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與滷的區別在哪裡?

醬與滷到底有什麼區別?

醬與滷的區別在哪裡?

醬滷製品之所以能風靡全國各地,倍受消費者的青睞,這與它本身所具有的特色是分不開的:

  首先是風味獨特。在調味品和醃製的作用下,製品色澤悅目,給人一種心理上的享受,刺激人的食慾。醬、滷製品在烹製過程中將原料本身之味和逐步滲入到原料內部的醬、滷汁之味(以香料的香為主)發生作用,使製品滋味醇厚,其香濃郁撲鼻。

  其次,實用性廣。醬、滷製品既可冷食,又可熱食,老少皆宜,既能作為筵席中的冷菜,又能作小菜、快餐、小吃、零食,便於攜帶,又是一種理想的旅遊食品。

  再次,製作簡便。只要將醬、滷汁調配好,然後將原料燒煮成熟就可以了,如製品存放一定的時間後,只要再入沸汁中煮沸幾滾,就又能保存數日。

  經過數次使用的醬、滷汁,俗稱老湯。醬滷菜餚製品的風味質量以老湯為佳,而老湯又以烹製過多次和多種原料的為佳,如用多次烹製過雞和豬肉的老湯,其製品絕佳,故常將“百年老湯”視為珍品。

  醬和滷的烹調方法有許多相似之處,故人們往往將兩者並稱為“醬滷”。其實不然,醬制所用的醬汁,原先必用豆醬、麵醬等,現多改用醬油或加上糖色等,醬製成品色澤多呈醬紅或紅褐色,一般為現制現用,不留陳汁,製品往往通過醬汁在鍋中的自然收稠裹附或人為地塗沫,而使製品外表粘裹一層糊狀的,許多原料角面經醃漬或過油等,醬的烹調方法盛行於北方,而滷的烹調方法則盛行於南方,故有“南滷北醬”之說。

  醬和滷的區別

  一、選料不同

  滷製可以使用動物性原料,如牛肉、雞、鴨、內臟等,也可以使用植物性原料,如豆腐乾、冬筍等,而醬制主要選用動物性原料,具體的說是動物的肉、內臟、骨頭、頭蹄、尾等。

  二、湯汁不同

  滷製要保留滷汁,並且越是老滷(反覆使用多次的)滷出的東西味道越好,所以也越值錢,而醬制所用的醬汁則是現用現做,醬完原料要把醬汁收濃澆在滷好的菜品上。 醬制的烹調方法盛行於北方,而滷製的烹調方法則盛行於南方,故有“南滷北醬”之說。

  三、成品不同

  醬製品:所用香辛料偏高,醬味濃,調料味重。

  滷製品:主要使用鹽水,調味料和香辛料數量低,色澤較淡。

  醬、滷汁的配製按地域之分,有南、北之別,按調料的顏色分有紅、白之差。

  醬、滷汁有紅、白兩種,紅滷的一般配方是沸水2000g,醬油400g,食鹽30g,八角、甘草、桂皮各10g,花椒、丁香、姜、蔥各2g,冰糖或白糖300g,紹酒200g;白滷的配方和紅滷基本相似,只是用鹽量改為100g,不用醬油和糖。

  北方滷汁,一般為紅滷,其配方是:沸水2000g,醬油400g,食鹽50g,花椒、八角、桂皮各20g,蔥100g,姜50g,白糖200g,紹酒300g。

  不少地區在紅滷中添加紅曲或糖色,醬油的用量酌減,食鹽的用量酌增,有的在配製滷汁中以茶葉、咖喱粉,“OK"汁等調料為主,又形成了許多風味的滷汁。

  醬汁的配製,一般是沸水2000 g,醬油400g(或麵醬500g),花椒、八角、桂皮等各50g,或添加糖10-50g,有時還用紅曲或糖色增色,為了形成一些獨特的風味,往往還添加一些香料,如陳皮、甘草、丁香、茴香、豆蔻、山楂、砂仁、蘋果等等,此外,尚有一些風味較特殊的醬汁,簡述如下:

  燜汁醬:在一般醬汁法的基礎上,除加紅曲增色外,用糖量增多好幾倍,醬煮時先放3/4的糖,當製品軟爛、汁稠出鍋後,再將1/4的糖放入鍋中醬汁裡,用小火熬製,並不停翻炒至稀糊狀,然後塗刷在製品的外層,蘇州的醬汁肉便屬此法,如有的在製品出鍋前將糖放入鍋中,一同熬煮至汁稠,或向出鍋的醬製品上糖。

  糖醋醬:糖醋味為主,運用適當火候在鍋中將糖醋汁收裹於製品上,如揚州的清滋排骨便屬此法,而在嗜辣的湖南一帶,製作傳統風味特產糖醋排骨時,還須糖醋醬汁中添加辣椒粉,形成酸甜辣具備的特色,亦稱糖醋醬,也可稱糖醋辣醬。

  蜜汁醬:製品如上海的蜜汁小肉、蜜汁排骨等。

在製作中應保留老湯,必須注意如下幾點:

  1.使用後撇去湯中的浮油,撈去雜質等,將香料袋掛在通風處,下次烹製時再投入,將湯汁燒沸後,盛在乾淨的器皿中,放在通風處,遮上透風的蓋(防止灰塵及蟲等落入)。

  2.燒沸盛入容器後,不能攪動,不能接觸到生水等,夏天燒沸一次,冬天2-5天燒沸一次,如晾涼後存放冰箱中,保存週期可長些。

  3.因加工過豆製品的湯汁易變質,故加工豆製品時,只能舀出部分老湯,使用後不能再加入老湯中保存,只能另作它用。如可當調味品烹製其他菜餚。

  4.如老湯使用時間較長後,應用乾淨紗布或細眼篩進行過濾,去除渣質,加些香料於湯汁中起淨化作用。

醬、滷菜餚時,不管使用老湯或新湯,在製作中均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對形狀較大的原料,一般要進行改刀,如畜類原料須切成250-1000g左右的塊狀,禽原料需剁下爪、翅。

  2.對血汙、腥羶味較重的原料,需通過醃漬、刮洗浸泡、焯水等方法。

  3.製作醬、滷菜時,以長頸砂罐或砂鍋為佳,醬菜要改稠湯汁,翻炒時再改用鐵鍋,為了防止出現焦煳,應阻止原料和鍋底接觸,在鍋底放上一隻圓盤或自制的底墊。

  4.投入原料後,用大火燒沸,撇去浮沫後,用一隻圓盤將原料壓住,不讓原料冒露在湯汁之上,然後蓋緊鍋蓋,儘量不要漏氣,改中小火燜煮,保持湯汁微沸,中途儘量不要揭蓋,如火力難以調小,則應酌情多放些清水。

  5.同一種原料,往往由於產地、季節、部位、質地老嫩的不同,原料加熱至成熟的時間也有所不同,故在烹製過程中,應引起注意,如多種原料一鍋製作時,應先將質地老、難成熟的原料先下鍋,根據具體情況,再分別放入其他原料,儘量使各種原料一起成熟。

  6.如使用高壓鍋,必須將燜煮的時間縮短4-5倍以下,離火後不可立即拿掉氣閥蓋,製品仍需在湯汁中浸一段時間,一般使用高壓鍋烹製的製品風味略次。

  7.應注意保持原料的特色,如製作鹽水黃豆生仁時,就必須燜煮至酥爛;而豬肚則不宜過爛,應保持一定的韌性;雞肉應保持皮脆肉嫩,如時間過長,雞皮易破爛,肉發柴,少鮮味。

  8.醬、滷製品一般多冷食,故要注意衛生,防止細菌汙染,製品出鍋後,要防止蒼蠅、蚊蟲等叮咬,接觸製品的手和器具必須乾淨。

  9.香料在裝入袋中之前,應用溫水沖洗,尤其是白滷的製品,更應注意,否則會影響製品的色澤,使湯汁帶灰暗感。

【附】幾款滷水配方

山東青島/劉振軍

劉廚滷水

原料:A.八角50克,白豆蔻50克,甘草50克,沙姜50克,花椒15克,小茴香10克,香茅25克,白胡椒10克,草果8個,肉豆蔻6個,草豆蔻6個,香葉20片,丁香10克,羅漢果3個,蛤蚧2只,香菜籽50克,白芷10克,杜仲10克,南姜10克,良姜10克,砂仁10克,桂皮10克。

B.老母雞3000克,金華火腿3000克,乾貝250克,裡脊肉10斤,豬棒骨10斤。

C.清水60斤。

D.小洋蔥750克,南姜400克,大蒜150克。

E.色拉油1500克。

F.廣州米酒800克,花雕酒1000克,冰糖1000克,海天金標生抽王1500克,美極鮮醬油170克,魚露300克,老抽500克,蠔油250克,味精150克,鹽250克,雞粉150克。

製作:1、A料用紗布包鍋,放入沸水中大火煮10分鐘撈出備用;B料中除乾貝外,其餘的原料均放入放入沸水中大火煮20分鐘,撈出洗淨備用。

2、將C料放入不鏽鋼桶中,放入氽水後的B料、乾貝小火煲12小時,將B料取出,把原湯過濾後重新放入不鏽鋼桶中,加入A料小火煲2小時,放入F料後小火煮30分鐘。

3、D料洗淨後切成厚片,放入燒至六成熱的色拉油中小火浸炸5分鐘至出香,撈出D料後把色拉油倒入湯料中調勻即可。

特點:口味鹹鮮微甜,色澤紅亮。

適用範圍:可以用來滷製牛下貨、豬下貨、牛肉、野兔等。

山東棗莊/王立遠

王廚滷水

原料:A.八角50克,花椒20克,香葉30克,陳皮25克,草果30克,丁香10克,甘草15克,羅漢果3個,沙姜25克,白豆蔻25克,肉豆蔻25克。

B.蔥200克,姜300克,蒜瓣300克,洋蔥250克,胡蘿蔔250克,西芹200克,青椒150克,紅椒100克,整棵香菜600克,幹辣椒絲25克。

C.冰糖1000克,白醬油500克,魚露150克,山西陳醋150克,李錦記生抽2000克,龜甲萬醬油300克,花雕酒500克,玫瑰露酒150克,草菇老抽100克,精鹽400克,味精300克,雞粉250克。

D.豬大骨5000克,老豬肘子1500克,老母雞2000克,老鴨子4500克。E.料包2個,色拉油2000克。

製作:1、將A料包入料包種備用;將B料中所有原料的一半包入料包(幹辣椒絲全部)備用。2、湯桶加水50斤,放D料大火煮30分鐘轉小火,熬至湯桶中湯中剩1/3時,將原料全部撈出,湯汁用細漏網過濾。打撈湯油備用。3、將色拉油放入炒鍋內燒至三成熱時,將B料中剩餘的原料放入小火煸炒10分鐘至香味出盡時打出原料製成料油,將料油、兩個包好的料包、C料一起放入湯桶內小火熬30分鐘後便可滷製原料。

特點:色澤紅亮,口味香醇。

適用範圍:乳鴿、豬耳朵、鵝掌、豬肚、牛肚、雞蛋、豆腐等。

山東臨朐/顧英芳

顧廚滷水

原料:A.草豆蔻20克,肉豆蔻20克,丁香5克,小茴香35克,白芷5克,良姜30克,八角20克,桂皮25克,山楂片(成熟鮮山楂切片晾乾),香葉35克,甘草10克,草果25克,陳皮15克,上等紅曲米150克。

B.生抽200克,雀巢美極鮮醬油50克,蠔油200克,冰糖1500克,鹽750克,味精350克,料酒500克。

C.雞架骨1500克,豬大骨1500克,清水25斤。

D.生薑片150克,生蔥100克,香菜、香芹、青椒、洋蔥各50克。

E.色拉油100克。

製作:1、鍋內放入色拉油,燒製七成熱時放入D料小火煸炒30分鐘至出香,放入C料大火燒開後小火熬20分鐘,取出D料。2、將A料用紗布包起製成料包,放入步驟一熬後的湯中小火再熬2小時,用笊籬撈出料包、雞架骨、豬大骨,放入B料調味即成。

特點:色澤紅亮,口味鹹中微甜。

適用範圍:可以用來滷製鴨頭、鴨脖子、豬蹄、豬肚、乳鴿、兔子頭等。

河北保定/張世浩

白滷水

原料:A清水25000克,豬脊椎骨5000克,老母雞2000克,棒子骨5000克。

B甘草35克,香葉10克,桂皮20克,草果6.5克,陳皮10克,沙薑片10克,大料5克,花椒5克,白胡椒15克。

C.冰糖200克,精鹽1000克,味精25克,花雕酒500克,白醬油50克,乾貝10克

製作:1、將豬脊椎骨,老母雞,棒子骨一同放入冷水鍋中,燒開撇去浮末。撈出放入不鏽鋼桶中,加入清水大火燒開,改用小火煮3個小時,撈出原料,留湯汁。2、將B料用紗布包好,放進乾淨水盆中洗乾淨,燒開鍋以後,把C料加入煮開鍋即成。

特點:色澤淺黃,口感鹹鮮微甜。

應用:適合滷製乳鴿、腸頭、鳳爪、雞肘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