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龍江渠”建成新時代“紅旗渠”丨湖北大冶還地橋鎮實施“南水北調”工程 為3萬畝農田解渴

“上半年,我家種了2畝多稻穀,栽了2畝多油菜,由於沒有水源,只有靠天收,收成也不好。昨天聽說鎮裡要俢通‘龍江渠’,為我們農民種田解決水源問題,這是好事,所以今天一大早我就來參加勞動了。”11月7日,在湖北省大冶市還地橋鎮“龍江渠”疏通現場,該鎮燎原村75歲村民方伯龍高興地說。

將“龍江渠”建成新時代“紅旗渠”丨湖北大冶還地橋鎮實施“南水北調”工程 為3萬畝農田解渴

“龍江渠”南乾渠東莊村段施工現場

為全面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解決群眾多年來種糧缺水靠天收的問題,還地橋黨委、政府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中,決定修復閒置荒廢的溝渠,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將保安湖的水通過雞墩閘排灌站、行宮殿泵站、柯月臺泵站等四級提升,輸送到燎原、下堰、大井、東莊、北泉、南石等10村,將“龍江渠”建成新時代“紅旗渠”,惠及子孫後代。

將“龍江渠”建成新時代“紅旗渠”丨湖北大冶還地橋鎮實施“南水北調”工程 為3萬畝農田解渴

“龍江渠”主幹渠燎原村段疏通現場

行宮殿泵站和“龍江渠”等系列水利基礎設施,始建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起點於還地橋鎮西北部的燎原村,終點在鎮南部的南石、北泉、東莊等村,全長14公里,並輻射羅橋街辦、金山店周邊村,是貫通還地橋鎮南北水利流通的大動脈、大樞紐。九十年代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推進、打工潮的興起、特別是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大部分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再加上這這些溝渠線路長、抽水電費高等原因,大部分農戶將土地流轉給種糧大戶集中經營,導致這些水利設施逐漸被閒置、荒廢20多年,甚至遭到毀壞,農民種糧只能靠天收成,大旱年份更是人畜飲水難、用水難。

將“龍江渠”建成新時代“紅旗渠”丨湖北大冶還地橋鎮實施“南水北調”工程 為3萬畝農田解渴

乾枯的北泉水庫成為旱地,張開大嘴“喊渴”

為了徹底解決這一問題,還地橋鎮黨委、政府從解決民生問題的大局出發,計劃投資500萬元,採取分村包段、幹部包保等方式,發動幹部職工群眾和志願者投工投勞,疏通、修復全線水渠,增設提水泵站,把保安湖的水送到這10個村,讓轄區內的水庫裝滿救急水,讓沿線3萬群眾用上舒暢水,增強人民群眾的存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潘雪威 葉光華)

將“龍江渠”建成新時代“紅旗渠”丨湖北大冶還地橋鎮實施“南水北調”工程 為3萬畝農田解渴

還地橋鎮南部萬畝良田等待水源生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