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存儲崛起,一路挺進內存芯片

存儲芯片幾乎無處不在,在電子產品裡面,我們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存儲芯片,是嵌入式系統芯片的概念在存儲行業的具體應用。

紫光的存儲之路陰錯陽差先投入3D NAND技術

國內的存儲產業原本有三個陣營,分別是專注3D NAND技術的紫光集團長江存儲、集DRAM設計和生產於一身的合肥長鑫,以及福建晉華,但自從2018年底福建晉華遭美國禁運後,國內存儲陣營處於雙雄分立的局面,由紫光與合肥長鑫分據3D NAND和DRAM兩邊技術。

紫光集團在2015年佈局存儲業務時,其實想以DRAM技術作為切入點,因此,在2015年挖角“臺灣DRAM教父”高啟全掌舵紫光的存儲策略佈局。

之後,紫光更公開表示願意以230億美元收購美光,同時也向美光遞交收購意向書。

當時,美光對於合作採取開放態度,只是美國政府始終不放行。談判過程中,因為紫光與英特爾關係好,英特爾是紫光展銳的大股東之一,因此,紫光也提出與英特爾合力收購等變相方式,目的是減輕美國政府對於純中資併購的戒心,但此提案最後仍未過關。

一心打造“存儲帝國”的紫光,暫時在 DRAM 領域找不到突破口,轉而主攻 3D NAND 技術,併成立長江存儲,然紫光掌門人趙偉國始終未能忘懷 DRAM 業務,只是等待一個好時機重啟該計劃。

這一等,就是將近5年,紫光集團的“DRAM 計劃”再度揚帆啟程,但最關鍵的問題是,DRAM 技術在何方?

國產存儲芯片再次打破壟斷 | 紫光存儲崛起,一路挺進內存芯片

DRAM佈局早在計劃之中

存儲,尤其是DRAM領域,是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短板,也是國家大力推進的重點領域。

我國企業進軍存儲器,都會面臨兩大問題:一是人,二是錢。人即是指團隊和技術。不同於NAND有新的結構和技術進展,DRAM的專利基本上壟斷在韓國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巨頭的手裡,新進入者不僅會碰到專利這個“攔路虎”,也會面臨人才和技術從哪裡來的問題。

早在2017年,紫光集團在解決了3D NAND閃存芯片的製造之後,紫光以及長江存儲將進軍DRAM領域,現在看並非空穴來風。

一方面,以核心優勢技術切入,並逐步進入其他存儲領域,做大做強,是存儲企業的普遍發展思路。

三星、美光等都擁有NAND+DRAM技術,2018年NAND和DRAM的市場佔據半導體總份額的34%,相較2017年同比增長分別為77%和52%。NAND+DRAM不僅擁有存儲領域最大的市場,也是存儲企業技術實力的衡量和體現。

紫光進軍存儲領域的決心以及投入力度是其在DRAM領域拓展的保證。更重要的是,在我國部分DRAM企業發展遭遇外部壓力和挑戰時,紫光宣佈進軍該領域,為中國存儲產業的發展注入更多信心,也為下游的眾多企業和客戶帶來新的機會。

國產存儲芯片再次打破壟斷 | 紫光存儲崛起,一路挺進內存芯片

2017年以來,隨著NAND顆粒價格的大起大落,固態硬盤產品也出現了數倍的價格上漲和現在的斷崖式降價。

這背後與國際大廠的默契操盤有著甩不乾淨的關係。固態硬盤所使用的3D NAND顆粒作為廣泛引用於電腦、移動設備和各類存儲設備的重要基礎產品,對各大產業的可謂是極其重要,這也是為什麼近兩年中國會大力投資儲存產業的原因。

紫光集團在存儲上的野心是有目共睹的。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早就將存儲視為“技術+製造”的重量級芯片領域,表示要燒錢布局存儲。

存儲供應鏈卡位戰開打

紫光集團受大陸官方支持,加快量產腳步,並積極建構從零組件到後段封測及系統應用的生態鏈,借道與臺灣合作,更可加快腳步,包括南茂、矽品,再到群聯、慧榮,以及日月光、力成和華東等存儲指標廠,都將加入這場供應鏈卡位戰。

紫光集團在大陸官方大力扶持下,旗下長江存儲和武漢新芯快速崛起,將成為大陸首家最快量產64層3D儲型快閃存儲( NAND Flash)指標廠。

國產存儲芯片再次打破壟斷 | 紫光存儲崛起,一路挺進內存芯片

從今年長江存儲正式產出38層的3D NAND Flash開始,紫光集團就入股多家快閃存儲控制芯片公司,一度傳出群聯也在收購名單之列,但雙方價格一直沒談妥,不過群聯也支持長江存儲的芯片,協助進行測試,進而導入在IC芯片卡應用。

群聯這次和紫光存儲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就是看好大陸全力發展自主存儲產業的商機。根據這次的協議,雙方將深化開展生產、銷售存儲產品與服務層面的合作,打造完整、高效的商業鏈條,著力聯合開發創新存儲產品,協作開拓全球市場。

群聯董事長潘健成坦言,透過雙方合作,可全面發揮資源和能力互補優勢,打造共贏的業務生態。

供應鏈指出,紫光集團明年將正式跨入NAND Flash產業,且明年下半年就能進入到64層的3D NAND量產,腳步相當迅速,由於NAND Flash必須搭配控制IC才能使用,因此紫光集團的新產能就成為群聯搶先合作的目標。

法人指出,目前NAND Flash價格雖然逐步走跌,不過明年下半年有機會受惠於5G、資料中心及人工智慧等儲存需求,使NAND Flash價格止跌回升,群聯也將在需求回升情況下,帶動業績穩健成長。

目前,紫光集團在存儲器的設計製造領域已形成一定基礎,積累了從設計、生產、測試、方案構建到全球量產銷售等研發和產業化經驗,旗下西安紫光國芯自主創新出全球首系列內嵌自檢測修復DRAM存儲器產品。

國產存儲芯片再次打破壟斷 | 紫光存儲崛起,一路挺進內存芯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