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山西喬家大院還大19倍的莊園,卻是4A級景區,慈禧住過一晚上


河南鄭州鞏義市的康百萬莊園,與四川省大邑縣的劉文彩莊園、山東省棲霞市的牟二黑莊園並稱“中國三大莊園”,比山西省祁縣的喬家大院大19倍。當年慈禧逃難西安、迴鑾北京時路過這裡,康家為接很快從此,“康百萬”這個御賜稱號就傳開了。圖為康百萬莊園景區的牌坊式大門。

始建於明末清初的康百萬莊園,又名河洛康家,位於鄭州市下轄的縣級市鞏義市的康店鎮。莊園背依邙山,面臨洛水,有“金龜探水”的美稱,是縱跨明、清、民國三個歷史時期的大型封建地主莊園,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遊景區,是十七、十八世紀華北封建堡壘式建築的代表。

莊園背依邙嶺,面臨洛水,北憑黃河天險,南瞻嵩嶽屏障,依山就勢,環境優美,居高臨下,地勢險要,雖由人做,宛自天工,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天人合一、師法自然”的理念。莊園由19部分組成,佔地240餘畝,莊重氣派、華麗典雅,是一座集“古、大、雅、美”於一體的恢弘建築群,被稱為十七、十八世紀華北黃土高原堡壘式建築的代表。


康百萬莊園臨街建樓房,靠崖築窯洞,四周修寨牆,瀕河設碼頭,集農、官、商風格為一體,佈局嚴謹,規模宏大。總建築面積64300平方米,有33個院落,53座樓房,1300多間房舍和73孔窯洞。分為寨上主宅區、寨下住宅區、南大院、祠堂區、作坊區、菜園區、龍窩溝、金谷寨、花園、棧房區等十餘部分,庭院建築基本屬於豫西地區典型的兩進式四合院,各類磚雕、木雕、石雕華麗典雅,造型優美,是華北地區黃土高原封建堡壘式建築的代表。

明朝初期洪武年間,康家先祖在鞏縣康店鎮洛河邊安家。為解決溫飽,康家先祖在洛河岸邊開了一個小飯館。寒來暑往,小店逐漸成為河洛一帶知名的客棧。後來,客棧所在地被稱為“康家店”。到了康氏家族先祖第六代傳人康紹敬時期,康紹敬讀書致仕。清朝時期,康家已經是富甲一方,方圓幾十裡都是康家的田地。

康百萬家族,以財取天下之抱負,利逐四海之氣概,創業於明代,漸興於清初,乾隆時進入全盛,咸豐以後逐漸沒落,民國中期走向衰敗。上自六世祖康紹敬,下至十八世康庭蘭,跨明、清、民國三個歷史時期,一直富裕了12代400多年,富甲豫、魯、陝三省,船行洛、黃、運、沂、涇、渭六河,良田雙千頃,財富無以計數。“頭枕涇陽、西安,腳踏臨沂、濟南;馬跑千里不吃別家草,人行千里盡是康家田”是其真實寫照。


“康百萬”不僅僅是指具體的某一個人,而是明清以來對以康應魁為代表的整個康氏家族的統稱。“康百萬”靠河運發財,靠土地致富,靠“貢獻”得官,多次得到朝廷賞賜,最高時官至三品,數次欽加知府銜。興盛期二百餘年,土地千頃,商業遍及河南、山東、陝西以及蘇、杭、京、津、蘭州乃至日本等地。興盛時群眾稱“康百萬”,奉為“活財神”,家家供祀。

康氏家族的佼佼者,有創業之初的六世祖康紹敬,有開闢大河行船、奠定百萬基業的十二代莊園主康大勇,有富跨三省、兩次懸掛“千頃”牌的十四代莊園主康應魁,有官居三品、大興土木的十五代莊園主康道順,有接駕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兩宮迴鑾的十七代莊園主康建德……

晚清時期的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攜帶光緒於次年逃離北京前往西安,後又返京,路過鞏義康店鎮時,被稱為“豫商第一人”的康家掌櫃“康鴻猷”雪中送炭,向清政府捐資一百萬銀兩,在這裡住了一晚的慈禧太后一句“沒成想,這山溝裡還有百萬之家”被廣為流傳,並賜其為“康百萬”的封號,“康百萬”成了這個莊園的主人“康氏家族”的統稱,因此康家的莊園便成了“康百萬莊園”。


新中國建國初期,政府對莊園實施了改造,使其延續了“明時樓院清時廊”的舊貌。20世紀50年代,康百萬莊園被充公。其中1/3的房屋被徵用,用作政府辦公、學校和郵局,其他2/3的房屋被分給了當地貧農。60年後,政府接管的1/3部分就是當前的康百萬莊園景區。而康家其他的房屋早已被水泥和瓷磚替代。【《瑞視覺》發佈的照片,全部是新華社簽約攝影師、人民圖片和光明圖片簽約攝影師的原創作品,歡迎關注、評論、轉發或者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