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幅度收縮互金業務,連連集團在下什麼棋?

大幅度收縮互金業務,連連集團在下什麼棋?

近期,據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連連集團旗下第三方大數據風控服務提供商有盾網絡業務團隊解散,解散原因可能多為數據合規性問題。”對此,連連集團向新流財經回覆稱僅在做業務調整。


而連連集團旗下支付公司-連連支付,近期也砍掉與眾多互金平臺的支付業務合作。

大幅度收縮互金業務,連連集團在下什麼棋?

有盾服務超4000家商戶,市場人員所剩無幾

事實上,自9月4號,有盾喊停人臉識別服務之後,其業務一直處於沒有新增的狀態。

有盾網絡全稱杭州有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9月,由連連數字科技有限公司100%控股,有盾網絡主要業務則是為互金平臺提供人臉識別系統服務,其官網顯示,有盾服務的客戶數量已超過4000家,業內人士表示,這其中包含大量現金貸平臺。

具體業務模式上,有盾則針對銀行信用卡、零售、消費金融等多業務場景需求,提供KYC智能識別,精準營銷引流,還包括大數據洞察和智能簽約等,其合作的銀行包括興業銀行、華夏銀行、中信銀行、寧波銀行等。

就在大數據公司清查來臨前兩天,有盾突然宣佈暫停對所有合作現金貸平臺的人臉識別系統服務,讓其平臺業務受到直接影響。

業內人士表示,“之前市面上70%以上的系統商都是接的有盾的數據接口,包括人臉識別,身份驗證等其他驗證類的數據。”

隨著幾家頭部數據平臺被警方調查,大數據行業人心惶惶,“有盾其實基本上就是一個聚合數據公司,不是官方的數據服務商或者官方授權的數據服務器基本都沒業務了,有盾就算不解散也沒有什麼業務可以做了。”上述人士補充道。

“提高業務門檻之後,業務明顯收縮,盈利狀況更是大不如前,加上被點名,集團合規化處理也是情有可原。”

“目前有盾市場人員已所剩無幾,僅剩少部分其他業務照常進行中。”前有盾眾多員工表示。

而有盾作為行業內人臉識別領域的巨頭,此次業務大規模收縮、解散,也就意味著這類數據服務機構的生存空間已所剩無幾,可以說這是現金貸平臺與數據服務機構“相互成就”的過程。

大幅度收縮互金業務,連連集團在下什麼棋?

支付業務收縮

事實上,不僅有盾網絡,連連數字旗下子公司連連支付,近期業務也有所收縮,據瞭解,其提供支付服務的互金平臺,由此前將近上千家規模,收縮成了目前僅剩的幾十家。

早在2018年中旬,連連支付就宣佈停止為無放貸資質現金貸提供支付,目前連連支付的核心業務則是跨境支付。

除了給互金平臺提供支付服務外,連連支付還有一款借錢產品為信用寶,主要為連連跨境用戶、有亞馬遜店鋪的商戶提供,最高可借30萬元,借款期限在60-90天內,客服稱年化利率12%。新流財經瞭解到,其資金提供方為杭州聯合銀行。

連連支付在跨境市場已經累計服務了超過30萬的跨境電商的賣家,2018年上半年,跨境支付的交易量已經超過200億元。

雖然連連支付所對接的互金平臺合作業務有所收縮,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份,網易出售旗下小貸業務,牌照受讓方正是連連支付。

連連支付回應稱其相關流程較長,具體落地時間尚不確定。不過從目前市場情況來看,即便是獲得小貸牌照,如果連連支付重新自建場景,並且開展金融業務的話,可能還需要更大的成本。

公開資料顯示,連連支付母公司已經獲得近30張境外金融支付牌照,很顯然,除了互金相關業務板塊以外,連連支付其餘業務似乎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除了有盾與連連支付外,連連集團旗下浙江貝連科技有限公司(貝連科技),旗下有一款助貸產品有貝錢包,上線於2016年,一直較為低調。

其件均在10000元左右,巔峰時期月放款能達到6億元左右,資金合作方包括國美金融、馬上消費金融等。

“今年9月份已停止進件,目前已下架相關APP。”貝連科技員工表示。

新流財經嘗試下載均未找到入口。據瞭解,有貝錢包截止下架前,借貸用戶已達到1200萬,其實流量方面,比較有優勢的是,連連集團直接或間接服務的用戶已達5億左右,也能稱得上是流量巨頭。

如今有盾、連連支付、貝連科技三家公司有所關聯的互金業務大幅度收縮,一方面是受大數據行業影響,另一方面市場多次傳聞連連集團將IPO,也有意在砍掉一些可能對此有影響的業務線,對此連連集團向新流財經回覆稱目前暫無相關信息可以對外披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