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普通農村小學女校長,深得施一公院士敬重,她是誰?

施一公院士在中國不知道的人不多,一個愛國的科學家,世界結構生物學的領軍人物。中學時在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中獲一等獎,被保送到清華大學。在清華成績優異,提前一年畢業,獲得學士學位。隨後到美國攻讀博士學位,畢業後留在美國高校任教,歷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並獲得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職。

一所普通農村小學女校長,深得施一公院士敬重,她是誰?

施一公在美國的事業真正是風生水起,學校提供了優厚的科研條件,這對於一名科學家來說,是具有巨大吸引力的。何況,他已經在美國成家,有了兩個孩子。家庭幸福,事業順暢,真正的前途無量。

但是,他卻在2008年毅然放棄在美國的一切,回到祖國,全職到清華大學工作,擔任了生命科學院院長、教授、博導。在國內的科研條件,跟在美國的條件有不小差距,但他義無反顧。第二年,又讓妻子也辭掉了美國的高薪職位,回到了祖國。

施一公院士說,他回來不是為了科研,而是為了教育,他要為國家培養新時代的科技人才。對於教育這麼重視的施一公,對子女的教育自然也是特別重視的。他的一雙兒女是一對龍鳳胎,他和妻子對於孩子的培養非常重視。

一所普通農村小學女校長,深得施一公院士敬重,她是誰?

施一公夫妻對孩子的要求不像其他父母一樣,只要分數高成績好就行。頂級科學家的的孩子,智商自然不會有什麼問題,而他想到的是,孩子必須有吃苦耐勞的品質和精神。他們夫妻從小就培養孩子的這種精神。

為了讓孩子體驗艱苦生活,學會獨立生活,施一公院士把孩子送到一所農村小學去體驗生活,讓孩子跟農村小學的孩子同吃同住。這些孩子大多是留守兒童,生活條件不好,都比較艱苦。施一公就把孩子送到這裡,用他的話來說,“孩子吃點苦不忘本”。

這所農村小學是駐馬店驛城區蟻蜂鎮向陽小學。為何人在清華的施一公卻選擇了河南的一所農村小學呢?本來,施一公想送到西藏新疆等地,後來覺得太遠不便。但是,路途的遠近只是一個次要的因素,他選擇學校首先選擇校長。而向陽小學的校長,是施一公很敬重欽佩的一個人。

一所普通農村小學女校長,深得施一公院士敬重,她是誰?

她叫魯蘭芳,在小學工作了一輩子。她18歲那年,當了民辦教師,後來多次要上大學的機會,都放棄了。她在38歲那年,才結婚,因為當時民辦教師不能嫁出村,否則教師就做不成了。為了心愛的教育事業,她捨棄了很多。結婚後,因為兩地分居,加上丈夫對她的工作並不是十分理解,不久就離婚了,從此,她的整個身心,都交給了農村教育事業。

當然,魯蘭芳早就轉正了,也有很多的機會走出去,但她一律放棄。每天上學,到那條小河邊背孩子過河,放學再送到河邊,把孩子背過去。即使是做了小學校長,還是一如既往地這樣做。孩子們上學的山路上,每天都看到她接送學生的身影。

當施一公院士得知這位校長的情況時,他深深地被感動了,直接決定把孩子送到向陽小學,他為孩子挑選的,就是這樣的校長。

一所普通農村小學女校長,深得施一公院士敬重,她是誰?

在這所農村小學,施一公的兩個孩子,施慕華和施清華,沒有受到任何特殊照顧,這也是施一公再三跟魯蘭芳校長要求的。他們在這裡習慣了農村小學的生活,跟這些留守兒童都成了好朋友。在學校舉行的古文朗讀比賽中,施慕華朗讀《弟子規》獲得一等獎,施清華獲得三等獎。他們在學校知道了豆角是如何結出來的,感受到了勞動的辛苦和偉大。

施一公院士的做法,對於一些家庭是很有啟發意義的,我們現在很多並不富裕的家庭,在全力以赴養著“不能吃苦只會享受的富二代”,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施一公對魯蘭芳的敬重,是對一個敬業的農村小學校長的敬重,大家對於魯蘭芳這位農村小學校長怎麼看?對施一公送孩子到農村小學體驗生活怎麼看?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