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請客的講究

上海人要面子,也要革裡。

他們把妻子叫做“家主婆”,“家主婆”操持帷幄,應酬周圍,是上海男人“屋裡廂”的體面。

上海人請客的講究

上海人應酬交往,喜歡在家裡請客吃飯,與下館子聚餐相比,絕對有親疏之別。

家主婆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大多都燒的出幾隻別緻的小菜來待客。家境好的,僱傭的孃姨也一定有拿手的地方菜。至於有些“臉面”的大戶人家,家裡必然藏有個好廚子。

原中國銀行董事長“馮六爺”(馮耿光)的太太是青樓出身,她帶著在“會樂裡”燒飯的廚子小丁“陪嫁”到馮府。

上海人請客的講究

馮耿光

過去,那些漂泊打拼的男人,到青樓去的目的,倒不全為了那裡的“先生”,而是衝著那裡的小菜好吃,還能感受“家宴”的溫馨和親暱。

上海人請客的講究

青樓的“家宴”

小丁做了馮府的廚子後,馮六爺留飯是訪客們尤其期待的,有約赴宴,則更加垂涎欲滴了。

馮府請吃的都是家常小菜,紅燒竹筍、燜燒雞翅、蔥爆鯽魚、火腿乾絲等,雖然十分普通,卻與眾不同,獨特的味道總讓人難以忘懷。

就如小丁的蝦片湯吧,總是在一桌菜吃得差不多了的時候,端來一隻大海碗,碗底和碗壁貼著一層薄薄的青島對蝦的切片,碗底撒著蔥絲、薑絲、香菜末和胡椒粉。小丁倒上一些白蘭地,端起一鍋燒得嘟嘟滾燙的老母雞湯,“譁--”地朝碗裡澆進去,蝦片滿碗翻騰,立馬就都熟了。滿桌子都瀰漫開白蘭地和蝦片的混合香味。

上海人請客的講究

蝦片湯

經常有人向馮六爺借小丁,去他們家裡燒私房菜請客,有時還要排隊挨號等好多天,“共享廚子”弄得馮府都吃不上自家的菜了。

老上海有不少因私房菜出名而“蓬蓽生輝”的體面人家,達官貴人、銀行家、文化名人都喜歡結交走動。

譬如淮安人沈京似,祖上曾是晚清的大戶人家,他到上海時已經末路,由於喜好美食,僱傭了一個小李做廚子。

上海人請客的講究

沈京似先生與太太李仲明

沈京似對家裡的小菜特別講究,經常親自下廚指導,與小李一起切磋烹調,如呂宋黃(一種上等魚翅)要發到什麼時候正好,炒鱔魚的火候怎麼控制等,沈太太也任由這主僕二人在後廚折騰,自己樂得“退居二線”,只管鑑定飯桌上的“菜品”。

夫唱婦隨,沈府“李廚”的名聲不脛而走,有幸受邀去沈家吃吃“李廚”燒的菜,也是很多上海人夢寐以求的好事。

沈京似自己吃的不多,人長得精精瘦,李廚卻成了小胖子,他家端上飯桌的“小菜”,只只都講究得像藝術品,蜜汁火方、蜜汁湘蓮、燻魚、火腿乾絲、炒鱔絲等,無與倫比的色香味,令人垂涎欲滴又不忍下筷。

上海人請客的講究

炒鱔絲

50年代初,陳毅市長也慕名沈家的私房菜,曾請李廚到市政府高級餐廳“中蘇友好大廈友誼餐廳”(今上海展覽館)當中餐部主任,沈府的淮揚菜的手藝就這樣逐漸推廣開來。

上海人請客的講究

上海展覽館

請客,家裡還是飯店,上海人不會隨意,赴約的客人也很在意,“拎得清”親疏尊卑的關係。

如今,一些飯店的老闆、酒家的經理,時常打出“家常菜”、“外婆菜”或“弄堂菜”的菜譜,來蹭“私房菜”的格調,然而,是否值得請客吃飯,還要看後廚掌勺的來歷,是誰家的家主婆,還是在哪裡當過私家廚子?

一段歷史,一個典故,一件趣事,一點談資。聽知滬者說那些曾經的上海故事。如果想得到音頻文字版本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滬申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