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車的“飛天”夢

吉利汽車的“飛天”夢

“飛行汽車”蓄勢待飛。

在無人駕駛未實現前,“飛行汽車”成了另一塊投資熱土。

知名的航空公司波音、空客已宣佈參與其中;車企巨頭如戴姆勒、豐田、阿斯頓·馬丁、奧迪、吉利紛紛下注;還有英特爾、騰訊、Uber 等科技公司也在佈局;谷歌創始人拉里·佩奇不但自己投錢給飛行汽車項目 Opener,還出資鼓動”谷歌無人車之父“塞巴斯蒂安·特龍創建了飛行汽車公司 Kitty Hawk。

吉利汽車的“飛天”夢

中國領先的自主汽車品牌吉利,扛起了國內飛行汽車研發的大旗。

2017 年 11 月,吉利完成了對美國飛行汽車領域元老級公司 Terrafugia 的收購,Terrafugia 拉丁語義為“逃離地面”,中文名叫“太力飛行汽車”;2019 年 9 月 9 日,聯手戴姆勒領投了德國空中出租車研發公司 Volocopter 5000 萬歐元 C 輪融資,吉利拿下該公司 10% 的股份並進入董事會。

按計劃,吉利和 Volocopter 將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將空中出行解決方案引入中國,並負責 Volocopter 的產品在中國的生產和市場推廣。

一收一投,吉利的“飛天”夢逐漸變得清晰。而在這個夢的背後,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一、收購美國 Terrafugia 公司

1、Terrafugia 逃離地面,被吉利捕獲

實際上,在買下 Terrafugia 之前,吉利一直有發展飛行汽車的規劃。據環球網報道,2016 年初,李書福在集團內部成立了飛行汽車相關研發部門並在全球遴選這方面的工程師。

但從無到有何其難,按照吉利以往“買買買”的行事風格,吉利在飛行汽車領域也出手了。

吉利是如何與 Terrafugia 結緣的?解答這個問題前,需先了解一下 Terrafugia 的發展史。

創業前,Terrafugia 創始人 Carl Dietrich 在麻省理工學院(MIT)航空航天系拿到了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在校期間,他多次參加航天器的設計競賽並獲獎,還成立了開發先進航空航天技術的學生小組。

他從 17 歲起就成為了一名私人飛行員和飛機設計師,是制定輕型飛機認證標準委員會 ASTM 的成員,同時也是通用航空製造商協會簡化車輛操作委員會的主席。

2006 年,Carl 獲得萊梅森-麻省理工學院學生髮明獎(Lemelson-MIT Student Prize for Invention),當時的獲獎作品就是 Terrafugia 首款飛行汽車產品 Transition(意為“變形”)的前身,Carl 還拿到了 3 萬美元的獎金。

吉利汽車的“飛天”夢

MIT 官網關於 Carl Dietrich 的獲獎信息

用這筆錢,他聯合另外 4 位校友在 2006 年春天共同創立了 Terrafugia,此後陪伴這家公司走過了 13 年的時光。4 位合夥人中有他的妻子 Anna Mracek Dietrich,Anna 之後於 2014 年從 COO 任上離職。

經過幾年的研發,Terrafugia 的第一代飛行汽車 Transition 在 2009 年成功試飛,2012 年演進至第二代。Transition 採用摺疊翼的設計,這仍屬固定翼的範疇,配備了兩個座椅,油電混合動力驅動,能在 1 分鐘內完成飛機模式和汽車模式的切換。除飛機的基本配置以及整機降落傘外,它還有一系列汽車的安全配置,如安全氣囊、預縮式安全帶、碰撞潰縮區等。

吉利汽車的“飛天”夢

吉利汽車的“飛天”夢

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Terrafugia 團隊都在對 Transition 進行改進、迭代與測試,同時與相關當局進行溝通對接,以獲得在地面行駛和在空中飛行的許可。因為飛行汽車是一個特殊的物種,要想真正上路和上天需要過很多技術與政策關。

Terrafugia 在 2014 年就向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簡稱 FAA)遞交了申請合法飛行豁免權的請願書,最終在 2016 年 6 月正式被批准。FAA 認定 Transition 為輕型運動飛機(Light Sport Aircraft)。

有了團隊,有了產品樣機,同時在申請法規的准許,要想進一步發展,Terrafugia 需要更多的錢。

從 2016 年創立到 2015 年 2 月,公開的信息顯示 Terrafugia 一共完成了 7 輪融資,總融資額僅為 680 萬美元,最近的一次是 2015 年 2 月的 C 輪 100 萬美元融資。但這些錢並不足以幫助 Terrafugia 的飛行汽車產品落地商用。

吉利汽車的“飛天”夢

2015 年時,華資赴美投資成為熱潮。因為機緣巧合,當時正在美國尋找前沿科技項目的海銀資本找到了飛行汽車公司 Terrafugia,海銀資本創始合夥人王煜全在經過幾番考察之後,決定投資這家公司,具體數額並未披露。

王煜全在談及這起投資時,一方面是被 Terrafugia 全球首款飛行汽車產品的“科技與藝術結合”的氣質打動;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家公司是“全球第一家擁有飛行許可和上路許可的飛行汽車公司”

吉利汽車的“飛天”夢

海銀資本創始合夥人王煜全談投資 Terrafugia

2015 年 5 月,海銀資本帶著旗下被投的美國新創公司的代表來到中國,希望將這些項目介紹給中國市場,這其中就有 Terrafugia CEO Carl Dietrich。他們將開啟 10 天的訪問之旅,其中包括北京、廣州以及杭州。杭州正好是吉利集團的總部之一,Terrafugia 與吉利的緣分便是從這時候開始的,《浙江日報》的報道也顯示雙方的接觸始於 2015 年。

當時,Terrafugia 正在尋求增加 3000 萬到 5000 萬美元的資金。然而,面對飛行汽車這一新物種,吉利的野心並不僅僅是投資,而想要將其收為己有。

2016 年,吉利與缺錢的 Terrafugia 就收購問題展開協商。談判的結果是決定吉利掌控 Terrafugia 的絕大部分股份,並由中方主導管理企業和未來發展。由於該公司涉及尖端技術,經過一年等待,美國相關政府部門終於通過審查,同意吉利收購 Terrafugia。

李書福對這筆收購很是滿意:“美國專家研究了十幾年,因為缺少資金來源研究不下去了,吉利花了大量精力、金錢買下這家公司。”

2、吉利太力飛行汽車

吉利汽車的“飛天”夢

2017 年 11 月,吉利控股集團完成了對 Terrafugia 的收購,並重新確立了董事會架構:吉利控股集團總裁高級顧問餘寧擔任董事長,吉利控股集團副董事長楊健、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李軼梵、吉利控股集團副 CFO 張毅以及前貝爾直升機中國區常務總經理 Chris Jaran、Terrafugia 創始人 Carl Dietrich 和 Terrafugia 原董事會成員 Koen Bouwer 擔任董事會成員。

董事會任命 Chris Jaran 擔任 CEO, 創始人 Carl Dietrich 擔任 CTO。

如今,在吉利控股集團的業務架構中,Terrafugia 被歸入到吉利科技集團,與曹操出行、國鐵吉訊位於同一序列,成為了吉利集團出行服務戰略體系的一部分。

吉利汽車的“飛天”夢

2018 年 9 月 14 日,吉利在湖北武漢註冊成立了“湖北吉利太力飛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就是 Terrafugia 現任 CEO Chao Jing,目前團隊已經有 90 多人的規模。這家公司主要從事飛行汽車(零部件)的復材零件製造、部件裝配、零部件總裝集成、車身噴漆等,計劃於 2020 年 11 月正式投產。

2018 年 10 月,Terrafugia 首款飛行汽車產品 Transition 開啟預定,預售價為 28 萬美元,摺合人民幣約 200 萬元,首批用戶針對美國市場。在相應的參數上,Transition 設計起飛重量約 850 公斤,起飛距離 427 米,最高速度 161 公里/小時,巡航高度超 2743 米,航程達 644 公里。

3、創始人出走

被吉利收購,可以說是 Terrafugia 不錯的選擇之一,對 Carl Dietrich 來說,這也是某種意義上的創業成功。但生意終歸是生意,風雲總是變幻。

2019 年 3 月,Carl Dietrich 突然在領英上發佈了一則動態,宣佈離開自己一手創辦的飛行汽車公司,結束了 13 年的 Terrafugia 創業之旅。這條動態底下是很多曾與他共事的朋友送上的祝福,現在,他成為了 Carl C Dietrich 諮詢公司的負責人。

就在這條動態發佈後不久,2019 年 4 月份,外媒 FlightGlobal 的一篇報道稱,2019 年年初,吉利控股方面決定替換掉 Terrafugia 的核心管理層,在國內的中方高層將進駐。其中就包括 CEO 被替換為 Chao Jing,他曾在 Honeywell Aerospace 工作 11 年,並在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工作 6 年;公司的 CFO 也被替換成了 Huaibing Wang。這些信息在 Terrafugia 官網上有所體現。

此外,Terrafugia 還進行了大刀闊斧的部門裁撤和裁員。其被撤掉的部門,包括後勤部門,設在美國加州的認證和業務發展部;公司還將位於波士頓總部的員工裁掉了三分之二,目前保留了約 60 人。

管理層變動、部門裁撤、裁員等一系列動作,必然對 Terrafugia 的研發進度不利。很難確定,Carl Dietrich 的最終離開是否與 Terrafugia 在 2019 年初的大動盪有關。

精簡後的 Terrafugia 美國團隊仍在進行飛行汽車的測試工作,今年 8 月,有人拍到 Terrafugia 的飛行汽車正在美國波士頓某機場進行測試,機身上清晰可見 Geely 的字樣。

吉利汽車的“飛天”夢

在 Terrafugia 的官網上,其第二款產品 TF-2 仍然處在概念階段,這款飛行器產品採用模塊化設計,由地面用車、搭載艙、飛行器三部分組成。無需跑道,支持垂直起降,概念非常前衛。

吉利汽車的“飛天”夢

吉利汽車的“飛天”夢

TF-2 的飛行器可連接一個客/貨艙,在垂直起降點附近會有對接客/貨艙的地面車輛等候。飛行器將客/貨艙放置在車上後,地面車輛會將乘客或者貨物送到指定地點,飛行器則可以在該起降點接上另一個客/貨艙去下一個目的地。TF-2 售價預計約為 100 萬美元,未來主要用於大公司的出行服務或貨物運輸。

看上去,TF-2 的商業化落地,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但也不難看出吉利對於立體交通佈局的野心。

二、投資德國 Volocopter 公司

將 Terrafugia 收入囊中,吉利還沒有滿足。

從目前的產品來看,Transition 飛行汽車依然是混合動力,而且不支持主流的飛行汽車設計方案:垂直起降 VTOL(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雖然 Terrafugia 的下一代產品有了改進,但是技術革新的速度並沒那麼快,所以吉利希望能夠在這個領域再投資一家變革更為徹底的公司。

德國“飛的(Airtaxi)”公司 Volocopter 就很符合這樣的要求,他們的“飛的”產品 Volocity 採用的是純電動力,可支持有人/無人駕駛,而且是非常純正的 VTOL 飛行器,專為城市立體出行所打造。

吉利汽車的“飛天”夢

Volocopter 最新空中出租車產品 Volocity

2019 年 9 月 9 日,吉利控股和戴姆勒共同出資 5000 萬歐元,領投 Volocopter C 輪融資。吉利控股拿到 Volocopter 10% 股份,進入公司董事會。同時,吉利控股和 Volocopter 將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合資公司會將空中出行解決方案引入中國,並負責 Volocopter 產品在中國的生產和市場推廣。

本輪融資後,Volocopter 融資總額達 8500 萬歐元,此前的投資者還包括英特爾、戴姆勒等公司。這是戴姆勒第二次押注 Volocopter,可見這家車企巨頭對其的青睞程度。本輪融資將幫助 Volocopter 旗下 Volocity 機型在未來三年獲得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商業認證,助推商業化進程。

Volocopter 創立於 2011 年,目前旗下有三大產品:載人“飛的” Volocity、小型的航空港 Voloport 以及大型無人機 Volodrone。

吉利汽車的“飛天”夢

吉利汽車的“飛天”夢

吉利汽車的“飛天”夢

多年的研發歷史幫助 Volocopter 積累了豐富的電動垂直起降飛行技術。Volocopter 的初代產品於 2011 年首次執行載人飛行;2017 年,Volocopter 與迪拜道路運輸管理局合作,實現雙座無人空中出租車的成功試飛。2018 年美國 CES 上,Volocity 亮相北美,吸引了眾多眼球;今年 10 月,在新加坡舉行的世界智能交通大會上,Volocopter 完成首次載人試飛,還展示了其配套的起降基礎設施 Voloport。

吉利汽車的“飛天”夢

Volocopter 未來空中出行圖景

Volocity 主要用於城市裡的短途出行,續航航程在 30 公里左右,巡航速度 80-100 公里/小時。其官方的期待是在未來 2-3 年內實現商用,但誰也不敢為這樣的願景打包票。現在有了吉利和戴姆勒的支持,他們的底氣會更足。

三、吉利”飛天“夢的背後

吉利汽車的“飛天”夢

通過收購 Terrafugia,投資 Volocopter,吉利在空中出行領域已經有比較全面的佈局。即便這兩家公司的產品還未進入中國,但吉利已經在為它們的到來鋪路。

2018 年 5 月,吉利在成都簡州新城投資打造銘泰方程時空港項目,未來擬在相應賽道推出飛行汽車體驗;2018 年 6 月,海南省農墾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吉利集團有限公司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擬利用當地的海洋旅遊資源優勢,探索飛行汽車開發遠、近海海島旅遊項目,建設個性化的高端旅遊平臺。

當然,要在中國實現”飛行汽車“的應用,航空管制也是繞不開的話題:我國任何一臺飛行器要合法必須要通過民航局審查並頒證,要飛行還要申請空域。

好在政府層面正在”鬆綁“。此前,民航局印發的《通用航空“十三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將低空空域從真高 1000 米的垂直範圍提高到真高 3000 米以下的發展目標;在 2014 年的全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會議上,民航局表示 2015 年在全國有序放開真高 1000 米以下空域,廣東等地區已成為試點地區。這讓飛行汽車在中國的天空飛翔並非”天方夜譚“。

近些年,面對交通行業的變革,汽車製造商吉利也在謀求轉型。依託著旗下的吉利科技集團,推出了曹操出行,截至 2019 年 8 月 21 日,曹操出行運營城市達 41 個,運營車輛達 4.2 萬輛;與戴姆勒共建高端專車出行合資公司蔚星科技;還與騰訊、中國鐵路投資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工、中國電信戰略合作,共同探索鐵路出行服務、高速列車、工業互聯網、5G 和 V2X 等前沿技術。

所以,在吉利”飛天“夢的背後,是這家中國汽車製造商進化為未來智慧出行服務商的大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