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雜技詩劇《一船明月過滄州》在河北滄州首演

採風網滄州站趙志忠報道:2019年11月6日晚,大型雜技詩劇《一船明月過滄州》首演在在河北省滄州市荀慧生劇院拉開帷幕。劇場座無虛席,滄州市民早早進入劇院,享受了獨具滄州特色的視聽盛宴。

大型雜技詩劇《一船明月過滄州》在河北滄州首演

《一船明月過滄州》是滄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打造的中國首部以大運河為題材的大型雜技詩劇,演出以滄州歷史文化名人一代文宗紀曉嵐為視角,引領現場觀眾沿大運河,去見證滄州從古至今的發展歷程,領略了運河沿岸的風土人情。全劇共分《日落河空舟自流》、《倦客歸來沐清風》、《身近海天依日月》、《又聞長笛起蒼穹》四個篇章,以詩詞為依託,採用詩化的表現手法,藝術地再現了京杭運河、滄州雜技的前世今生,用滄州人的運河情,編織了大運河錦繡畫卷和古今滄州人文景觀圖。

大型雜技詩劇《一船明月過滄州》在河北滄州首演

總導演為杜燕峰,他把雜技中的單手頂、轉碟、彈球、空竹等中國傳統雜技藝術與舞蹈、全息投影技術為一體,在《明月滄州》《水月鏡花緣》《壇裡乾坤》《河海相濟》等節目融為一體。全劇結合了具有滄州特色的道具,以優美造型,精彩的表演,博得了現場觀眾的熱烈歡迎,他們和著音樂節拍齊聲鼓掌,一些高難度動作更是引起雷鳴般的掌聲,演出現場高潮迭起。

大型雜技詩劇《一船明月過滄州》在河北滄州首演

大型雜技詩劇《一船明月過滄州》在河北滄州首演

大型雜技詩劇《一船明月過滄州》一名,取自於宋代著名詩人孫諤在《夜過滄州》。孫諤在詩中寫道:“長河日落亂煙浮,紅葉蕭蕭兩岸秋,半夜不知行近遠,一船明月過滄州。”滄州是京杭大運河流經里程最長的城市,孕育出了讓世界為之矚目的雜技藝術。滄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打造這部雜技詩劇,以提升運河文化影響力,擦亮滄州雜技文化品牌、提升滄州軟實力。

大型雜技詩劇《一船明月過滄州》在河北滄州首演

據瞭解,此劇歷經數月策劃編排,突破傳統雜技的表現形式,將雜技、舞蹈及全息投影技術相結合,全體演職人員克服諸多困難,最終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官體驗,展現了滄州人對於雜技的熱愛和追求。將運河文化呈現在藝術劇目中,真正做到傳承運河文化,“還運河於人民”。據悉,此劇還會在滄州及大運河沿岸城市演出後,赴北京、天津、南京、石家莊等地巡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