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經:特斯拉或與寧德時代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特斯拉上海工廠生產在即,關於該工廠的更多細節正在被披露,而電池供應商的多元化,也是這個工廠節省成本的重要舉措。

6日,據部分外媒報道,特斯拉與中國本土電池企業寧德時代就上海工廠的電池供應達成初步協定,並將就潛在的全球電池供應協定進行討論,這也意味著,若該消息屬實,長期由松下把控的特斯拉汽車電池供應鏈將面臨重大變化。

根據上述報道,今年8月下旬,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曾前往上海,與寧德時代高層進行了時長約40分鐘的會面,隨後兩家公司達成了一項不具約束力的協議,並計劃將在不早於2020年簽署正式的供應協議,將採購用於Model 3款項的動力電池,但無法保證合作一定會達成。

不過對於上述信息,第一財經記者先後聯繫特斯拉與寧德時代,雙方均沒有予以證實。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動力電池市場調研機構SNE Research發佈最新一期動力電池市場報告顯示,曾長期為特斯拉提供動力電池的松下公司於2019年8月呈現下降態勢。對此SNE方面曾在一份報告裡提出,特斯拉在上海新工廠與LG化學展開合作,對於松下的市場表現也呈現負面的影響。

汽車行業分析師張強認為,如果特斯拉的本次合作達成,固然對於擴大電池供應鏈,以應對產能不足、價格過高等可能發生的情況有一定幫助,但更值得關注的是,特斯拉開始嘗試方型電池,而非特斯拉一直以來使用的圓柱形電池,這也就意味著特斯拉很可能會更改技術路線和底盤設計,進而對於整體的設計進行大幅度的變化。

第一財經記者從業內人士出了解到,目前特斯拉主要採用21700型圓柱型電池,該類電池目前在全球市場較為流行、且技術儲備較久,也被松下等日韓動力電池企業廣泛接受。雖然這類電池在標準化生產層面擁有優勢,並在散熱方面所需花費的成本較低,但要面對大量電池單體所帶來的電池控制問題。

“方型和圓柱形電池所採用的技術標準和原理均有較大區別,因此若要上市針對方形電池的Model 3,則需要進行重新的設計及加工,而提出開始供貨的時節已經進入中國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的倒計時,因此從更大程度來看,特斯拉從中國本土企業購買電池的舉動,還是看重方型電池的效率性、以及減少進口電池所可能引發的貿易風險,而並非單純從補貼等成本考慮。”張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業內人士也向第一財經記者算了一筆賬:在一輛電動汽車中,電池構成了30%~40%的成本,這意味電池供應商與頂級汽車製造商的長期供應交易很容易達到數十億美元;而中國本土製造的特斯拉Model 3的售價為35.58萬元,已經要比包括蔚來汽車最暢銷的ES6在內的對手便宜,若在此基礎上能夠降低10%左右,將意味著每年特斯拉能夠省下數千萬美元,且還要考慮提高能量密度以後所降低的間接成本,此外還要考慮到進口電池所可能引發的貿易局勢層面的隱性成本,因此就算是修改設計,仍然值得特斯拉去嘗試。

在市場出現激烈變化的背景下,特斯拉等車企開始走出單一供應鏈的侷限,一方面選擇同時與LG化學聯手供應動力電池,並收購Hibar Systems、Maxwell等外資動力電池生產方案提供商,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於清教認為,特斯拉在此刻頻繁收購動力電池行業企業,與整車廠希望把握產業鏈主導權有很大的關聯,這也逐漸成為各大整車廠的共識。

此外,圍繞著頭部動力電池爭奪潛在整車廠客戶的趨勢也在加快,一汽、上汽、北汽集團等國內多家車企,都曾宣佈與電池製造企業寧德時代成立合資公司,吉利汽車、恆大集團也分別尋求與LG化學、SK Innovation等電池企業展開深度合作。

另據第一財經記者獲悉,特斯拉董事會主席羅賓·德霍姆在第二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人工智能與創新發展:理念、技術和市場”分論壇上表示,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已經開始試點生產,今年年底將開始正式生產,按照此前規劃,特斯拉上海工廠一期整車年產能為15萬輛,第一批國產特斯拉Model 3也將在11月11日正式亮相。

·End·

值班主任丨池惟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