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避難所:“災民”席地而睡,隱私難以保證

“廁所?根本不夠,女性的廁所只有和式的。89歲的母親倒在廁所裡面了,真是太遭罪了,果然老年人不適合避難所。”一位60歲左右的女性,這樣評價日本的避難所。颱風19號(海貝思)讓日本遭受了很大的災害,在受災地,可以看到很多避難設施。不可否認,日本的避難措施十分完善,也有相關的機構和人員進行對應。

可是日本的避難所構造,從昭和以來就沒有太大的變化也是事實。於是就造成了“先進制度下的落後設施”的現狀!席地而睡、沒有保護隱私的空間、廁所嚴重不足、區域性的水以及應急物品不足。針對日本現在避難現狀,日媒也進行了一次深入的剖析。這篇文章,帶大家看一下日本避難現場的最前線,究竟在日本避難,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

從昭和一直未變:沒有床的避難所

日本避難所:“災民”席地而睡,隱私難以保證

今年臺風19號發生時日本的某避難所

10月12日和13日,因為颱風19號的影響,以東日本為中心,日本各地受到了巨大的影響。在長野縣,由於千曲川的支流泛濫,大約有200人到當地小學的體育館進行避難。根據該市的擔當,避難所是在10月12日晚開設的,一直到18日才用紙箱當作“床”墊在下面,之前避難的人員全部都席地而睡。席地而睡的場景,在日本並不罕見,幾十年前日本就是這種方式進行避難的。

日本避難所:“災民”席地而睡,隱私難以保證

1930年日本避難所

1930年,日本北伊豆地震,避難的人席地而睡;

日本避難所:“災民”席地而睡,隱私難以保證

1986年日本避難所

1986年,日本伊豆大島的三原火山爆發,在學校體育館開設的避難所,同樣是席地而睡,旁邊搭著許多涼曬的衣物;

日本避難所:“災民”席地而睡,隱私難以保證

1995年日本避難所

1995年,日本阪神姬路大地震的時候,同樣是相同的場景。因為在體育館的生活要很長時間,許多人搬來了櫃子,方便生活。

日本避難所:“災民”席地而睡,隱私難以保證

日本對於床位與血栓關係的調查

那麼為何日本人現在會關注“避難所沒有床”的事情呢?那是因為:使用床的話,會降低血栓的患病率。

日本新潟大學的特任教授,在19號颱風肆虐之時,針對災民的健康進行了檢查,針對調查結果,他這樣說:這次在避難所中,出現了許多因為腳部有血栓不得不去醫院的患者。這種情況,在2014年的廣島土沙災害以及2015年的茨城水災時都出現過。實際上,如果避難所能夠使用床的話,血栓症狀就會消失。在歐美國家,規定3天以內需要將床搬到避難所。救助災民當然是十分重要,但是如果避難所環境過於惡劣,就會產生二次健康損害。

與歐美存在差距

日本避難所的設施,與歐美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歐美的標準是,儘量使避難所的生活更加接近普通生活狀態,使用床位是基本要求。日本的思維方式是:避難所生活是一個特殊的環境,所以在基本思維上就有出入,最終的方式當然會存在一定差距。歐美從二戰時習得不少避難所的經驗,如今大多已經運用在當前。比如1940年,德軍轟炸倫敦時,許多市民躲到地鐵避難,持續了數月。當時避難條件有限,很多人都席地而睡,結果是很多人患上了血栓。

日本避難所:“災民”席地而睡,隱私難以保證

歐美避難所

現如今,一人一個床位,成為了歐美避難所的通識。日本許多地方的避難所職員,並非是專業的職員,而是臨時的“志願者”,這就造成了“不專業”的現狀。美國的FEMA(美國聯邦應急管理署)是國家機關,當有緊急情況發生時,國家機關會派駐專業的人員前往受災現場進行指揮工作。但是日本由於預算的問題,一直將受災地的主導權放在了民間公益組織以及個人。雖然日本經常進行避難訓練教育民眾,可是畢竟民眾的重心不在避難之上。

避難所比雪地的帳篷還要冷

一位多次在日本避難所避難的日本女性安藤,對於日本避難所感到十分頭疼。她說到:日本的避難所冷熱全部靠天氣,這樣原本就不好。我經常在外面露營,有時候會在雪地當中。但是日本避難所更冷,日本體育館(避難場所多是在體育館)斷熱本來就不好,平時就比較冷,在下面墊多枚毛毯也無法阻止熱量的發散,簡直比雪地露營還要冷。

日本避難所:“災民”席地而睡,隱私難以保證

颱風19號時日本的避難所

對於日本避難所的女性隱私方面,她這樣說:阪神大地震時,我也處在受災地。當時很多人媒體報道的都是避難所的“美談”事蹟,可是另一方面卻不被報道,那就是“性”犯罪。很多人覺得在受災的時候談論負面問題不合時宜,但是這種確確實實發生的事情,還是需要讓更多人知道。

日本內閣府在2016年發佈了《避難運營指導標準》,寫到了改善居住環境的條款。但是這個指導標準只是“努力目標”,並非是真正的規定,很多項目沒有寫具體的數值。雖然也寫了一些關於防止“性”犯罪的條款,可是並未給出具體的對策,這點讓安藤女士十分不滿。東日本大地震時,日本的男性以及60歲以上的女性,都有遭遇過“鹹豬手”,這些情況日本媒體並未報道過。

結束語

避難所,在一般人的腦中,是一個臨時的住所,有吃的有住的就行了,但是這個想法是不對的!災害救助原本就包含災害當中和災害以後,並不是災民脫離了生命危險就結束的。我們看到日本對於災害救助優點的同時,也需要關注到日本災害救助的缺點。我國關於災害救助相關的經驗,其實並不如日本,因為很多人不會去關注這點。天災人禍,是無情的,說來就來了。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想要更多的人制度:

在國家層面進行改善的同時,我們個人也需要對於災害有一定的認識,未雨綢繆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