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合川有條古老的街道,建於清乾隆年,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


據相關史料記載,始建於清乾隆年間的草街子因碼頭而成街,它最初名叫安吉場。

清光緒年間,嘉陵江發生特大洪水,安吉場被洪水沖毀。退水後,先民在安吉場建起草房,連接成街,於是便將安吉場更名為“草街子”。

如今的草街鎮老街屬合川區,地處重慶主城往合川的嘉陵江邊上,真正的草街老街並不大,顯得雜亂而衰敗。

老街的房屋通常是一進三四間,推開一扇關閉的房門,就可打量一戶人家的“大半個世界”。

由於草街子是嘉陵江黃金水道的一個水碼頭,而且背靠華鎣山餘脈西山坪、老巖頭等山區,民國初年這裡曾是土匪嘯聚之地。

土匪佔據了草街子碼頭,攔江劫船,殘害行旅,時常中斷嘉陵江航道,令南來北往的船隻苦不堪言。

當時,嘉陵江流域曾經流傳著這樣一段民謠:“得活不得活,且看磨兒沱;得死不得死,且看草街子!”

更猖狂的是,土匪還裝備了一艘“炮艇”,在一隻木船上架設了一門“牛耳炮”和“貓兒炮”,平時就停靠在草街子碼頭,一旦有船隻經過,便先開槍警告,若不聽招呼,就用炮轟,經常造成船毀人亡。

為平息嘉陵江小三峽及草街子一帶的匪患,原合川縣商會會長鬍南先受眾人推舉成立峽防局,對嘉陵江及草街子一帶的土匪實施清剿,並從土匪手裡奪回了草街子碼頭,而草街子一帶的匪患仍未肅清。後來,著名實業家、民生公司總經理盧作孚接任峽防局長,他採取軍、政雙管齊下的辦法,把肅清土匪納入嘉陵江小三峽及西部鄉村建設計劃中,從根本上肅清了草街子一帶的匪患,江邊場鎮草街子得到安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