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您盤點幾種“北漂”來的美味吧

北京人平常都吃什麼呀?

很多人都問過我同樣的問題。

是天天吃炸醬麵嗎?

是天天吃包子炒肝嗎?

是天天吃滷煮嗎?

不是。

其實我們還愛吃很多地方的特色。

而且,他們都已經深入北京人的人心了。

甚至是非常的熟悉,遍佈街頭巷尾。

這些食物也是“北漂”,但早就紮根北京。

甚至有很多人已經把它們當作北京的吃食了。

01

排名第一的應該是羊肉串了。

相信,這個食物在當初是一個創舉。

而傳到北京,也是經過了很多演繹,變成了很多門派。

以至於在北京就有不同風格的羊肉串。

比如,有新疆原汁原味的羊肉串。

這羊肉串的發源地應該在新疆吧,

那麼第一個把羊肉串帶到北京的也應該是新疆人。

不是還有陳佩斯老師演的一個小品,說的就是新疆羊肉串的故事。

當然,那裡演的是一個假新疆人。

個人認為新疆人的羊肉串不會有摻假的做法。

因為新疆人和回民一樣,都是有著信仰的民族。

不會幹這種摻假的事。

也就是九十年代初開始吧,北京很多本地人開始學習新疆人的做法。

也開了不少羊肉串的攤子。

這裡就有坐店經營的,

也有流動攤位的。

有一陣,為了拼價格。

有人開始耍小聰明,價格一個勁的下降,肉就一個勁的減少。

肉串越來越小,甚至有的肉串少的都看不到什麼肉了。

幾小片兒羊肉包裹著細細的籤子。

那時候就想,這麼少的肉,乾脆用牙籤就算了唄。

嘿,結果還真的有了牙籤肉。

用一個牙籤串幾片醃好的羊肉炸著吃。

不知是不是受了這小羊肉串的啟發。

呵呵,開個玩笑。

那時候價格拼到最低三毛一串。

一般我們小時候去吃,都要三十串,甚至是五十串。

好傢伙,要是像現在這麼大的串,還不得撐死。

後來開始理智的發展了,北京畢竟是首都。

老是拼低價怎麼行呢。

好多大店也開始做羊肉串。

比如東來順,就開始有大羊肉串。

那可是大塊的肉穿在大鐵籤子上。

我記得是二十塊一串。

第一次在西單東來順吃,差點沒嚇死。

一人要了十串,也沒看價格。

後來一算賬這羊肉串的錢比涮羊肉還貴。

後來開始有了大排檔。

衚衕口一擺一溜小桌子小椅子。

標配“花毛一體”。

就是花生毛豆拼一盤。

羊肉串的種類開始增多。

烤的東西越來越豐富。

比如五花肉,雞脆骨,韭菜,蒜薹。

這些肯定不會是新疆原味的了。

這都是漢民發揚光大的。

發展了一段時間,北京就開始了疏解整治。

不提倡戶外了。

所以很多又回到坐店經營。

近幾年又流行烤生蠔。

我去過南橫西街那一家串店,生蠔烤得不錯。

他家的招牌很有特點。

“本店還有八十年就是百年老店。”

呵呵,這比說二十年老店還有性格。

給您盤點幾種“北漂”來的美味吧

02

排名第二的當屬牛肉拉麵。

北京人簡稱“牛拉”。

其實“牛肉拉麵”也有羊肉串。

只不過是要大一點的店才有。

一般的小店不提供。

只有拉麵和涼菜。

拉麵也分好幾種,有西北蘭州拉麵。

也有新疆拉麵,

還有北京當地回民的拉麵。

北京回民的拉麵是混湯的那種。

就是類似李先生那種。

所以,我一直都懷疑李先生就是一個北京去美國的回民。

哈哈,開個玩笑。

蘭州拉麵是清湯,放幾片切成片的醬牛肉。

還有白蘿蔔。

看著是清湯,實際是高湯。

這個湯喝起來很香的哦。

北京的酒膩子最愛蘭州拉麵。

一般要上一碗麵,兩三個小涼菜。

喝幾個小牛二。

幾個人喝也行,一個人喝也行。

很是愜意,又是好吃不貴。

吃完了面,再讓老闆給乘碗湯。

熱湯喝下去,酒也喝了,湯也喝了。

美哉。

給您盤點幾種“北漂”來的美味吧

02

排名第三的應該是“驢火。”

也就是驢肉火燒。

這本是河北的特色。

卻是在北京人的眼裡也有一定的地位。

大家都知道,“驢火”分兩種。

一種是保定風格的,死麵火燒夾熱的,剁的很碎的驢肉。

一種是河間風格的,油酥面的火燒,夾涼的醬好的驢肉。

各有特色,都很好吃。

這其實是比肯德基來北京早了很多年的快餐。

只不過沒有肯德基會營銷而已。

“驢火”店裡其實還有很多好吃的。

夾驢板腸,夾燜子。

驢雜湯。

等等。。。

因為它的方便,實惠,也是很多白領快速解決午餐的首選。

您看很多寫字樓的旁邊,一個是煎餅攤一個是“驢火”攤都是人滿為患。

給您盤點幾種“北漂”來的美味吧

04

排名第四的也是被北京本地化最徹底的就是天津狗不理的包子。

其實這包子吧,本來就沒有什麼很強烈的區別。

包子嘛,只不過是餡兒不一樣味兒,

好吃的包子也就是餡兒的味道好。

餡兒的質量好。

沒有什麼特別的記號。

天津狗不理,為什麼叫狗不理呀?

其實就是他家的夥計叫狗子。

他家調餡兒又十分的好吃。

生意就興隆,人多了以後呢,這狗子埋頭賣包子。

就沒工夫理人。

就是您叫他名字他也不理。

就這麼著,狗子不理人,狗不理。

就叫開來了。

傳到北京呢,北京就又發揚光大,餡兒和個頭都跟狗不理的看齊。

有很多做包子做的好的,就成為了北京本地包子出名的店。

其實,北京最早的包子是個頭比狗不理的要大。

您看那個姚記炒肝的包子,個頭跟小孩兒的拳頭似的。

還有很多回民飯店的包子都是個頭比較大的。

這才是當初北京人吃的包子。

後來這天津風味的包子傳過來,

就有相當一部分包子店沿襲了天津風味的。

尤其是北京人愛吃的豬肉大蔥餡兒的最為經典。

以至於現在很多人都以為北京人愛吃的包子炒肝就是北京本地的包子。

其實不一樣,有的是北京老口味的。

有的是天津狗不理的風格的。

以上就是四種“北漂”到北京的食物,說是外來的食物,其實早就被北京人作為自己愛吃的吃食。

您問這些到哪裡找,這我沒法說。

因為北京只要是稍微大一點的小區,就能找到這些吃食。

這都是很平民的食品。

好吃不貴的典範。

有什麼不同見解期待您的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