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個工作謊言》6:王霸之氣何處有,眾望所歸能幾人

《九個工作謊言》6:王霸之氣何處有,眾望所歸能幾人

今天我們把白金漢和古道爾的《九個工作謊言》這本書講完。最後這一講,我們來說一個特別大的能力,可以說是顛覆性的力量。

前面我們一直說,應該把工作的主動權和製造意外的權力交給一線員工。但是你知道所有權力都給員工是不可能的,員工只能負責具體的工作。就好比說戰爭,一場戰鬥具體怎麼打可以讓前方掌握靈活性,但總要有一個人決定打還是不打,總要有人宣戰。大的戰略決策,肯定還是領導說了算。

可是這個“說了算”,可不是你說算就算的。就算你有這個位置、有合法的權力,別人也可以對你陽奉陰違,讓你的命令出不了總部大樓。反過來說,有的人看似無職無權,卻能一呼百應。

那這個威望,這個勢力,這個真正的權力,是怎麼來的呢?這門學問對一般人可能沒啥用處。我甚至覺得,這門學問如果放在中國古代,那就是非人臣所當與聞,你學這個就等於想造反,這是帝王的學問。

不過我們現在是文明社會,市場經濟是多中心的,每家公司都可以自己說了算。統治一片土地你是肯定別指望了,但是現代世界有很多維度,你可以率領一支球隊,掌管一家公司,稱霸一個細分市場。

但明知如此,我讀書讀到這裡,還是有一種讀禁書的感覺。這個能力,實在是有點令人無語啊……

1.領導力迷思

美國各家公司每年用於培訓“領導力”的總費用,高達140億美元。這說明三個問題。

第一,美國社會確實是比較開明的,權力格局不全是從上到下指定,還是願意分權的,讓人成長為領導。第二,領導力確實是一個很有用的能力。第三,這也說明領導力是一種非常稀有的能力。

我們來想象一個場景。某著名大學的 MBA 班,開了一個“領導力”課程。老師在上面講PPT,幾十個學生坐在下面兢兢業業地記筆記。課堂討論的時候大家踴躍發言,有的說領導力是這樣的有的說領導力是那樣的……

試想,那些真正的領導,比如劉邦、劉備、馬丁·路德·金、喬布斯,或者《亮劍》裡的李雲龍那樣的人,看見這個場景,他們會怎麼想呢?我猜他們會覺得這非常可笑。他們的領導地位,是自然而然地被擁戴者推出來的 —— 可不是用PPT吹出來的。

有的人往那兒一站,身上就自帶“王霸之氣”,你就願意聽他的。而絕大多數人則是你一看他就不行……那這個“領導力”,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

現在關於領導力的研究和各種模型已經太多了,也不能說都沒用。我們知道,領導力不是說一個人的技術水平有多強,也不是銷售之類的業務能力,它似乎是一種人格魅力。有領導力的人都有一些優秀的品質,比如能激勵員工,有遠見,能鼓舞人心,有戰略眼光,善於團結同志,有崇高道德,愛惜部下,等等等等。

那我們能不能就拿這些品質做個模板,把人往上套呢?絕對不行。這個問題在於,通常所說的不論哪一個領導力品質,我們都能找到一個著名的領導人,他不具備那個品質!

你要求領導能鼓舞人心,那巴菲特怎麼說?巴菲特只是自己默默地研究該買哪個公司,他的演講並不激動人心,但人們還是愛聽。

如果領導必須具備很強的戰略能力,那丘吉爾怎麼算?他犯了一系列嚴重戰略錯誤,但還是帶領英國打贏了二戰。

如果領導必須道德高尚,可眾所周知喬布斯是個極端自私自利、甚至有時候還損人利己,連自己人都坑的人。如果領導應該愛惜部下,那巴頓將軍對士兵是最狠的,他的部隊中患有PTSD的士兵比例極高。如果領導應該特別真誠,那肯尼迪卻對公眾隱瞞了自己的疾病和婚外情。如果領導應該善於交流,可英國國王喬治六世是個口吃者,卻能在二戰中用一場演講鼓舞人民。

那他們的王霸之氣到底體現在哪,他們有什麼共同點呢?

想要真正理解領導力,我們先得明確正確的研究方法。

2.兩個方法論

《九個工作謊言》這本書中有兩個貫穿全書的方法論,特別值得我們借鑑。我認為你應該學會它們,將來用到別的領域中去。

第一個方法是,不要用模型去套人。

當你寫徵婚廣告的時候,當你對人提出各種設定的時候,你就變成了一個體制:你想象的是一個抽象的人。這個模型思維會讓你忍不住要求這個人要“全面”,你會希望他把模型中所有的技能點都加滿。

但真實的人恰恰不是這樣。越是人才,越是極端的人。

你用模型給人打分,每一項的滿分都是5分 —— 可是真實的人才會在某一項上遠遠超出一般人所謂的5分,而在其他項目上有各種短板。模型,處理不了極端。

極端的人才恰恰是最稀缺的人才。白金漢和古道爾說,最厲害的領導者,比技術人才還要極端。

第二個方法是,科學研究,必須研究*可測量*的東西。

別人的各項素質,其實是你不可測量的。這個人的戰略水平怎麼樣,商業思維如何,其實別人很難看準。因為思維模式不一樣,一般人對高手的評價往往會有系統性的偏差:你可能覺得應該這麼幹,別人覺得應該那麼幹 —— 你認為他是水平低才會這麼做,而殊不知那是因為你根本沒看懂他的思路。

那什麼東西是可測量的呢?你自己的感受是可測量的。你不能泛泛而論這個人值不值得信任,但是你可以說*你*信不信他 —— 你自己的體驗和感受,總是真實的。

因為不可測量,所以領導力不是一個什麼“東西”。科學的方法,不是用一個抽象模型去測量一個領導者的各項能力指標 —— 而是研究他帶給別人的是怎樣的體驗和感受。

從這個角度來說,你不應該去考察領導者(leader)本人,你應該去考察那些追隨他的人(followers)。

什麼是領導?領導的定義是,有人追隨他。

他到底有什麼素質,使用了什麼手段,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到底給了我們什麼,以至於我們願意追隨他。

是什麼,讓我們把他推舉到隊列的前面?是什麼,讓我們為了他提出的要求而加班加點地工作?是什麼,讓我們願意把自身的命運交到他手上?

解決了這個問題,你才能破解領導力之謎。

3.領導提供什麼

前面一個 leader,後面跟著一群 followers。他不用強迫也不用收買,別人自發地就願意跟他走,這就是最純粹的領導力。

這就好比說,一群人在山中探險,迷路了,周圍還起了大霧,大家內心都很恐慌。這時候有一個人站出來,說我知道怎麼走。那麼不管他用了什麼方法,只要他真能說服眾人跟他走,他就是領導者,其他人是追隨者。

《九個工作謊言》6:王霸之氣何處有,眾望所歸能幾人

這個邏輯是別人選擇追隨你,才把你變成了領導。是追隨導致領導,而不是領導導致追隨。

那我們為啥自己不走,非得追隨別人呢?白金漢和古道爾的答案是,這是因為人對未來有個本能的恐懼。我們非常非常不喜歡“不知道往哪走”這個狀態,我們自己實在是不敢拿主意。

領導真正給人提供的東西,是“確定感”。

誰都知道公司應該做大做強,可是如何做大做強?市場千變萬化,下一款產品到底應該是什麼?我們應該進軍山東還是進軍廣東?

我們相信李雲龍,因為李雲龍專門打勝仗。我們相信巴菲特,因為世人都說巴菲特選擇公司的眼光準。我們相信喬布斯,因為只有喬布斯知道消費者將來會喜歡什麼樣的手機。我們相信丘吉爾,因為丘吉爾……他就是有辦法讓人相信,不管現在的局面有多慘,將來盟軍必勝,德國必敗。

領導的本質,就是在不確定的世界中給人提供確定感的人。所謂王霸之氣,就是這個人就好像自帶光環一樣,他就是能讓你相信,我們投身其中的是偉大的事業,我們選擇的方向是正確的方向,你可以放心去幹,你可以把後背交給隊友……

請特別注意,領導力是一箇中性的能力。好人和壞人都可以有領導力。希特勒和邪教教主也有領導力。好人有這個能力叫“鼓舞人心”,壞人有這個能力叫“蠱惑人心”,這些詞的褒貶說明不了什麼;能說明問題的是他們擁有人心,他們是眾望所歸。他們可能有各種缺點,做過各種壞事,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在某一方面特別突出,以至於讓人信任他們,願意跟他們走。

為啥我說這是一個讓人無語的能力呢?因為它既不應該被否定,也不特別值得讚美。真實世界充滿不確定性,這給了我們一個兩難選擇。

你要做大事,就必須得豎起一面大旗,拉起一支隊伍,讓大家往一個方向共同努力,全力以赴甚至不惜代價。你絕對不能說什麼我也不知道這個方向對不對咱們試試看,你絕對不能說我有我的計劃但是世界也許另有計劃……你必須給所有人一個定心丸,讓人們相信、甚至是盲目相信你選的那個方向。

可你憑什麼這樣對待那些人?只給人講好處不給人講清楚風險,這合適嗎?傳說羅素有句話說“我不敢讓別人為我的信念去死,因為我不能肯定那個信念是對的” —— 這才是學者的態度 —— 而這也恰恰說明學者當不了領導。

要不怎麼說“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世界充滿不確定性,但是它喜歡獎勵冒險的人。勝者王侯敗者寇,要是什麼都不幹,安全、正確但是平庸。領導,是那個不但有勇氣冒險,而且有擔當,敢於鼓動別人跟他一起冒險的人。

看清楚這個原理,你可能會覺得那些所謂充滿王霸之氣、鼓動別人冒險的領導人在道德上是說不過去的,你可能會覺得那些追隨他們的人都有點傻……但是你也知道,世界往往是被這些人,而不是聰明無瑕疵的人,改變的。

(THE END)

《九個工作謊言》6:王霸之氣何處有,眾望所歸能幾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