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養殖過程中為什麼要給鱔魚馴食?如何給鱔魚馴食?

以稻蝦田為例子,在小龍蝦的養殖過程中,往往一年四季(除了冬季)都可以將鱔魚捕撈上來,而且鱔魚長的還很大,這就給很多人一種錯覺,認為鱔魚在投食餌料方面比較隨意。其實這個觀點在某些標準範圍上來看是正確的,因為如果你不想鱔魚大規模短期之間集中上市的話,這種投食餌料的方式和思路是沒有錯的。而且還省了一筆餌料支出和大量的人工。很簡單的道理,投餵小龍蝦的飼料絕大部分也是鱔魚可以吃的,尤其是動物性餌料,比如各種魚蝦,螺螄蚌殼肉等等。這樣,養殖戶理所當然就認為一種飼料小龍蝦和鱔魚可以通用,省事省力。

在人工養殖過程中為什麼要給鱔魚馴食?如何給鱔魚馴食?

但是如果要實現規模化,集中化養殖鱔魚的話,就一定要讓鱔魚形成特殊的攝食習慣,如何特殊,表現在讓鱔魚形成只吃某些特定的飼料和餌料,從而你來實現鱔魚快速生長大規模生長繁殖的目的。我們都知道,鱔魚屬於食肉性魚類,能吃的水生動物很多,在飢餓的情況下,也會吃腐爛的生物屍體。

問題的關鍵在於:依據鱔魚的天然食性,養殖戶大部分時候普遍採用投食鮮活餌料的方法來進行人工養殖,這些鮮活餌料主要包括蚯蚓,小雜魚,螺螄和蚌殼,還包括人工燈火誘蟲。這種投食方式或者說是習慣的優點是鱔魚能夠很快形成攝食習慣,但是缺點是鱔魚的儘量得不到保證,生長相對比較緩慢,而且這些餌料大部分都無法保證長期穩定供應,尤其是在大規模養殖的時候,這個侷限性體現得更為明顯,也更加難以克服。

在人工養殖過程中為什麼要給鱔魚馴食?如何給鱔魚馴食?

那麼能否使用人工配合餌料養殖鱔魚是實施鱔魚規模養殖必須解決的問題。也有一些養殖戶通過自己配製的人工餌料進行投食,但是由於對鱔魚的食性轉變過程,人工餌料配製的營養全面性以及配製方法等方面認識不足,最終導致鱔魚的攝食率和重量增加的效果不明顯,不理想。

具體來說,鱔魚正確的攝食習慣是既要吃的飽,又要能消化,最重要的還是攝食的餌料能夠顯著增加鱔魚的體重和規格,所以需要養殖戶通過馴養讓鱔魚形成條件反射,形成大量攝食特定餌料的習慣。

具體的馴養步驟如下:

1,馴養之前的準備工作:(1),收集鮮活的蚌殼,將這些蚌殼放在稻蝦田(塘口)的水域裡面養起來備用。(2),準備充足的鱔魚專用人工餌料。(3),蚌殼肉在使用之前,最好先放在冷庫裡面冰凍,目的是為了防止蚌殼肉腐爛變質。

(4),還要準備絞肉機和電動機,用來攪碎蚌殼肉。

在人工養殖過程中為什麼要給鱔魚馴食?如何給鱔魚馴食?

2,具體的馴養方法:馴養的目的是為了建立鱔魚飢餓感和製作合適的飼料形狀來提高鱔魚馴養的成功率。比如,馴養餌料選用新鮮蚌殼肉,經過冷凍處理之後,用絞肉機加工成肉糜,蚌殼肉肉質很粗糙,不能被鱔魚有效消化,但是卻是鱔魚非常喜歡的動物性餌料之一。每天下午5點到7點投餵一次。投餵量控制在鱔魚苗子總重量的1%的範圍之內,這一數量遠在鱔魚飽食量的5%到6%以下,因此這個時候鱔魚始終處於飢餓狀態,可以為建立群體集中攝食的條件反射創造條件,這樣的蚌殼肉肉糜添加適量的清水均勻潑灑3天左右,然後過度到定點投餵。比如,每個養殖水域裡面設4到6個點,定點投餵2天之後再用絞肉機架構處理蚌殼肉,按照8%的量添加到人工配合飼料中,用上面的絞肉機的模孔加工成長3到4釐米的長型軟顆粒,,稍微風乾之後按照重量的2%,每天定點投餵一次,最好在下午5點到7點這個時間點投餵,以15分鐘吃完為標準,當然也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來馴養攝食餌料的習慣。

在人工養殖過程中為什麼要給鱔魚馴食?如何給鱔魚馴食?

3,鱔魚苗子的馴養攝食飼料的習慣:

(1),投餵飼料和馴養的過程:鱔魚苗子的開口飼料最好是水蚯蚓,天然飼料還有大型的輪蟲,橈足類蚊子的幼蟲等等。經過10到15天的培育,當鱔魚苗子長到5釐米以上的時候就可以開始馴養鱔魚的攝食配合飼料的習慣。培養的時候,將粉狀飼料加水揉成團狀,定點投放田埂邊,1到2天之後鱔魚苗子就會主動攝食這些團狀飼料。對於15釐米以上的野生苗種則需要在鮮活的魚肉或者蚌殼肉糜裡面加入10%的配合飼料,並逐漸添加配合飼料的比例進行馴養,馴養時間一般為一個星期左右,鮮活飼料使用前的處理原則要堅持無公害養殖要求進行。

在人工養殖過程中為什麼要給鱔魚馴食?如何給鱔魚馴食?

團狀蚯蚓

(2),投餵量:鮮活飼料的每天的投餵量為鱔魚體重的8%到12%,配合飼料的每天的投餵量為鱔魚體重的3%到4%。

(3),鱔魚培育的管理要點:根據鱔魚苗子的生長和個體差異要及時進行分級飼養(按照鱔魚規格大小隔離分養),同一水域的鱔魚苗子要儘可能保持一致。大規格的鱔魚苗子在水體裡面培育,當鱔魚達到20克的時候就要轉入商品鱔魚的養殖。應該做到水質清潔,勤快換水,保持水中的溶氧量不低於3MG/升。流水飼養水體裡面在生長季節水流量應該控制在0.01—0.1立方米/h,一般每週徹底清塘一次。

在人工養殖過程中為什麼要給鱔魚馴食?如何給鱔魚馴食?

絞肉機攪拌肉糜

換水的時候水溫應該控制在上3°以內,生長水溫以20°到28°為宜。當水溫高於30°的時候,應該採取加註新水,搭建遮陽棚,提高水葫蘆或者水花生的覆蓋面積等防暑措施。水溫低於5°的時候應該採取提高水位確保水面不結冰,搭建塑料棚或者方幹水之後在泥土上鋪蓋稻草等防寒措施。每天早中晚巡塘檢查,投餵飼料之前檢查防逃措施,網箱是否完好,適當根據鱔魚的吃食情況調整投餵量。觀察鱔魚的活動情況,如果發現異常,應該及時處理。勤快清除雜草,敵害,汙染物。洗刷網箱的四壁,防止網孔堵塞,及時清除剩餘飼料,清除死亡和體質弱的鱔魚苗子,保持進出水系統通暢。預防尤其是暴雨季節嚴防漫水事故發生。

在人工養殖過程中為什麼要給鱔魚馴食?如何給鱔魚馴食?

4,野生鱔魚苗子的馴養:野生鱔魚苗子放入養殖水體之後應該投餵蚯蚓,小魚小蝦和蚌殼肉等鮮活餌料,攝食正常一個星期之後每200斤鱔魚用0.2到03克甲苯咪唑拌飼料驅蟲一次,3天以後再驅蟲1次,然後開始用配合飼料馴養。馴養開始的時候,將魚肉蚯蚓,蚌殼肉與10%的配合飼料揉成團狀飼料或者加工成軟顆粒飼料或者直接拌入膨化飼料進行投餵,然後逐漸減少活餌料的用量。經過5到7天的飼養,鱔魚苗子一般能夠攝食配合飼料,鮮活的飼料處理同樣需要堅持無公害的養殖要求進行。

在人工養殖過程中為什麼要給鱔魚馴食?如何給鱔魚馴食?

總結:

人工養殖鱔魚的目的就是為了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將鱔魚養大養肥,同時必須保證鱔魚生長的週期相差不大,也就是說要保證在捕撈的時候有大量肥大的鱔魚可以上市銷售,這樣就對鱔魚的吃食習慣提出了要求,這樣就需要楊智慧進行人工干預,因為自然狀態下鱔魚一方面喜歡吃自己適口的餌料,但是這些適口的餌料可能營養單一而且不容易消化,對鱔魚的養殖效益妹妹幫助,重量的增加不明顯,其次是鱔魚對人工餌料在不經過馴化的前提之下是不愛吃的,而對應的配合飼料能夠有效促進鱔魚生長,所以就需要人工來干預鱔魚的“飲食習慣”,從而讓它們習慣去吃那些有助於增長自己體重的餌料和人工飼料。所以,馴養鱔魚吃食的習慣很重要,這其實和養殖青蛙的馴養管理是非常相似的,道理大家應該也不陌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