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聖餘:回村建起扶貧車間

記者 向相輝 通訊員 劉曉平

縫紉、分割,來鳳縣三胡鄉討火車村興盛皮鞋廠,20多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正在加工皮鞋皮面。負責人夏聖餘指揮4名工人把加工好的產品裝車,準備發往浙江溫州。

今年36歲的夏聖餘是陝西省紫陽縣高橋村村民。2008年,他在浙江溫州市學習製鞋,與同在一個廠的來鳳縣三胡鄉討火車村村民辛海英認識,並結為夫妻。

夫妻倆勤學苦做,幾年下來,在溫州建起一條皮鞋皮面加工車間。

2015年春節期間,夫妻倆回到討火車村看望父母。村支“兩委”得知消息後,建議他倆返鄉創業,帶領貧困戶致富。

討火車村離城不過10分鐘車程,村內有300多名留守婦女。如果把加工車間遷到討火車村,既可以照顧年邁的岳父岳母,又可以解決部分貧困人員就業。夏聖餘覺得可行。

說做就做。過完春節,夫妻倆關閉溫州的加工車間,帶著機械設備和皮料回到討火車村。

租用廠房,招收工人,申請執照,簽訂供貨合同,一個月時間,夫妻倆的興盛皮鞋廠在討火車村正式開業。

招收的員工大多沒有從事過皮鞋皮面加工,夫妻倆就手把手教員工踩平車、製成品……

兩個月下來,員工們大部分熟練掌握了加工皮鞋皮面技術。

如何調動員工積極性,夏聖餘決定採取計件取酬的方式。工人快的每天可以掙150元,慢的每天也可以掙80元,不出村每月就可收入兩三千元,周邊村民聞訊參觀後紛紛報名加工皮鞋。

夏聖餘試著擴大皮鞋加工廠規模,可討火車村找不到合適的廠房。

去年5月,三胡鄉人社中心聽說後,建議夏聖餘在三胡鄉集鎮再建一條皮鞋皮面加工生產線。

夏聖餘到三胡集鎮去看了看,認為環境不錯,便租了一間廠房建起第二條皮鞋皮面加工車間。

討火車村工人技術熟練,由妻子辛海英管理。三胡集鎮車間工人大多是新手,由夏聖餘培訓管理。

年底,來鳳縣人社部門認定興盛皮鞋廠為“扶貧車間”。

如今,夏聖餘的兩條皮鞋皮面加工車間可以收入20萬元,常年解決三胡4個村50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每名建檔立卡戶每年加工皮面收入1.5萬元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