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高鐵67人1800億資產 證監會“拷問”:資管公司?

自上月申報A股上市,並首次披露招股說明書,短短兩週時間,京滬高鐵IPO就獲得證監會的“火速”反饋,刷新近年來IPO項目從申報到反饋的速度。

京滬高鐵一串亮眼數據令人驚訝,卻遭到證監會的“拷問”。證監會近日公開了京滬高鐵IPO申請文件反饋意見,這份19頁、11000多字的文件裡,共提出53個問題,要求主辦券商逐項落實。

其中一個核心問題是:京滬高鐵究竟是資產管理公司,還是旅客運輸服務公司?

京沪高铁67人1800亿资产 证监会“拷问”:资管公司?

畢竟京滬高鐵僅有67名員工,管理的資產卻高達1800億,且公司採用委託運輸模式,並未實際參與運營。

拿高鐵旅客運輸當主營業務,合適不?

京滬高鐵主營業務,不就是為旅客乘坐高鐵提供服務嗎?可在證監會看來,這種說法卻不一定準確。

根據招股書的描述,京滬高鐵公司是京滬高速鐵路及沿線車站的投資、建設、運營主體,通過委託運輸管理模式,委託沿線的北京局集團、濟南局集團和上海局集團對京滬高速鐵路進行運輸管理,並將牽引供電和電力設施運行維修委託中鐵電氣化局集團進行管理。

京滬高鐵的主營業務是高鐵旅客運輸,具體來說包括兩方面:一是為擔當列車的旅客提供高鐵運輸服務並收取票價款;二是其他鐵路運輸企業擔當的列車在京滬高速鐵路上運行時,向其提供線路使用、接觸網使用等服務並收取相應費用等。

京沪高铁67人1800亿资产 证监会“拷问”:资管公司?

反饋意見的疑問在於,鑑於京滬高鐵並不直接從事高鐵運輸服務,而是委託北京局、濟南局、上海局等從事高鐵運輸服務。證監會要求,結合京滬高鐵具體情況及國內外類似於公司行業模式分析說明,公司主營業務披露為高鐵旅客運輸是否準確,並補充披露公司主營業務為高鐵旅客運輸的原因及具體理由。

人均管28億,確定不是資產管理公司?

跟主營業務密切相關的,就是京滬高鐵的公司定位問題。

截至2019年9月30日,京滬高鐵總資產規模為18707965.86萬元(約為1870億元),員工人數67人(含借調人員),人均管理資產規模279223.37萬元(約28億元)。

京沪高铁67人1800亿资产 证监会“拷问”:资管公司?

招股書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京滬高鐵公司員工分別為80人、77人、72人,借調人員分別為29人、28人、28人。京滬高鐵表示,正對借調人員進行清理,對需要留用的員工簽署勞動合同。

京沪高铁67人1800亿资产 证监会“拷问”:资管公司?

從職工薪酬數據看,過去三年,京滬高鐵職工薪酬分別為3545.53萬元、3598.39萬元、3725.03萬元,今年前三季度則為2214.53萬元。按2018年數據計算,平均每名員工的薪酬為51.73萬元。

對公司定位,證監會反饋意見提出,結合京滬高鐵業務開展具體情況,員工的主要工作分工,說明公司是否為資產管理公司而非高鐵旅客運輸公司。

面向市場,公司能獨立經營不?

運輸管理的“外包”,帶來公司業務獨立性問題,在反饋意見裡不止一次被提到。

京滬高鐵主要是委託北京局、濟南局、上海局等進行從事高鐵運輸服務。京滬高鐵公司則主要承擔運輸管理的監督檢查職責。京滬高鐵在招股書中還解釋稱,委託運輸管理可充分發揮鐵路局在人員、 設備、技術、經驗等方面的優勢,減少公司自行組建隊伍帶來的各種問題,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公司的運輸質量和效率,也能夠避免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

京滬高鐵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公司是否有完整的業務體系?證監會反饋意見要求說明,“是否符合首發辦法要求的具有完整的面向市場獨立經營的能力。”

同樣的問題,也存在於京福安徽公司身上。此次募集資金的使用,招股書提到,將用於收購京福安徽的股權。反饋意見稱,京福安徽公司運輸業務也通過委託運輸管理模式,委託上海局和南昌局對鐵路的運輸設備設施維修維護、運輸組織調度指揮和安全管理等業務實施管理。證監會就要求,補充核查說明京滬高鐵委託運營模式是否造成業務獨立性、資產完整性存在重大瑕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