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裡的森林公園,不光景區很美,還隱藏著鮮為人知的故事

在許多人眼裡,森林公園往往和山區、遠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在西安行政區域內,森林公園也是很多的,但地處城區的就只有一個,那就是清涼山森林公園。在城南特別是長安這塊地界上,可能不少人多多少少都去過這個地方,綠樹成蔭、倒影成畫、環境優美,晨練休閒、園區漫步、小坐發呆那是再好不過了,但許多人只知道其今生卻並不知道前世。那麼,我們今天就追根溯源去清涼山森林公園走一走。

清涼山森林公園的前世

西安城裡的森林公園,不光景區很美,還隱藏著鮮為人知的故事

清涼山森林公園位於西安市長安區上塔坡村,西部大道北側,是西安南三環和西部大道之間規模最大、環境最好、最有人情味的免費景區。

提起清涼山森林公園一定得從清涼寺說起,而時間將我們拉回到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隋朝。隋朝是中國歷史上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一統朝代,據史書記載,公元581年2月,北周靜帝禪讓於楊堅(今陝西華陰人),楊堅建立隋朝,為隋朝開國皇帝,稱隋文帝。隋開皇元年(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詔令建清涼寺,距今2019年已有1438年的歷史。清涼寺歷史上也曾經歷了多次更名,如真寂寺、崇福寺、化度寺等,到了金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法演法師擴建,敕封為清涼寺,清涼寺的名字就從此延用了下來。

1934年,智朗法師駐錫清涼寺,制“古清涼寺”青石門額。在解放前的這段歷史長河中,雖然經歷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但對清涼寺的保護一直都沒有停止過。1944年,國民政府長安縣維修和建成了南北兩院,南院是3間僧房和大雄寶殿,殿內有彌勒玉佛一尊,保留了隋代風格,現存於西安碑林博物館。寺內目前有民國甲戌年住持僧智朗建立的“古清涼寺”石碑一通,到解放前有顯良法師、普照法師、廣禪法師等高人在此常住。

從1950年到1996年,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清涼寺遭遇了空前的破壞,1971年寺院被拆毀,成了辦公和辦學的場所。從1998年開始,各級政府部門下大力氣開始復原、維修和擴建,使這一宗教和歷史文化遺蹟才得以面向廣大人民群眾。到了近幾年,這裡在保持原有歷史風貌的同時,擴展成具有人文歷史、宗教文化和自然資源為一體的森林公園。

由於清涼寺是華嚴宗四祖清涼國師弘揚華嚴宗的根本道場之一,現今的清涼寺秉持古風,追隨先賢弘揚華嚴一乘教法,每月的第一、第三個星期天傳授八關齋戒,而且經常舉辦大悲法會、結界儀規教授、誦持華嚴經以及佛學講座。

清涼山森林公園的今生

經歷了1000多年的風風雨雨,清涼寺能有今天的模樣,那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從公園現在的建成區看,已有清涼寺、半山亭、鳳棲廣場、佛緣廣場、隋文帝雕塑、井勿幕紀念廣場等典型景觀。下面我們選主要的介紹:

西安城裡的森林公園,不光景區很美,還隱藏著鮮為人知的故事

開皇盛世廣場

中國歷史上,從東漢至隋代建立,南北分裂長達400多年,這期間國庫空虛、民不聊生,隋文帝楊堅統一天下後,隨即在強富國家、確保全國賦稅收入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障民生,以穩定百姓。楊堅開皇五年,大索貌閱,推行輸籍法,開展全國性戶口調查,同時增加國家稅收,改善經濟,盡掃魏晉南北朝以來隱瞞戶籍的積弊,最終促成開皇盛世,此廣場就為紀念這一歷史性的變革而建立的。

西安城裡的森林公園,不光景區很美,還隱藏著鮮為人知的故事

隋文帝廣場

楊堅是一位具有創新精神的皇帝,在位期間成功地統一了嚴重分裂數百年的中國,不斷改革吏制,唯才使用,廣納賢才,開創了中國選官制度的先河,重點發展國家經濟和文化事業,使這一時期的中國成為盛世之國。文帝在位期間,也是中國農耕文明的巔峰時期,因而楊堅是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開明、最有魄力的皇帝之一。這一時期也是清涼寺最興盛的時期。

西安城裡的森林公園,不光景區很美,還隱藏著鮮為人知的故事

大興湖

在唐長安城以前,隋朝稱為大興城,大興湖也因此而得名。據史書記載,隋文帝楊堅統一中國後,最初想定都在漢長安城,由於當時的長安破敗狹小,於是決定在漢長安城東南的龍首原南坡建立新城,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大興土木修建大興城,開皇三年(公元583年)遷都於此地,因隋文帝早年曾被封為大興公,便命名為大興城。因此,在當時的情況下,修建大興湖,可見其重要性。這也說明,現在所說的長安其實就是唐代的長安城。

西安城裡的森林公園,不光景區很美,還隱藏著鮮為人知的故事

安濟橋

現存的安濟橋是南北跨越大興湖上的一座石拱橋,此橋按照石家莊趙縣趙州橋1:1比例複製而建,因此也叫趙州橋,整個橋體用石料建成,民間稱“大石橋”。隋大業初年(公元605年)由李春設計建造,是一座空腹式的圓弧形石拱橋,安濟橋上的雕刻藝術,包括欄板、望柱和鎖口石等,形態逼真,精緻秀麗,是文物寶庫中的藝術珍品。

西安城裡的森林公園,不光景區很美,還隱藏著鮮為人知的故事

佛緣廣場

我們現在看到的佛緣廣場已經找不到可靠的歷史記載,也沒有一點歷史的遺痕,歷史上是否有這個遺蹟不得而知,但整個廣場位於景區的高位,與正在維修中的寺院大殿東西相對,西殿堂東蓮花,南望秦嶺、北瞰長安,是一個舉辦佛事和日常休閒練功的場所。

西安城裡的森林公園,不光景區很美,還隱藏著鮮為人知的故事

將軍亭

將軍亭是原來的塔坡村,據說唐朝時,何昌期何將軍曾在此居住,何昌期因投身唐汾陽王郭子儀屢建戰功,後被加封為“千牛衛士將軍”,是守衛京都長安的禁衛軍首領。元代兩史書《長安志圖·樊川》和《類編長安志》均說明何昌期在塔坡居住。

與清涼寺有關的特殊人物故事

每一處歷史遺痕都有其不為人知的故事或者瞬間,歷經1400多年的清涼寺自然也有很多傳說與故事,除了隋文帝楊堅以及上節說到的何將軍何昌期等,現在文物與歷史記憶中有兩個人物是值得關注的。

西安城裡的森林公園,不光景區很美,還隱藏著鮮為人知的故事

清涼寺與井勿幕

清涼山森林公園裡有一座井勿幕先生紀念碑和井勿幕先生之墓,看落款是1981年10月重立。那麼,井勿幕到底何許人也?

據可靠的記載,井勿幕是陝西蒲城人,辛亥革命的元老之一。1903年冬,15歲的井勿幕遠渡重洋赴日留學,後追隨孫中山先生。1905年8月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時,他就是創始成員。當年冬天,井勿幕奉命回陝,發展愛國志士以壯大同盟會,並於1906年春創建了中國同盟會陝西支部並任會長,揭露清政府的黑暗和腐朽,宣傳民主共和思想,聲援國內反清鬥爭。次年4月,井勿幕從上海回陝策劃並組織了武裝起義。1911年10月,他參與組織西安新軍起義,此後一直堅持反清、反袁、反軍閥鬥爭。1918年在陝西興平南仁村遭遇暗殺,時年僅31歲。

1943年8月14日當時的國民政府追贈井勿幕為陸軍上將,陝西軍民曾將井在西安居住過的四府街更名為井上將街,並在街南端城牆上鑿開一門,稱為勿幕門,也就是今天的小南門。1946年抗戰勝利後,井勿幕遺骸由興平遷葬於清涼寺。

西安城裡的森林公園,不光景區很美,還隱藏著鮮為人知的故事

清涼寺與連戰

連戰本身與清涼寺並沒有歷史上的淵源,清涼寺之所以能夠與連戰扯上關係,也只是源於連後來在兩岸關係上的特殊地位和祖緣地點的巧合。1937年,連戰的祖母沈太夫人隨兒子連震東也就是連戰的父親來到西安,四年後沈太夫人病逝,就葬於清涼寺外。和連戰的淵源可能也不止其祖母葬在這裡,1936年8月連戰出生在西安,9歲之前連戰的童年就是在烽火連天的西安城度過的,這也可能是一種情結。

2005年4月30日,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的連戰在闊別出生地61年後故地重遊回到西安,與其家人按照中國傳統禮儀舉辦了一次隆重而簡樸的祭奠祖母儀式。連戰在卸任國民黨主席之後還於2007年9月和2009年9月兩次攜夫人連方瑀前往清涼寺墓園祭拜祖母。連戰曾題詞“璞真納清涼,福地有聖澤”贈予清涼寺,並捐贈了10000元人民幣,寺院也向連戰贈送了一套白玉寶瓶。

西安城裡的森林公園,不光景區很美,還隱藏著鮮為人知的故事

交通小貼士

公交:清涼山森林公園附近有337路、260路、150路、4—13路等多條線路可以抵達

自駕:景區周邊車位不是很緊張,導航搜索“清涼山森林公園”即可

我是江湖旅行,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願和您一起行遊江湖。原創內容,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