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條措施”讓兩岸同胞的心更近了

“從‘31條’惠及臺胞舉措到現在‘26條措施’,在各方面對臺胞照顧得更多了。”本月4日,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共同公佈並實施的《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也就是“26條措施”,引起了福建臺青們的熱烈反響。他們表示,這些措施的出臺更拉近了兩岸同胞的距離,讓他們可以更放心地在大陸創業發展。

“26條措施”讓兩岸同胞的心更近了

臺灣青年范姜峰

臺灣青年范姜峰目前是廈門啟達海峽雙創基地的總監,該基地位於廈門龍山文創園內。作為臺灣青年創業的“擺渡人”,范姜鋒負責的啟達雙創基地目前已經協助100多位臺青來廈門創業。這次“26條措施”出臺,他頗為關注,尤其是第13條:符合條件的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和示範點可以申報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和國家備案眾創空間。“這條措施對於臺青創基地來說非常正面。”范姜鋒表示,“目前大陸的大部分臺青創基地還是依託政府,但是如果可以申請做到國家級的科技孵化器,很多基地可以享受科技企業或者高端企業的政策,也就是間接的促進基地去轉型升級。”

“26條措施”讓兩岸同胞的心更近了

范姜鋒的啟達海峽雙創基地位於廈門龍山文創園內

來自臺灣桃園的范姜鋒在大陸已有十年,他說,從“31條”惠及臺胞舉措到如今“26條措施”的發佈,體現了大陸不斷釋放的善意,可操作性越來越強。

“26條措施”讓兩岸同胞的心更近了

臺灣青年蔡佩紜與學生們在一起

在福州開設英語培訓機構的臺灣青年蔡佩紜同樣深有感受,從高中到大學她一直在福建就讀。畢業後回臺灣工作了十多年,她又回到了福州。“從31條惠及臺胞舉措加上現在的26條一共有57條了,不管是生活、就業、創業或者經營企業各方面對臺胞照顧得更多。”蔡佩紜坦言,走過大陸許多城市,深刻感受到了“每個城市對國家出的政策都非常重視,而且都很積極在落實和執行。”因此,在她看來,“臺胞到了大陸以後,不管在哪個城市都可以享受到這些政策帶來的紅利和幫扶。”

“26條措施”讓兩岸同胞的心更近了

臺胞張舒福

目前在平潭就業的臺胞張舒福注意到,“26條措施”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是“同等”一詞,這可以讓臺胞們感受到大陸將發展機遇與臺灣同胞共享的決心和實際行動,“大陸把這些好的產業、制度開放了,讓我們看了之後覺得兩岸之間其實距離很近,未來在大陸的生活中,可以更放心的放開手求發展。”張舒福還表示,這次出臺的措施中,第18條關於臺胞享受與大陸居民同等的購房資格,讓他覺得“可以很認真地考慮在平潭或者福州置辦房產了,做好長期在大陸生活的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