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富華:堅守鄉村的赤腳醫生

馮富華:堅守鄉村的赤腳醫生

在上個世紀,有一群沒有編制的赤腳醫生,長年累月的揹著小藥箱,走家串戶為村民治病,在缺醫少藥的艱苦農村,擔負起了數億中國農民的基本醫療衛生保健事業。他們治病救人,不求回報,無怨無悔地紮根基層,守護著村民的健康,為無數身患疾病的農村家庭帶來了希望。今天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位與共和國同齡的人,70歲高齡仍堅守在一線的赤腳醫生——馮富華。

冯富华:坚守乡村的赤脚医生

這位頭髮花白、步伐矯健,揹著小藥箱在村裡出診的老人就是馮富華醫生。馮富華告訴記者,為了提高基層的醫療水平,國家對開始培訓鄉村醫生。1971年,馮富華作為陽西縣的第一批接受培訓的赤腳醫生正式上崗,培訓結束後,組織發給他們一個小藥箱方便他們出診。如今48年過去了,他仍然揹著它出診,每次村民看到他揹著藥箱前來,都會熱情的上去跟他打招呼。

冯富华:坚守乡村的赤脚医生

村民:我知道他老實,不會訛人的。人又公道,有時收錢甚至會拿少些,有時他不收錢,還會買包子來給我,我說不要了,他會買了放到家裡,讓我帶回家吃。這些人沒有一個人會說他騙人的,都說他的技術高,早上排隊的病人能排長龍。

村民:大家都說他是個有一說一的人,不會說那些虛話,我們平時去,他最多收一兩塊錢,有些需要三四十的他也只收一兩塊,會說就當收個利是。

馮老今年已經70歲了,早已經到了頤養天年的年紀,卻因為找他看病的人太多,仍然奮戰在基層一線。為了方便村民看病,他開了一家小診所,雖然診所不大,來看病的人卻絡繹不絕,小小的診室常常要排隊看病。

馮富華兒子:一天有時會看上百個病人,(我爸)忙的時候餓了也不能按時吃三餐,有時我覺得他的工作確實是很辛苦,春節期間從初一到初五都是照常開門的,因此一年365天基本沒怎麼休息過。

基層農村缺醫少藥,很多好醫生不願意下到農村,貧窮的家庭沒有錢去醫院看病。為了提高自己的醫療水平,拯救更多的貧困家庭,馮老還經常自己鑽研各種疾病的治療方法,有時還會自費去進修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從醫勞心傷神,風險又大,還很辛苦,問及為何要從醫,馮富華告訴記者,他的父親就是一名治病救人的鄉村郎中,小時候看他救人覺得這是一個很神聖的職業。

冯富华:坚守乡村的赤脚医生

馮富華:當時我父親會醫治疑難雜症,在我父親的影響下,我立志當醫生。

受父親的影響,馮富華選擇了當一名醫生。如今,自己的三個孩子也長大了,有兩個也加入從醫的行列,全家成了名副其實的醫師世家。他的努力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先後被評為全國優秀鄉村醫生、陽西縣農村衛生協會優秀會員等榮譽稱號,馮老告訴記者,他只是做了一件很平凡的事,卻得到了國家和四鄰街坊的信任和尊重,只要能夠看病,他會繼續為村民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