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聯巡直抵“神經末梢”——漯河探索市縣黨委巡察機構一體化建設調查

□河南日報記者 郭海方 盧松 河南日報通訊員 王昆鵬

11月7日,提起孫子的孤兒生活費發放,漯河市源匯區問十鄉西師村村民師彥生很是滿意:“過去是半年打一次,用錢很不方便,現在一個月打到卡上一次,真是太好了!”

變化源於今年3月漯河市委脫貧攻堅專項巡察中的市縣區一體聯巡。在對市民政局巡察期間,有群眾向市委第二巡察組反映稱“源匯區孤兒生活費一年才發一回”。巡察組運用市、縣、區聯動巡察機制,對包括源匯區在內的全市民政資金髮放情況進行全面瞭解,發現不僅有的縣區孤兒生活費一年或半年才發一次,特殊疾病人群生活補助資金、殘疾人補貼資金的發放週期也不符合上級要求,低保資金也有延後發放現象。

市縣區聯巡發現的這些問題引起漯河市民政局黨組高度重視,市民政局立即對所有民政資金的發放週期進行全面查改。從6月起,全市民政資金全部實現了按季度或按月發放。

黨的十九大要求,建立巡視巡察上下聯動的監督網。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2018年3月以來,作為全國唯一的市縣黨委巡察機構一體化建設試點,漯河市大膽探索,推動30項試點任務全面落實,初步形成了“機制一體建、隊伍一體抓、市縣一體巡、成果一體用”的“四個一體”巡察新機制,有效解決了一批基層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淨化了政治生態,提升了基層治理效能。

創新機制,“利劍”直插基層

“市、縣(區)民政局對‘一老一少’保障試點工作跟蹤監管不到位;市、縣(區)水利局對農村安全飲水工程‘重建輕管’;市、縣(區)發改委推進千億斤糧食項目緩慢……”在今年第一輪脫貧攻堅專項巡察中,市縣區共同發現的問題被屢屢提及,通過以市帶縣,深挖細查,一批“領域性問題”浮出水面,市委巡察組直接運用聯動巡察成果11處,向市、縣、鄉三個層面移交問題線索110件。

巡察越往基層走,黨員幹部之間越熟悉,不可避免存在千絲萬縷的人情關係,加之一些基層巡察干部發現問題的能力還不強,造成巡察效力難以完全發揮。為此,漯河市堅持一體聯巡,採用多種聯動巡察模式,有效凝聚合力,消除人情干擾,提升監督質量。

具體實踐中,漯河市創新體制機制,建立了合併召開市委書記專題會和領導小組會、集體聽取巡察情況彙報等制度,加強巡察與紀委監委、組織、審計等部門的協作,打通層級,讓巡察“利劍”直抵基層組織“神經末梢”。

為確保巡深巡透,漯河市委科學選題定向,市縣同向發力、同頻共振。在今年第一輪脫貧攻堅專項巡察中,市委巡察組首次全部領導指導縣區巡察組對相同單位一體聯巡。第二輪巡察中,漯河市委下派5名副縣級幹部擔任縣區聯動交叉巡察組組長,全市統一動員部署、統一巡前培訓、統一發布聯繫舉報方式、市縣巡察組同步進駐,上下聯動更加緊密。今年10月,漯河市委和各縣區黨(工)委再次同步啟動第三輪巡察工作,疊加效應更加明顯。

異地用兵,避免人情干擾

在最新一輪巡察中,下派到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任巡察組組長的市委巡察組副處級巡察專員張光付進駐第三天便帶著巡察干部進村入戶走訪,“我在這裡人地兩疏,沒有熟人走關係打招呼,開展工作方便多了。”張光付說。

下派副縣級幹部擔任縣區交叉巡察組組長,是漯河市堅持以“市縣聯動+縣區交叉”破解人情干擾的舉措之一。漯河市在堅持分級負責、主體責任不變的原則下,對全市巡察隊伍一體管理,科學編配,探索開展交叉巡察。既下派市委巡察干部到縣區巡察組,又抽調縣區巡察骨幹參與市委巡察,在雙向交流中提升隊伍素質;同時,連續五輪整建制抽調縣區一個巡察組,在市委巡察組直接領導下對重點部門、難巡單位和民生領域開展異地交叉“推磨”巡察,破解“熟人社會”監督難題。以七屆市委第四輪巡察為例,5個異地交叉巡察組向紀委、組織部等移交問題線索佔比超六成,巡察利劍作用凸顯。

漯河市還以“提級巡察+縣區自主”助推巡察村居,由市委巡察組直巡村(社區),最大程度減少“說情”影響。今年前兩輪巡察中,市委巡察組直巡17個村(社區),各縣區、功能區共組建92個對村(社區)巡察組,巡察村居黨組織298個。至目前,全市已巡察村(社區)黨組織690個,超過全市村莊的半數,其中貧困村黨組織169個,在全省率先實現了對貧困村巡察全覆蓋。

“一體巡察中,市級巡察組從上往下‘挖’,縣級巡察組從下往上‘照’,下借上勢、上借下力,共享問題和線索,合力把問題的蓋子掀開,互相印證,監督靶子更精準,政治體檢更立體。”漯河市委第二巡察組負責人說。

巡後直督,共促標本兼治

今年6月,舞陽縣委第一巡察組走訪中發現章化鎮簡城村三座浮橋年久失修、出村道路坑窪不平的問題後,向縣交通運輸局下發了立行立改通知書。巡察結束後,縣裡又組成整改督查組,多次到現場督促整改落實。目前,簡城村2公里長、4.5米寬的通村道路已修好,9條村內道路正加緊修建,浮橋改造方案已上報省交通運輸廳。“巡察組來了就是不一樣,讓我們出行不作難。”79歲的老黨員王蘭營激動地說。

為壓實巡察整改政治責任,漯河市建立了“巡後直督”整改機制。每輪巡察反饋後,漯河市整合多方力量組建整改督查組,以督查倒逼巡察整改落實,有效解決了“巡察很重視、整改走形式”的問題。

漯河市還堅持巡察成果共享,促進標本兼治。針對巡察發現的基層權力監督方面共性問題,漯河市大力推進以“明權清單化、用權規範化、監權透明化”為核心的“陽光漯河”建設,努力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統計顯示,試點以來,全市已完成四輪對147個市(縣區)直單位、13個鄉鎮(街道)、492個村(社區)黨組織的巡察,共發現、反饋問題和問題線索9434件,組織處理434人,黨紀政務處分52人,移送司法機關處理17人。每巡察一個單位平均發現問題24.03個,整改率92%,均居全省前列。

市縣巡察一體推進,織密扎牢了權力運行監督網,打通了全面從嚴治黨“最後一公里”,讓群眾切身感受到了黨的關懷,感受到正風反腐就在身邊。“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完善巡視巡察整改’等制度。我們將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結合漯河實際,大膽創新探索,持續健全市縣區聯動巡察機制,使巡察這盞政治‘探照燈’照得更準更亮,讓全面從嚴治黨直抵‘神經末梢’。”漯河市委書記、市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組長蒿慧傑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