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家是女人的事”:“性別刻板印象”是“喪偶式婚姻”的推手

有個朋友找我哭訴,她說結婚前你儂我儂,結婚後自己失去了自由,放棄了喜愛的工作,丟掉了喜歡的興趣,成為了“單親媽媽”。

所有人都認為作為女人,顧家就是她的事,管孩子、洗衣服、做飯、做家務這些成為了她與生俱來必須會,並且必須獨攬的“絕技”。

丈夫把所有的“家事”都推給她,從來不聞不問,原本幸福的一段婚姻,如今成了“喪偶式婚姻”,她也成為了一個人帶孩子管家的“單親媽媽”

這讓我想到了一個現象:

看到一個三十多歲還不結婚的女人,大多人都會指指點點議論不斷;

看到一個四處奔波賺錢的女人,大多人都會覺得她“不盡職責”;

如果有了孩子女人還是在外打拼,大多人都會說她“不守婦道”;

“女人就該以家為重”“女人就該相夫教子”“顧家是女人的事”等等,這些以性別作為區分的“偏見性”

認知,被稱為“性別刻板印象”

“顧家是女人的事”:“性別刻板印象”是“喪偶式婚姻”的推手

“女子本柔弱”“女子該顧家”“女子應歸家”,這些“性別刻板印象”在很多人內心紮了根,也漸漸讓很多婚姻成了“喪偶式婚姻”。

“顧家是女人的事”:“性別刻板印象”是“喪偶式婚姻”的推手

什麼是“性別刻板印象”?在婚姻裡有哪些表現及影響?

性別刻板印象是指關於男性和女性所擁有的特質的刻板印象,這使男性和女性兩性別互相區別。

一般情況下我們意識裡的“性別刻板印象”通常是這樣的:

外表形象(如女性嬌小柔弱,男性高大威猛)、

人格特徵(如女性情緒化、自卑感強,男性理智、自信)、

角色行為(如女性照顧孩子,男性修整房屋)

職業(如女性是秘書,男性是經理)。這幾方面是彼此聯繫的。

也正是因為這種“性別刻板印象”大多人都認為,女人本就該是照顧孩子,照顧家庭的角色,在外打拼奔波應該是男人的事情,由此產生了一種“不平衡”的現象。

在婚姻中,“性別刻板印象”形成的默契致使大多數男人對家庭不管不顧,對孩子不聞不問,女人獨自一人帶孩子,顧家洗衣又做飯,完全成為了“單親媽媽”的角色。

“顧家是女人的事”:“性別刻板印象”是“喪偶式婚姻”的推手

由劉濤和楊爍主演的電視《我們都要好好的》是一部中國版的“絕望主婦”,講述了家庭主婦尋找,與事業上一路高歌猛進的丈夫向前漸行漸遠,在這段“喪偶式婚姻”中迷失自我,患上抑鬱症,最終決定離婚投身職場,然後找到了自我價值的故事。

“男人負責賺錢養家,女人負責貌美如花”,這句看似浪漫唯美的情話,其實正是“性別刻板印象”的詮釋,而《我們都要好好的》中,尋找正是在“性別刻板印象”中丟失了自我的女性代表。

“女人就該在家相夫教子,好好顧家才是王道”,尋找也成為了“性別刻板印象”下的婚姻犧牲品,多年來照顧家裡,照管孩子,丈夫忙於事業,不是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對家裡的不聞不問讓尋找徹徹底底成為了“單親媽媽”。

認為女人應該承擔顧家型角色,男人應該承擔事業型角色,這樣的“性別刻板印象”,讓尋找和向前的婚姻成為了“喪偶式婚姻”,雖然有丈夫向前的存在,但是他卻從來沒有為家承擔一點責任。

“性別刻板印象”的長期存在,讓女性被囚禁在了婚姻的牢籠中,“付出型人格”成為了女性唯一的特徵,她們會把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花在家庭和孩子身上,完全丟失了自己,直到在這段“喪偶式”的婚姻中成為失敗者。

婚姻裡的“性別刻板印象”有哪些影響呢?

01 女人迷失自我

“顧家是女人的事”:“性別刻板印象”是“喪偶式婚姻”的推手

《我的前半生》中的羅子君正是“性別刻板印象”下迷失自我的女性代表,沉浸在愛的幻影中,覺得成為家庭主婦,在家相夫教子就是自己的“事業”。

作為女人的羅子君承擔起來“顧家型”角色,作為男人的丈夫陳俊生承擔起來“事業型”角色,在“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下,陳俊生對家庭不聞不問,羅子君孤身一人扛起了家庭,這段本該美滿的婚姻成為了“喪偶式婚姻”,終究也沒能逃得過失敗。

婚姻裡的“性別刻板印象”讓羅子君自己甘願成為家庭的“犧牲品”,放棄了自我成長,在婚姻失敗後再次回到職場的時候,她才發現很多東西自己已經完全脫軌了。

婚姻中的“性別刻板印象”讓女人陷入了放棄自己,迷失自我的漩渦。

02 男人責任缺失

一段婚姻本該是兩個人的事,可在“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下,婚姻成了女人一個人的婚姻,家庭成了女人一個人的家庭。

男人通常只顧著做好自己的事業,對家裡的情況不管不顧不關心,完全沒有承擔起一個男人該承擔的責任,把所有的“家事”都推給女人,而這也會導致男人成為毫無責任心的人,不僅影響著婚姻和諧,更會影響著為人處世和事業。

婚姻中的“性別刻板印象”讓男人不懂責任,不負責任。

“顧家是女人的事”:“性別刻板印象”是“喪偶式婚姻”的推手

什麼是“喪偶式婚姻”?“喪偶式婚姻”對個人、對孩子、對家庭有哪些影響?

“顧家是女人的事”:“性別刻板印象”是“喪偶式婚姻”的推手

喪偶式婚姻是一種形容婚姻生活不美滿的描述,一般指夫妻一方冷漠對待家庭,無視家庭義務,雖然名義上沒有喪偶,但是婚姻生活如同喪偶。

“性別刻板印象”

下的婚姻,男人總會認為自己應該在外奔波,女人應該在內操持家務,男人大多對家庭不管不顧,讓女人一個人撐起了整個家,帶孩子、洗衣做飯、操持家務,女人如同“單親媽媽”一般經營著這段“喪偶式的婚姻”

婚姻是兩個人的事,需要兩個人共同的經營,雙方任何一方的缺少都會讓婚姻失衡。

知乎上有這樣一問題問:喪偶式婚姻,喪掉的是什麼?

底下有個高贊回答是:喪掉的是對方的責任感和自我認知。

婚姻中的“性別刻板印象”讓男人喪失了對妻子和家庭的責任感,也忘卻了自己的責任。

羅賓威廉姆斯說:“我曾以為生命中最糟糕的事,就是孤獨終老,其實不是。最糟糕的是與那些讓你感到孤獨的人一起終老。”

“喪偶式婚姻”正是如此,美其名曰有婚姻,卻因為對方角色的缺失而成為了孤獨一人,這樣的婚姻是不幸的,可在“性別刻板印象”下的婚姻,大多都成了這種不幸的“喪偶式婚姻”。

“顧家是女人的事”:“性別刻板印象”是“喪偶式婚姻”的推手

那麼“喪偶式婚姻”到底對個人、對孩子、對家庭有哪些影響呢?

01 對個人:精神上得不到慰藉

之前在一檔綜藝節目中,鏡頭前的何潔與赫子銘可謂羨煞旁人,可後來一場慘烈的輿論大戰之後,這段婚姻還是結束了。

備受“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何潔放棄了事業,全身心投入到了家庭中,後來不得已又復出工作,抱著娃奔波,努力賺奶粉錢。

赫子銘卻終日沉迷於電子遊戲,交友聚會,完全沒有進入自己丈夫和父親的角色,也因此讓這段婚姻成為了“喪偶式婚姻”。

可赫子銘卻把這些都歸結為妻子太強勢,一個女人撐著家撐著一切,卻得不到一點精神上的安慰,致使這段“喪偶式婚姻”走到了盡頭。

“喪偶式婚姻”讓女人承受了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壓力,卻沒有一絲絲精神慰藉,這樣的婚姻最終逃不過失敗的趨勢。

02 對孩子:父愛缺失,性格缺陷

“顧家是女人的事”:“性別刻板印象”是“喪偶式婚姻”的推手

《奇葩說》有一期關於“是你,會不會做單身媽媽”的辯論,張泉靈老師的一句:你們以為,有一個婚姻的時候,你們就不是單身媽媽了嗎?這句話贏得了現場無數的掌聲。

有婚姻的時候,女人也可能成為“單親媽媽”,因為在“性別刻板印象”裡,女人就是要自己帶孩子,自己收拾家務,男人不必過問,殊不知這樣“喪偶式”的婚姻,對孩子的影響極大。

父親角色的不完整,讓孩子從小缺少父愛,性格上會缺少很多硬氣,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03 對家庭:角色混淆,嚴重失衡

在“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下,在外打拼的男人會覺得女人什麼事都不用幹,在內操持家務的女人會覺得男人太輕鬆,然後就會有各種矛盾接踵而至。

雙方沒有達到一種平衡的相處模式,會對彼此產生埋怨,或者其中一方無底線妥協拉低自己。

男人認為自己的角色就是對外,女人的角色就是對內,互相不因干擾,而這種角色的混淆,讓雙方的人格嚴重失衡。

“顧家是女人的事”:“性別刻板印象”是“喪偶式婚姻”的推手

“喪偶式婚姻”讓夫妻雙方角色混亂,家庭嚴重失衡。

“顧家是女人的事”:“性別刻板印象”是“喪偶式婚姻”的推手

如何弱化“性別刻板印象”來挽救“喪偶式婚姻”?

楊爍在《我們都要好好的》發佈會上說的:

“我認為真正的愛是接受,不是忍受;是支持,不是支配;是要慰問,不要質問;既要體貼,也要體諒。”

而大多婚姻,卻會因為“性別刻板印象”出現“忍受”“支配”“質問”,更甚至是女性角色獨自一人承擔家庭責任的“喪偶式婚姻”

“性別刻板印象”如同一道重重的枷鎖,將女性囚禁在了婚姻的牢籠中,而本該幸福美滿的婚姻也在“性別刻板印象”的推動下成了“喪偶式婚姻”。

那麼我們該如何弱化“性別刻板印象”來挽救“喪偶式婚姻”呢?

01 女人應該拒絕做“全能媽媽”,學會獨立

“顧家是女人的事”:“性別刻板印象”是“喪偶式婚姻”的推手

女人不能受“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覺得自己就該是“全能媽媽”,在婚姻中要學會拒絕,不能自己一味“獨攬家事”,讓男人無處施展而不承擔責任。

弱化“性別刻板印象”,女人首先要懂得自己不是婚姻的犧牲品,不是天生就是“家庭型”角色,而是要和丈夫共同努力來經營婚姻。

在一段婚姻中,女性角色一旦陷入“性格刻板印象”中,就會形成“依賴型”性格,而這正是促使“喪偶式婚姻”的推手。

在心理學中,生命力的五朵金花中就包含了獨立自主,而婚姻中的女性更是應該學會獨立,擁有自己的事業,擁有自己的喜好,更有自己的追求,成為獨立自主的新女性。

02 男人應該學會分擔,懂得承擔責任

在一段婚姻中,男人大多容易進入“性別刻板印象”的陰影之中,認為自己沒必要管家,沒必要為家庭付出太多,只要負責好賺錢養家的職責就行,這種“性別刻板印象”會讓男人缺失承擔責任的意識。

某招聘網站的一項調查顯示:2018年,男方賺錢比女方多的家庭只有不到一半(43%);22%的家庭男女收入差不多;剩下35%的家庭,則女方賺錢更多。

“顧家是女人的事”:“性別刻板印象”是“喪偶式婚姻”的推手

所以,“女人是家庭型”的認知早以不成立,婚姻應該打破“男主外女主內”的“性別刻板印象”,不能一味認為女性角色只能在家相夫教子,操持家務。

弱化“性別刻板印象”,男人應該學會分擔,和妻子共同承擔家庭責任,成為一個有擔當的人。

詹妮弗 安妮斯頓曾經說:

“每段關係都有漩渦和波浪,有時很艱難,有時很輕鬆,有時又充滿樂趣。婚姻的美妙之處,就是因為要走過這些荊棘和坎坷而始終牽著同一個人的手,你能夠環顧四周然後說:‘我依然在這裡,依然深愛著你。’”

婚姻關係本就是需要夫妻雙方共同經營的,弱化思維認知裡的“性別刻板印象”,是避免婚姻成為“喪偶式”的保證,別讓婚姻裡的“性別刻板印象”成為你們婚姻的破裂的推手。

能碼字,能追夢,治癒系90後女孩。用最暖的文字,治癒最孤獨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