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潛伏》,話《懸崖》

憶《潛伏》,話《懸崖》

初看《潛伏》是在十年前,由於工作忙,斷斷續續看了幾眼,沒太往心裡去。

時隔不久,《潛伏》火了,重新反覆細看才不得不承認,人家火得確有道理。不僅餘則成和翠萍兩位主角演得精彩紛呈,站長吳敬中、陸橋山、李涯、馬魁等幾位配角也演得活靈活現。特別是飾演謝若林的那位演員,把一個為錢出賣靈魂的情報販子演絕了。

你告訴我,這兩根金條,哪根是高尚的,哪根是齷齪的?

你看看現今那些當官的,嘴上說的都是主義,心裡想的都是生意。

這樣的臺詞,聽著確實讓人震撼!

憶《潛伏》,話《懸崖》

後來,聽說《懸崖》比較出色,便去網上尋找。在網上看劇有個優勢,可以翻來倒去反覆推敲,看來看去心中暗喜:又一個《潛伏》誕生了!

《懸崖》裡的主角周乙,在自己人面前說的都是大實話:“但凡看到對手高彬,脊背就冒冷汗,說不準自己能活到哪天。”

事實也正如此。特務科長高彬始終對周乙存有疑心,並開展了秘密調查。倆人在一起表面談笑風生,實則卻暗含殺機。正因對敵手有了精確分析,周乙才將計就計主動接招,像個柔道高手,一次次拆解了對手套路。也正是高彬的老謀深算,才襯托出周乙的睿智精明。其它配角魯明、劉魁、任警官等都演得貼切自然,包括周乙家的保姆,從年齡,身材,長相,舉止聲調,就和真的保姆一模一樣,絲毫沒有臉譜化的感覺。

憶《潛伏》,話《懸崖》

一、人物情節對比

《潛伏》裡的翠萍是個特殊人物,以往諜戰片裡從未有過。開始時很不理解,上級怎麼會安排這樣個人搞地下工作呢?用謝若林的話說:那就是個傻瓜呀!

後來才弄明白,組織上開始是安排翠萍的妹妹來配合餘則成假扮夫妻,結果由於出現意外,她妹妹犧牲了。情急之下才安排長相酷似妹妹的翠萍前來頂替。

然而,正是翠萍的“傻”掩護了餘則成的“精”。這一傻一精,可謂相互彌補相得益彰。何況翠萍還有槍法準(射殺陸橋山)、會武功(飛腳斃馬奎)等優點,情節安排得合情合理無懈可擊。

相形之下,《懸崖》裡的顧秋妍也是假伴周乙的妻子,其角色與《潛伏》裡的翠萍如出一轍。這本身就是個大膽設計——如果不超越翠萍,她無疑就是失敗。

顧秋妍這個假妻子,膽小,嘮叨,遇事愛使性子。但作為共產國際培訓的報務員,她業務精湛,堅韌果敢,當雪山發報遇敵時,她冒死發出情報,掩藏發報機,銷燬證件,拿走敵人屍體上的手榴彈,一面準備與敵同歸於盡,一面不放過任何逃生機會。這個情節,給她這個角色增添了濃墨重彩!

憶《潛伏》,話《懸崖》

二人相互比較,翠萍是山村土妞,像個大老爺兒們,大字不識一筐。

顧秋妍科班出身,高級知識分子,處事細膩,卻不失矯情,有小資產階級情調。

翠萍對地下工作毫無經驗,得由余則成手把手輔導。讓她剌殺陸橋山,和去給左蘭報信,都是情急之下的無奈之舉。

顧秋妍是組織培養的報務員,但地下工作經驗十分缺乏。只是她的工作十分重要,別人根本無法替代。

凡此種種,都要求顧秋妍要比翠萍在演技上略勝一籌。

另外,餘則成與周乙雖然同處敵人心臟,但餘則成的敵人只有國民黨特務,而周乙則既要面對日本人和偽滿特務,還要與國民黨暗殺團鬥智鬥勇。而且險些被其暗殺。

兩相對照,《懸崖》裡的周乙比《潛伏》裡的餘則成,在表演上增加了許多難度。

憶《潛伏》,話《懸崖》

二、編、導、演的區別

坦率講,作為諜戰劇,想弄得緊張激烈並不難,因此稍有不慎便會淪為鬧劇。但《潛伏》和《懸崖》在這方在確這下足了功夫,沒有落入俗套。

《潛伏》把緊張激烈融進了詼諧有趣(翠萍儼然是個活寶),既把觀眾的心抓得緊緊,又不時鬧出點笑話。看上去間或有些輕鬆。

《懸崖》恰恰相反,全劇沒有輕鬆的時候,始終把弦繃得緊緊。通過懸念迭生的故事情節,自然地把觀眾帶進了跌宕起伏的劇情之中。

兩部劇風格迥異各有千秋,把藝術作品的魅力發揮得酣暢淋漓。

憶《潛伏》,話《懸崖》

《潛伏》的編劇是龍一,《懸崖》的編劇是南勇先,由此還想起眾口皆碑的《亮劍》作者都梁,他們在文壇上都算不得紅人。

這就對了,紅人有數不清的社會活動,哪有時間和精力搞創作。文藝創作是個慢功活兒,沒有短平快那碼事。劇本劇本,一劇之本,這幾個劇目能深入人心,流傳下來成為精品,編劇無疑立了頭功。

如果把劇本比作船,演員則是帆,導演顯然是舵手。

遺憾的是,現在許多所謂的船,出廠就不合格。船帆又質量低劣,再加個二把刀的舵手,欲達理想彼岸也就成了空話。

可是為何還有那麼多類似的船隻在航行呢?答案顯而易見:人家追求的是航行過程,有了過程,便有了經濟效益。至於彼岸在哪裡,無所謂了!

憶《潛伏》,話《懸崖》

相形之下,《潛伏》和《懸崖》不忙於表現,不怕觀眾誤解,力爭每個細節都真實可信符合情理,每句臺詞都深思熟慮富有韻味,每個動作都與角色貼切吻合,讓你初看覺著平平常常,看進去才發現是個富礦深潭。

這無疑是編劇、演員、導演藝術修養上的造詣和社會責任感的綜合反饋。

另外,在細節刻劃上,有的劇目,同一輛車在一個路段剛剛駛過,緊接在同一路段又重複駛過;一個角色剛剛被子彈打倒,隔一會他又被打倒一次。操作此類戲法兒的人,把觀眾當成瞎子傻子,為攫取名利不擇手段胡編濫造,根本沒有什麼藝術可言。

《潛伏》和《懸崖》則不是這樣。比如:《懸崖》裡賣煙小販(線人)胸前挎的煙箱,幾十盒香菸全是那個時代的包裝。這與前面說的假細節可謂天壤之別。

憶《潛伏》,話《懸崖》

三、美中不足的缺憾

當然,完美無缺的事情是沒有的。

《潛伏》裡的餘則成裝憨裝得稍有過頭——某種程度降低了敵人的智商。翠萍傻得也有些過火——傻過火了難免有些愚昧。

而《懸崖》分明也有硬傷:在建國以來的諜戰劇裡,目睹同志被殺或受刑的場景屢見不鮮,但親自審問妻子並上刑的情節,《懸崖》是第一個。“竹籤子是竹子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為了信仰,人可以忍受肉體疼痛,但精神的承受能力是有底線的。

例如電影《野火春風斗古城》,敵人把母親押到被捕的楊曉冬面前,母親寧可跳樓自盡,也不忍看著兒子受刑,這才符合天理倫常。

另外,在劇情最後,顧秋妍在得知孩子丟失,不顧一切返回家中尋找(等於是送死)。而周乙已經和妻子兒子脫離危險,卻又隻身返回狼窩虎穴去搭救顧秋妍和孩子,甘願獻出自己的生命。這個結局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據有關資料講,編劇還想寫《懸崖》續集,並沒讓周乙去死。是導演為了博人眼球,把周乙給導死了。續集也只能不了了之。

不管真實情況是怎麼樣,《懸崖》的結尾確有待推敲。這也是最受詬病之處。

憶《潛伏》,話《懸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