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區一年四季中最貴的青菜

如果說有那麼一種野菜能代表潮汕地區的夏天,那就要當數麻葉無疑。這種外表如山野菜般平凡、卻有著一斤十多塊矜貴身價的青菜,堪稱潮汕地區一年四季中最貴的青菜。

麻葉 | 潮汕地區一年四季中最貴的青菜

麻葉 | 潮汕地區一年四季中最貴的青菜

麻葉 | 潮汕地區一年四季中最貴的青菜

麻葉就是黃麻的嫩葉,也叫火麻葉、火麻頭,有麻醉、利尿、治氣喘、緩解疼痛的作用,麻樹一般生長在崎嶇山區的平地上,以前潮汕的尋常人家都有種植,老一輩人把其皮剝下來曬乾之後,可以賣錢,也可以打麻繩、織麻布、做麻袋,結實耐用。

麻葉 | 潮汕地區一年四季中最貴的青菜

可是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麻皮沒人要了,麻袋受冷落了,麻園逐漸從田野上消失,許多農民都下海經商或打工去了,這時沒有洗腳上田的人發現,以前作為豬飼料的莧菜、蕃薯葉都登上了酒樓飯店的菜譜,於是便想起了麻葉,憑經驗,麻葉可以吃,而且有消食開胃、清熱祛暑的作用,於是,經過幾年的摸索試驗,終於培植出一種有別於傳統的食用麻,這種食用麻的葉子,可以用來做菜。

從春天開耕播種的日子,一直到盛夏,都是吃麻葉的季節,這時候的麻葉纖維多而粗,刮油厲害,吃完不一會兒就見餓了,對於很多熱衷於減肥的女生來說,是一種美味又健康的食材。

麻葉 | 潮汕地區一年四季中最貴的青菜

而對於一部份潮汕人來說,對麻葉是到了“不可一日無此物”的痴迷程度,如果一家潮汕菜館裡沒有麻葉賣,休說自己的出品地道。

當然,有得賣跟做得好又是兩碼事,因這種食材青澀略帶苦,纖維又粗,要做出好口感並不容易,但只要懂其特性,經過一番加工,便可以化腐朽為神奇,把麻葉變成一道可口的美食。

麻葉 | 潮汕地區一年四季中最貴的青菜

(普寧豆醬燜炒麻葉)

在成就一碟麻葉的過程中,普寧豆醬是不可或缺的。

傳統的麻葉做法很簡單,但做好卻並不易。將麻葉洗淨之後,要汆水去除苦澀。汆水的關鍵是要放鹽,這在潮汕人那裡叫“鹹究”,意思是增鹹。增鹹為的是脫苦,與此同時去其水分,麻葉體積縮小,鹽味得以滲入。撈起瀝乾水分,架鍋放油,爆香蒜頭,加鹽爆炒麻葉,等麻葉滲出汁水,剷起麻葉,去掉汁水。把前面盛起的油與蒜頭重新下鍋,加入普寧豆醬,倒入麻葉再翻炒,一碟香噴噴的“揪麻葉”即成。

麻在我國古代雖然被列為五穀之一,如鄭玄注《周禮》曰:“麻黍稷麥豆五穀也”,王逸注《楚辭》也說五穀是“稻稷麥豆麻”,但這裡指的是桑科的大麻,而不是椴樹科的黃麻。詩經《豳風·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這個“苴”就是大麻的種子,是當時重要的糧食作物。此外還有幾種重要的麻類作物,它們是蕁麻科的苧麻、亞麻科的亞麻、芭蕉科的蕉麻、石蒜科的劍麻和大戟科的蓖麻,其種子和嫩葉大多含有毒素,是不能食用的。

麻和紅麻都可以食用,蓖麻則不可以。

麻葉 | 潮汕地區一年四季中最貴的青菜

地方誌說黃麻“葉細可以作羹”,還有摻雜鼠麴草後一起作粿。

《揭陽縣續志》說黃麻“葉細可以作羹”,那是另外一種吃法。做時下少量麻葉,再加入薯粉水勾成半流動的羹狀,可以當涼茶吃喝。

麻葉 | 潮汕地區一年四季中最貴的青菜

麻葉 | 潮汕地區一年四季中最貴的青菜

黃麻雖然是一種主要用來剝取韌皮纖維的農作物,麻皮可以用來織麻布、制麻袋、打繩索等,但其用途遠不止這些,舉例來說,麻骨(杆)過去就常來用做燃料,還可以製成燈架動物等一些很有地方特色的工藝品,甚至可以用來毆打頑皮的孩子。不過因為麻骨枝小質輕易斷,這最後一種用途只能算是嚇唬小孩而已,潮歌《怨你阿爹娶後人》這樣唱:

前母打仔用麻骨,

後母打仔用柴槽(粗木棍);

麻骨打仔漸漸化,

柴槽打仔毒過蛇。

麻葉 | 潮汕地區一年四季中最貴的青菜

麻葉 | 潮汕地區一年四季中最貴的青菜

豆醬麻葉鹹中透香,嘴裡逗留著微苦的清香,用來送粥更是一流。

這便是潮汕人餐桌上夏天的味道。

認識潮汕,從潮汕美食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