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黃縣的“福地”居然在這個村!90%的龍口人不知道

小夥伴們,在咱龍口有這麼一個地方

據史料記載

它地理位置優越,萊山、大海環繞

是傳說中的“福地”

這到底是哪裡呢?

這個福地就是冶基寶唐寺

老黃縣的“福地”居然在這個村!90%的龍口人不知道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重修《寶唐寺碑記》全文,文曰:“今黃邑東北十里許有寶唐寺,萊山列其前,大海環其後,居然為福地,昔佛印禪師謂,名山僧佔多,斯亦信然,或謂唐朝所建,因襲其名;又廟中地謂之寶唐,雲者貴重意也,二說均之有取焉……”

老黃縣的“福地”居然在這個村!90%的龍口人不知道

寶唐寺(1931年攝 姚毅提供)

寶唐寺,又名寶塔寺,俗稱八塔寺

是龍口市境內八大寺廟之一

寺廟位於冶基姜家村東元埠頂

盛年擁有100多畝廟田,300餘名寺僧

每年農曆四月初八廟會

屆時玉磬齊鳴,金鐘聲響,香氣氤氳,笙簧嘹亮

老黃縣的“福地”居然在這個村!90%的龍口人不知道

-------------插播一下-------------

過去,黃縣境內

壇祠宮閣、寺廟觀庵達11500餘座

論及年代除上古時代築土為祭的壇墠之外

當以萊山月主祠為最古

其他廟宇多起源於明清兩代

老黃縣的“福地”居然在這個村!90%的龍口人不知道

據舊志記載,諸廟之中以其規模恢宏而名貫膠東者為“三觀八寺”。三觀為真乙觀、小阜觀、盧山觀;八寺若慈救寺、海雲寺、寶唐寺、文基寺、海晏寺、慧燈寺、石泉寺、叢林寺。

值得一提的是,八寺之一的叢林寺,在清末民初的時候,隸屬寶唐寺,寶唐寺規模和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老黃縣的“福地”居然在這個村!90%的龍口人不知道

-------------插播完畢-------------

老黃縣的“福地”居然在這個村!90%的龍口人不知道

老黃縣的“福地”居然在這個村!90%的龍口人不知道

老黃縣的“福地”居然在這個村!90%的龍口人不知道

老黃縣的“福地”居然在這個村!90%的龍口人不知道

老黃縣的“福地”居然在這個村!90%的龍口人不知道

寶唐寺八塔(1933年攝 姚毅提供)

舊志中記得寶唐寺塔位於寺北、寺東,塔身高度、層數不等,最高者約10餘米,塔座約5米,經拱形券門,可進入塔下地宮。

舊志中說,清同治年間寶唐寺中尚存7座佛塔,冶基村中老人們說,到民國後期僅剩下寺東通往唐家斜道一側的三四座,塔下埋藏著歷代高僧遺骸。

從現存的拍攝於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四月的圖片可以看出,這些寶塔多屬密簷式實心塔,其第一層特高,由下往上塔身逐層縮短,面闊逐漸縮小,愈往上收縮愈急,各層簷緊密相連,攢尖形塔頂。

老黃縣的“福地”居然在這個村!90%的龍口人不知道

寶唐寺坐北朝南,佔地10餘畝,高大的山門殿內,左右兩側為把門將軍,人稱哼哈二將。

▶沿甬道北行,迎門是小佛殿,殿內主祀彌勒佛銅像。東西兩側祀四大天王。小佛殿西南角、山門西邊是馬殿,殿內東西欄杆內各有一匹神馬,一側塑馬童。民間傳說,起初神馬沒有欄杆,後來有人看到這兩匹馬夜間偷偷跑出去禍害麥苗,才裝上了欄杆,被管束起來。馬殿前有座石碑。

▶小佛殿後面是大佛殿,這座主體建築碧瓦朱門,畫棟飛簷,殿內祀三世佛。在佛教中三世佛有豎三世佛與橫三世佛之分,豎三世佛為過去佛燃燈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橫三世佛指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

寶唐寺所祭佛像失記,但不論哪組佛像,中間都是釋迦牟尼佛。大殿東西兩面是羅漢塑像。大佛背後是護法神——韋馱菩薩全身塑像。大佛殿前東西各有一棵高大的柏樹,護衛著寺院。柏樹下各有一座石碑。東西兩廊塑的是八大地獄、十六小地獄。民間相傳大佛殿內有大蛇,尾巴纏在大梁上,頭能伸到殿旁邊的井裡喝水。

▶大殿後面是古寺的第三進院落。

院西北角有一幢平房,房前是一眼水井。院內植杏樹、桑樹、扁桃、櫻桃等。大殿以西是關帝廟。往東有門通往東院,門旁有一寺廟飲用水井。

東院為寺僧生活區,一排北屋及東西兩廂均為僧房。廂屋南邊有院牆,中間有門通南院,南院有豬圈、碾屋、牲口棚等建築。正南是一道柵板門,屬寺僧及車馬日常出入之門。

老黃縣的“福地”居然在這個村!90%的龍口人不知道

寶唐寺保留至今的石龜碑座

由於歷史的原因

寶唐寺與廟志一起化為煙雲

如今人們能見到的寶唐寺故物

僅存一石雕龜趺碑座(贔屓座)

這座廟碑當為明代中後期或清代初期所立

老黃縣的“福地”居然在這個村!90%的龍口人不知道

冶基是個古老的村莊,早年間由鞠家(後稱鞠呂卞)、姜家、馬家、臧家、姜家溝、大北村、小北村等村組成,因為舊屬野極社,故村名前邊往往綴以“野極”二字,後依據李世民建造寶唐寺、冶銅鑄佛的傳說,改野極為冶基。

1951年始稱冶基村。

冶基人究竟哪朝哪代在元埠頂一帶建村,史料未見記載。但是有民謠說“先有鞠家村,後有寶唐寺”、“先有卞劉二村,後有寶唐一寺”,這都表明冶基人在很早就居住在元埠頂一帶。

綜合《老黃縣》,作者王玉珉;龍口快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