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令》吸血行為惹怒粉絲?捧紅肖戰、王一博,4個月狂攬數億

近日,“陳情令告別演唱會”在南京舉辦成功,肖戰在現場潸然落淚,難捨告別,也為這份“夏日限定”的演出畫上了句號。


從6月份開始,《陳情令》裹挾著巨大的快樂闖進了我們的生活,短短几個月,為各方都帶來了從未想到的變化。

《陳情令》吸血行為惹怒粉絲?捧紅肖戰、王一博,4個月狂攬數億

最明顯的自然是劇中的演員,尤其是兩位男主角。

在《陳情令》播出之前,肖戰的代名詞是“北堂墨染”,一個活在各大拉郎剪輯視頻、一度屠版B站的角色,但是他本人仍是個小透明。

《陳情令》吸血行為惹怒粉絲?捧紅肖戰、王一博,4個月狂攬數億

​而《陳情令》播出之後,9月份的《誅仙1》算是他的第一塊試金石,在各方都不看好這個非科班主演的情況下,電影上映不到一個月,便斬獲了4億票房。

粉絲們除了自己去看電影,還熱烈宣傳、積極送票為偶像增加路人緣。《陳情令》在前,《誅仙1》在後,肖戰的人氣和流量都有了極大的提升。

《陳情令》吸血行為惹怒粉絲?捧紅肖戰、王一博,4個月狂攬數億

​拍戲方面,他手上除了有拍完未播的《狼殿下》《慶餘年》等劇,也不斷有新戲在拍。日前,肖戰和楊紫共同拍攝的電視劇《餘生,請多指教》,也已宣告殺青,只等後期製作宣發上映。

除了影視資源的豐富是,商業代言也開始暴漲,橫跨美妝護膚、日常用品、養生健身等多個方向,可見其商業價值。

《陳情令》吸血行為惹怒粉絲?捧紅肖戰、王一博,4個月狂攬數億

​另一位主演王一博,在《陳情令》之前,大部分人對他的瞭解來自於去年《創造101》裡的舞蹈導師,要不就是《天天向上》裡那個不太愛說話的天天小兄弟。

當時的他在舞臺上魅力十足,但是不得不說人氣上還是差了點。

《陳情令》吸血行為惹怒粉絲?捧紅肖戰、王一博,4個月狂攬數億

​劇播後,王一博的存在感肉眼可見的上升。

他有賽車的愛好,也是一名職業賽車手,他的參賽讓本來讓僅有業內人士關注的比賽直播人氣翻了無數倍,彈幕中粉絲們紛紛刷著王一博的比賽號位“85”。

《陳情令》吸血行為惹怒粉絲?捧紅肖戰、王一博,4個月狂攬數億

​同時他所在的綜藝也開始“一票難求”,雖然《天天向上》的門票是不公開出售的,但是也一直有黃牛在操作,之前大概幾百塊的門票,如今已經炒到了好幾千,甚至供不應求。

《陳情令》吸血行為惹怒粉絲?捧紅肖戰、王一博,4個月狂攬數億

​今年年初時,誰能想到這個叫王一博的年輕藝人,能夠和部部爆劇的趙麗穎搭戲拍古偶劇呢?

如今兩人合作主演的《有翡》也已經正在拍攝中了。王一博身上的代言也是邀約不斷,其中不乏國民度極高的大品牌全線代言人,資方願投,粉絲願買。

《陳情令》吸血行為惹怒粉絲?捧紅肖戰、王一博,4個月狂攬數億

​除了兩位主演,劇中的幾位配角,也憑著角色的討巧人設或是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到了很多關注。

于斌、汪卓成、賀鵬等人都有了不少的追隨者,扮演“師姐江厭離”的宣璐還受邀參加了《超星運動會》,就連走黑紅路線的孟子義,熱度也比她之前拍戲時高了許多。

《陳情令》吸血行為惹怒粉絲?捧紅肖戰、王一博,4個月狂攬數億

​演員名氣大增,劇方自然也得了不少好處。

且不說劇集大熱對以後的投資影響,就單看這部劇給他們帶來的部分真金白銀就讓人感嘆。《陳情令》電視劇播到大結局時,播出平臺提出了一種“付費點播”的方式,一夜之間賺了幾千萬,最終慶功宴上宣佈最終點播收益1.56億,如此成績恐怕連播出方也沒有料到。

《陳情令》吸血行為惹怒粉絲?捧紅肖戰、王一博,4個月狂攬數億

​趁熱打鐵,線下活動也收割了好幾波“韭菜”。

7月12日的“陳情令見面會”、9月21日的“泰國見面會”和前幾日的南京“國風演唱會”,都為主辦方帶去了不少的門票收益。11月2日的演唱會在網上開啟了電子門票售賣,同時在線觀看人數超過了320萬,總額將近一個億。

《陳情令》吸血行為惹怒粉絲?捧紅肖戰、王一博,4個月狂攬數億

​前幾天播出平臺方傳出了一張招商的圖片,“陳情令”三個大字在極其顯眼的地方,說明了其對這個項目的重視,並且對《陳情令》為之帶來的影響也比較滿意。

《陳情令》吸血行為惹怒粉絲?捧紅肖戰、王一博,4個月狂攬數億

​又是演唱會、又是見面會、還搞付費點播和直播的這些操作,固然讓人們多番討論,也一直被詬病是“割韭菜”。

不能否認的是他們確實是這種劇集播出獲利方式的先行者。觀眾們心甘情願打開自己的錢包,為了收穫快樂、為了自己的情懷買單,夏日限定因為短暫所以美好,因為難得所以難忘。

《陳情令》吸血行為惹怒粉絲?捧紅肖戰、王一博,4個月狂攬數億

​可種種明顯撈金的操作也讓不少阿令女孩們感覺到不適,花錢才能解鎖劇集、插曲,還有價格明顯不合理的周邊,想要買票看演唱會還得經歷高考般的“磨礪”,沒完沒了的吸血行為讓很多人表示下次“再也不約了”。

《陳情令》吸血行為惹怒粉絲?捧紅肖戰、王一博,4個月狂攬數億

​一部《陳情令》讓資方看到了這條路上的巨大利益,也開創了多種玩法,有人賺得盆滿缽滿, 有人名利雙收,有人則收穫了一個短暫而美麗的幻夢。《陳情令》的成功無疑是現象級的,但是也是難以複製的。

希望藉著熱度吸金當然無可厚非,只是總是以“情懷”的名義去消耗粉絲的真心,最後還有誰會心甘情願的被“割韭菜”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