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換了人間”

雪域高原“換了人間”

2006年7月,青藏鐵路全線建成通車,結束了西藏不通火車的歷史。圖為大型成就展裡的"青藏鐵路全線建成通車"模型。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苗露/攝

經濟導報記者苗露/攝中國經濟導報見習記者 | 蔡 娜

“偉大曆程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型成就展”隆重開幕以來,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群眾參觀。前不久,國家民委組織的全國少數民族參觀團來到成就展,其中來自西藏自治區的23名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代表,在各類展臺、展板、實物、模型前認真聆聽講解,不時駐足交流觀感,由衷感嘆70年來祖國和家鄉的偉大發展成就。

西藏素有雪域高原之稱。此次成就展,將其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融入在70年發展變遷的各個過程,充分展示了在黨的領導下西藏翻天覆地的歷史變遷,和西藏各族人民不斷開創新時代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新局面的偉大征程。

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成就展上,一張泛黃的照片記錄下了這一歷史時刻。照片中,西藏人民在廣場上載歌載舞,五星紅旗高高飄揚。1959年,西藏開展民主改革;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拉薩舉行。自此以後,在黨的領導下,雪域高原“換了人間”。

退休幹部羅布曲扎原來是西藏自治區地礦廳第六大隊駕駛員,與道路打了半輩子的“交道”。因此,在記錄著康藏、青藏公路全線通車的展板前久久駐足。他感嘆:“在黨的英明領導和深切關懷下,眾多建設者逢山開洞、逢水搭橋,不僅保證了西藏各族群眾的出行便利和出行安全,更使西藏的經濟發展步入了快車道。”

在2006年的陳列處,一個從青藏鐵路新線起點駛出的綠色火車頭,加之膾炙人口的《天路》的背景音樂,吸引了許多觀眾的注意。青藏鐵路由西寧站至拉薩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鐵路。

其建設面臨著“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等世界性難題的挑戰。正是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10多萬軍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團結奮鬥,在高山頂上紮營住宿,在懸崖峭壁中間劈山築路,在急流上面架設橋樑,克服了一個個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橋通了,路通了。正像歌中所唱:“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把人間的溫暖送到邊疆。”

和平解放前,西藏沒有一條公路,如今鐵路、航空、公路四通八達,川藏鐵路拉薩至林芝段全線鋪軌、林芝至雅安段規劃建設。高速公路不斷延伸,西藏自治區公路總里程達到9.78萬公里,所有縣通公路,鄉鎮和建制村公路通達率分別達到99.86%和99.81%。“如今的西藏道路建設發展成就是我們老司機當年不敢想象的!”羅布曲扎由衷地感慨。

交通建設只是西藏發展的一個縮影,前不久國新辦舉行的一場發佈會上,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齊扎拉就指出,新中國成立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的經濟發展速度保持在全國前列,到去年年底,地區生產總值已經達到1477.6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59年增長了191倍。而且這樣的發展是惠及民生的,去年西藏全區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3797元、11450元,這兩個指標的增速,居全國前列。“目前西藏基本實現了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西藏自治區的發展離不開黨的領導。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先後召開6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每次會議都出臺重大舉措,有力推動了西藏經濟發展,促進了西藏社會穩定。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更是把西藏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戰略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為做好西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十二五”期間以及“十三五”以來中央投資達到近1萬億元,相當於1951年到2010年全區固定資產投資總和的5.1倍。

此外,西藏的發展也離不開全國各地的大力支援。相關數據顯示,對口援藏工作開展以來,各援藏單位累計組織2萬多名幹部和專業技術人員開展援藏工作,實施項目1萬多個、援藏資金投入400多億元,有力支持了西藏的經濟社會發展。

成就展上,每10年設置了一面英雄模範人物牆,而在1990年至1999年的英雄模範人物榜上,援藏幹部代表孔繁森排在首位。阿里地區措勤縣磁石鄉鄉長旦增頓珠認真駐足觀看孔繁森生前事蹟,感懷其用生命鑄起無私奉獻豐碑的為民情懷。“他把生命獻給了雪域高原,祖國和人民沒有忘記他。”

今天的西藏,從珠峰腳下到羌塘草原,從雅江兩岸到三江流域,一派百業興旺、欣欣向榮的喜人景象。展望未來,在此前的新聞發佈會上,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吳英傑表示:“西藏將實施更加積極的開放政策,抓住寶貴機遇,用好全國支援,矢志艱苦奮鬥,奮力譜寫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西藏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