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代碼讀研完全沒必要

01

近年來一直會有人問我這樣的問題:程序員門檻也不高啊,讀研有必要嗎?不是說選擇有時候比努力更重要嗎?

就比如這位網友的疑問:“感覺寫代碼真的沒必要讀研啊,國內研究生三年出來也不小了,增長也未必好於本科工作三年”

寫代碼讀研完全沒必要

截圖自“脈脈”

底下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覺得很多公司都是看學歷的,學歷高出路多,現在差距可能不大,但人到中年是學歷的優越性就體現出來了。

也有人覺得學歷並沒那麼重要,或者說讀研也不是必要的,第一學歷是985的那就不用讀研了,而且公司要裁員的時候,學歷高的也會是被裁的對象,沒啥區別。

因為我自己也是從研究生這條路走過來的,對此深有體會。如果拋開機會不談,只說成為程序員有沒有必要讀研,我覺得讀研還是有用的。

02

其實程序員的學歷標準一直都存疑,我見過大專畢業但如今在BAT這樣的大廠工作的,也見過985/211畢業後去了個創業小公司寫代碼的,雖說殊途最終可能也會同歸,但起點不同,每個人的天花板也不同。再直白一點,就是誰在工作裡晉升可能性大,誰的漲薪力度更大。

就說最近網上有部關於實習生工作的綜藝吧,其中過來實習的不乏北大、人大、西南政法、華東政法這樣的高校學生,節目裡他們是去一家律所實習,在最開始幾個新人第一次見面聊天的時候,其實就反映了當代職場中“學歷”的重要性。

當大家都不知道如何打破初次見面的尷尬的時候,很自然地就從自我介紹開始聊到了學校。學校比較好的很自信地作了介紹,學校沒那麼出名的就略顯不好意思,當那位人大的學生說出學校名的時候,大家都表示“優秀”,而當另一位女生說出自己是“北大博士”的時候,全場表示“此時應有掌聲”。

而在背後默默觀察這一切的帶學老師們,對於學歷更高的實習生也表現出了更大的興趣,雖然不明顯,但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那種區別。畢竟大部分時候,學歷會讓人主觀上自動和能力掛鉤,當然,後面到真正實習做課題的時候,也確實表現出了他們應有的實力。

03

這個綜藝讓我不禁想到了初入職場時的自己,那時候技術也有群面,一群人扎堆的時候,博士學歷的明顯強勢於碩士學歷的,碩士學歷的大多時候主動於本科學歷的,並不是說學歷低就自卑或者怎樣,而是大家會自然覺得:畢竟多讀了幾年書,多吃了幾年苦,多熬了幾年夜,高度總會有點差異吧。

別說我們自己會這麼覺得,其實面試官也會這麼覺得,是很下意識的一個判斷。

比如這些年我去參加校招的時候,其實考察他們寫代碼的實力不會相差太大,大家都沒啥實操經驗,那你說我怎麼選呢?同等學校的我一般就選專業在國內靠前的,不同等學校的我基本都會選學校排名更靠前的,很現實

之前總有人認為,讀研就是為了起點比別人高點,工資也高點。但在我看來,本質不是這個,而是讀研的人(這裡指認認真真對待學習的人)他們比本科生多吃三年的苦,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和“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才是這三年最寶貴的財富,是能夠伴隨他們畢業後的人生階段一直走下去的。

畢竟讀過研的都知道,碩士畢業論文和本科畢業論文,那不是一個級別的,碩士的畢業論文那是要下苦功夫的。當然,博士也就更難了,見過不少博士延期畢業的。

04

“吃苦耐勞”和“解決複雜問題”這兩項能力,我認為不管是寫代碼還是做產品或是運營,都是必要的,學歷只是一個結果,重要的是這過程中你所收穫的東西。所以也就是為什麼會有人說如果你是985本科畢業,那你可以選擇不讀研,因為其實大家都知道高考那一次考一個好學校的難度是遠大於本科讀研考一個好學校的難度的,這個苦,他們提前吃了。

總得來說,如果不是為了讀研而讀研,不是因為看到別人讀研所以讀研,而是搞清楚了自己讀研是為了什麼,那我覺得讀研還是很有必要的,人生越往後面走,越見每個人的天花板高度。

宮崎駿曾說過:“當一個人步入中年,他就已經成了一頭豬。過了30歲,人生就不再是縱馬奔馳,而是負重登山。”

或許我們前期的知識和能力積累,會讓我們在負重登山的時候,跑得更快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