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太湖:大別山村第一寨 龍潭寨

安慶太湖:大別山村第一寨 龍潭寨

安慶太湖:大別山村第一寨 龍潭寨

安庆太湖:大别山村第一寨 龙潭寨

太湖龍潭

太湖龍潭坐落在美麗的花亭湖畔湯泉鄉境內,東連天柱一隅,北依嶽西山水,人文歷史悠久,建築古樸淡雅,是中國徽派建築藝術和皖西南建築的典型代表,2009年列為太湖縣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安庆太湖:大别山村第一寨 龙潭寨

歷史由來

料記載,695年前, 江西大水成災,一位名叫胡誨璉的中年人,揹著父親胡早仁和母親揚氏的屍骨,由江西瓦屑壩出發,攜妻帶子,準備前往嶽西天堂寨安家落戶。胡誨璉一家輾轉千里,歷盡辛勞,在一個名叫竹林窠的地方尤感疲勞,在此地小憩片刻後繼續前行,到吃中餐時發現乾糧丟了,胡誨璉讓家人就地等候,隻身返回尋找,終於在竹林窠找回乾糧。胡誨璉高興欲返,突然發現此地 龍脈旺盛,溪流靈動,又被兩側山巒兜裹,符合“山環水抱必有大發者”的風水定律,遂不再前行,定居此地。這就是龍潭胡氏一世祖誨璉 公,胡氏後裔一直在祖居地的河床兩岸繁衍生息,5座石拱橋鑲嵌期間,山色秀美、溪流潺潺,宛如一幅江南水鄉的美麗畫卷。

歷史建築

龍潭古寨現完好保存明清民居二十餘幢,大多遵循“枕山、環水、面屏”的居住理念,佈局、巷道、外形、水系等十分考究,山水風光拱秀壯麗,鄉土民情敦厚朴實,集青山綠水、幽谷曲徑、飛泉翠竹於一身,融田園美景、鄉村風情、傳統建築文化為一體,自然旅遊資源、社會旅遊資源與人文旅遊資源相得益彰。勤勞純樸寨民熱忱歡迎各地賓朋親臨古寨觀“四大自然美景”,賞“三大人文景觀”,究“二大奇特現象”,吃一餐農家菜飯。

“胡氏宗祠”

祠堂結構精巧,是過去胡氏家族地位顯赫的象徵。整棟建築為土木結構,內部磚、石、木雕裝飾富麗堂皇,總佔地面積約6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餘平方米,是一幢保存完整的大型建築。堂外大門上簷,書有原南京總督張柏林贈送的“胡氏宗祠”匾額。廊簷上精美的木雕,絢麗的彩繪、壁畫依稀可見,門框、漏窗,石雕的奇花異卉、飛禽走獸,磚雕的樓臺亭閣、人物戲文。祠堂分前堂、後堂、東廂、西廂,天窗、地池,過廊、門廳,十幾根實木房柱堅實挺立,且“佈局之工,結構之巧,裝飾之美,營造之精,文化內涵之深”,為國內古民居建築群所罕見,堪為徽派古民居建築藝術之典範。

“皖西南民居及徽派建築群”

龍潭屋---由胡綸滿建造於道光十八年,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現住6戶人家,30口人。

花屋---由胡綸潞建造於道光十八年,建築面積400平方米,現住4戶人家,18口人。

簡介:龍潭古寨大部分建築集中體現了典型的徽派民居特色,其中,符合重點保護的古建築群四大部分遺存,建築年限分別為300年、400年、500年和700年,總建築面積約為2350平方米。

名人故居

名人故居 建造於清代光緒年初,是一幢上連五,下連五及兩廂的四水歸堂屋。五步臺階由方塊石條砌步而上,莊重的蹲賞石門,光滑精細,木製大門,鐵果漆油。大門當頭雕有八卦大吞,其意是吞掉雞公巨石。屋簷挑梁下一隊斜寸,圖文並茂,東圖案雕花為“鳳凰穿牡”,值白官手提“天官賜福”;西圖案刻花為“鹿鶴盤松”,官人提“指日高升”,副斜寸為“草圈盤壽”。進大門梁枋扁額題為“福潤長春”,其上重的祖先牌位,更是雕龍描鳳,而天井兩對園柱上更有妙聯一副題為“畫棟起凌雲,瑞氣萬千鍾老福,班衣成愛日,昭光九十益長春”。當人們目睹這古色古香氣息必定聯想到這是一座有名有勢的大戶豪宅。其主人是咸豐年八品頂戴的文林郎大學斯榮卿老人的故居,其老人文武雙全,以清名捐監咸豐八年辦團練事,蒙太子少保協辦大學士湖北總部堂官,保奉獎賞,高年九十一歲而壽終。此居屋至今有百年曆史,保存較好,是一道古民居風景線。龍潭古寨的二大奇特現象

一是龍潭胡氏雖歷經30餘代,寨內人口持續多年穩定在500人左右,人口增減自然平衡;

二是古寨整個山脈內炎炎夏天都沒有蚊蟲,當地歷史傳說是因為北面有煙包山,南面有扇子山,扇子扇煙燻走了蚊子。(文字資料來源百科)

關注

邊走邊拍

老了回憶

攝影:塔影橫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