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男童半夜胃出血?醫生再三強調:別再這樣喂寶寶了

芽芽媽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好心痛!

兩歲的男童樂樂,半夜突然瘋狂的吐出咖啡色的液體。當時就把他的爸爸媽媽嚇壞了,趕緊衝去醫院。檢查結果令人十分吃驚——居然是胃、十二指腸潰瘍合併活動性出血,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呈強陽性。

2歲男童半夜胃出血?醫生再三強調:別再這樣喂寶寶了

醫生也很納悶,按理說這麼小的孩子,不應該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啊?

醫生仔細追問之下,樂樂的奶奶才說出了真相。奶奶經常幫孩子把飯吹涼,有時候還會自己嚼碎了食物餵給樂樂吃。然而奶奶很早就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

通過餵飯,樂樂也自然被感染上了。孩子脆弱的腸胃飽受幽門螺旋桿菌的肆虐,時間一長自然就出現了十二指腸潰瘍和胃出血的情況。

1

幽門螺旋桿菌

是何方神聖?

幽門螺桿菌(簡稱 Hp ) ,是導致人類慢性感染最常見的細菌。

它在人體的胃部生存,呈螺旋形、帶有 2~7 條鞭毛。

2歲男童半夜胃出血?醫生再三強調:別再這樣喂寶寶了

別看它長得萌,卻是人體內“打不死的小強”—— 不怕胃酸的、唯一能在人體胃內長期存活的細菌!

根據世界胃腸組織(WGO)保守估計,全球至少有一半人口感染幽門螺桿菌。

在發展中國家,成年人在 50 歲前感染該細菌的比例高達 80%,對於兒童,多在 10 歲前感染。

兒童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為25%-64.39%,兒童時期是感染的劇增期,多在10歲前感染。

小兒胃潰瘍,其中約有1/4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起的。兒童胃病研究方面已經證實,引起小兒胃炎、胃潰瘍的病原菌主要是幽門螺旋桿菌。’

Hp為何殺傷力如此之強?

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非常狡猾且生命力強大的細菌,可以利用自身螺旋狀結構,鑽進胃粘膜表面的粘液中,寄生在相對中性的環境裡,釋放各種毒素,使得胃粘膜上皮細胞壞死,黏膜屏障被嚴重破壞導致胃炎,然後進一步形成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最終發展成胃癌。

2歲男童半夜胃出血?醫生再三強調:別再這樣喂寶寶了

幽門螺旋桿菌是典型的“病從口入”的細菌,具體的傳播途徑為:口—口傳播、糞—口傳播。

兒童感染的主要原因是大人不良的餵養習慣導致的。

比如:

把食物嚼碎了給孩子吃;

給孩子餵食前,嚐嚐溫度再給孩子吃;

嘴對嘴給孩子餵食;

用自己的筷子給孩子夾菜、餵飯;

2歲男童半夜胃出血?醫生再三強調:別再這樣喂寶寶了

說到這裡可能也會有父母會說:以前我們都是這麼餵養過來的,不都是好好的沒出什麼事嘛?

也有可能一些爺爺奶奶就會說:以前孩子的爸爸就是這樣餵養過來的,一直都是好好的,也沒見出什麼問題。

沒有出現什麼問題當然是最好的了,但是要是真的出現了問題,那就已經晚了。

2歲男童半夜胃出血?醫生再三強調:別再這樣喂寶寶了

這種病菌這麼恐怖 那就趕緊帶孩子去做個檢查吧?

別慌!由於這種病菌屬於感染率非常高,但是感染後的發病率反而沒那麼高,大部分孩子會隨著成長,機體免疫力的提高,自發性地清除幽門螺旋桿菌,所以其實並不需要過分擔心。

依據 2015 年的《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診治專家共識》以及依據美國胃腸病學學院 2017 年的指南,有這 7 種情況的孩子,建議去做幽門螺桿菌的檢查:

1. 有消化性潰瘍

2. 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

3. 慢性胃炎

4. 一級親屬中有胃癌

5. 不明原因的難治性缺鐵性貧血

6. 計劃長期服用非甾體消炎藥 (包括低劑量阿司匹林)

7. 不明原因的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ITP)

說到底,這種病菌的傳播還是和生活習慣有關。所以爸爸媽媽做好下面這些預防工作就很重要了。

01

幽門螺桿菌的主要傳播途徑是口—口傳播,所以千萬要杜絕大人嚼食喂孩子。人的口腔細菌環境非常複雜,即使沒有攜帶幽門螺旋桿菌,又有可能把其他比如皰疹性咽峽炎之類的病毒傳染給孩子。

02

不要對孩子的湯、飯吹氣。如果太燙,就放一放。唾沫也是幽門螺旋桿菌的主要傳染源之一。

03

幽門螺桿菌還會經口—糞傳播,接觸了感染者的糞便或嘔吐物都可能會被感染,所以飯前、便後一定要洗好手再照顧孩子。

04

和孩子分餐,不僅有利於保護寶寶不被病菌侵襲,還能杜絕孩子攝入過多的油、鹽、調味品。而且外出用餐時也最好使用公筷。

2歲男童半夜胃出血?醫生再三強調:別再這樣喂寶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