出現零部件斷貨的問題,高性能的戰鬥機是很脆弱的,一旦零部件缺失或者老化不及時更換,就甭上天了!所以“颱風戰鬥機”的後勤保障的通透性遠不如美國、俄羅斯,甚至法國,因為這三國的戰鬥機幾乎所有的零部件都是自己製造的,除非是他們出現外交矛盾,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售後問題...這也是“颱風戰鬥機”不具備的優勢。

“颱風戰鬥機”為何沒有像“豹Ⅱ”坦克那樣在全球熱賣?

至於說“豹2”坦克的問題,它是德國工業製造的傑作,也是德國長期在機械製造方面優勢的體現,德國是最早進入到現代坦克製造的國家,二戰期間德軍坦克集群橫掃歐洲!讓人印象深刻,同時也給德國積累了豐富的坦克製造經驗,二戰以後盟國對德國在軍事上的處理就是不允許研製核武器,其它方面到沒有什麼硬性規定,甚至二戰剛剛結束兩三年的時間德國奔馳汽車公司就開始給駐德國的盟軍提供軍用卡車了(烏尼莫克),還由於德國處於冷戰最前線直接與駐東德的30萬蘇聯精銳部隊對峙,為了有能力抵抗蘇聯的鋼鐵洪流,美英法也取消了對德國軍工製造的限制,所以德國的軍品製造又起死回生了,由於在坦克裝甲車輛製造方面的造詣,德國很快就研製出來“豹Ⅰ”和“豹Ⅱ”坦克,特別是“豹Ⅱ”,首次使用了MTU公司的1500馬力發動機和“萊茵金屬公司”120毫米滑膛炮,再加上西門子的電子裝備和卡爾.蔡司的光學儀器,使得“豹2”一舉成為世界上最早的三代坦克,總體性能成為坦克製造的“標杆”!

“颱風戰鬥機”為何沒有像“豹Ⅱ”坦克那樣在全球熱賣?

“豹ⅡA7+”和“豹ⅡA4”,德國坦克這樣精益求精也未必是什麼好事兒,越是精密的裝備,冗餘度越小,想要再升級的空間就會很小。

由於“豹Ⅱ”的先進性和可靠性,它的120毫米主炮連美國都購買了專利,所以其他國家也就順理成章的去購買,要不是美英法要保持防務獨立性,真的有可能去購買“豹Ⅱ”...“豹Ⅱ”坦克也是有三個國家制造,其中德國製造了1950輛、荷蘭版本的450輛、瑞士版本的380輛,總得來說數量也不是太高,這是因為購買國家的領土面積和陸軍人數都比較少,購買太多既沒地方停放又沒人去操縱這些鋼鐵巨獸,大多數擁有“豹Ⅱ”系列坦克的國家也就100多輛到頭了。

“颱風戰鬥機”為何沒有像“豹Ⅱ”坦克那樣在全球熱賣?

“豹Ⅱ”的另一個受歡迎的原因是它完全是德國自己製造的,所有零部件都在德國境內生產,似乎不存在備件“被卡脖子”的問題,除非和德國關係極差,零部件不受什麼限制還是一個國家供貨,這樣就解決了購買國的後勤保障問題,所以使用“豹Ⅱ”坦克的國家也就很多。

總體來說,“颱風戰鬥機”和“豹Ⅱ”坦克都是非常先進的武器裝備,由於“豹Ⅱ”出現的時間比較早,還是一個國家制造的後勤保障方面很靠譜,所以購買國家也是受德國裝備品質“高大上”的慣性思維影響去購買它,而“颱風戰鬥機”出現時間太晚,高檔戰鬥機市場已經被美俄瓜分完了,況且它售價也非常昂貴超過美俄向國際市場兜售的戰鬥機,在性能方面沒啥差距的條件下當然是越便宜越受歡迎,更主要的是“颱風”受到了多國研製的影響,後勤保障方面肯定會出現遲緩,因為這個戰鬥機不能升空訓練/巡邏/作戰還不急死個人?價格貴、後勤保障麻煩這些也是它沒有大賣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