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千禧一代”正逃離大都市,年輕人不再擁有紐約夢?

美國“千禧一代”正逃離大都市,年輕人不再擁有紐約夢?

美國最新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18年超過50萬人口的城市總流失近2.7萬名“千禧一代”居民,年輕居民連續四年減少。紐約去年流失近3.8萬名“千禧一代”年輕人,是此前三年平均降幅的兩倍,也是10年來紐約總人口首次出現下降。

“千禧一代”是國際上一個專門的代際術語,指出生在1982年到2000年的年輕人,當然80年代出生的已經不算很年輕了,但2000年到1982年肯定算是職場上最為活躍的中流砥柱和新鮮血液,也是一個城市推動發展的新生代力量,考慮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發展實力,最終還是歸結到人口,比如我們一談及日本,最重要的一個詞就是人口老齡化,跟經濟活力這個詞相去甚遠,所以也是日本經濟多年萎靡不振的重要原因。

美國“千禧一代”正逃離大都市,年輕人不再擁有紐約夢?

毋庸置疑,“千禧一代”正是影響著當今世界,無論哪個城市和國家都在被這股的生產力量所影響,也是衡量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千禧一代”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美國好像都是一代特殊的群體,總覺得上一代人跟他們好像有代溝,但這也是每一代之間都存在差異一樣,比如60後當年如何看待70後,70後如何看待80後,80後如何看待90後,都覺得下一代好像有問題,甚至對頹廢的一代稱之為垮掉的一代,但過了這麼多年,也未曾真正的看到哪一代真垮了!

但“千禧一代”的確有所不同,在中國來說,他們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被溺愛當然屬於正常;而在美國,好像也是這樣,他們公開喊出“我付出,你付錢”,絲毫不像我們當初有點扭扭捏捏,要錢還要感覺不好意思。所以他們真的不需要為五斗米折腰,可能個性解放的更徹底,更自我罷了,沒有真正體驗過前一代生活打拼的艱辛,成熟太晚,小有矯情,別的好像也沒有什麼差別了,誰沒有年輕過呢?

美國“千禧一代”正逃離大都市,年輕人不再擁有紐約夢?

或許這也是美國年輕人逃離大都市的原因之一,為什麼要一定要追求什麼成功,為什麼非要在大城市裡混出個模樣?活成自己的模樣,才是最重要的。

這可能跟我們那一代人或者上一代人對成功的渴望不那麼強烈有關,越吃過苦頭,越想成功,沒有吃過苦頭的人,對成功渴望不那麼迫切,本身就生活得好好的,為啥要去瞎折騰呢?顯然多了一份淡定,也沒什麼不好。

我記得年幼時內地有一部很火的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當年全世界都憧憬的是美國夢,中國內地出現了一波出國潮,甚至一段時間紐約夢,基本就是美國夢。

依稀記得最經典的一句臺詞:如果你愛一個人就送她去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一個人就送她去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

所以,出去闖闖,可能是我們一兩代人的做夢都憧憬的事情,我們那個時代獲茅盾文學獎的是《平凡的世界》,上中學的時候我們同學還在看,《路遙文集》讀了好幾遍,甚至每看一遍都留下激動的淚水,原因的我們那一代人都在主人公孫少平身上找到自己的身影,都想著有一天能出去體驗一下另外的世界。所以,我們那一代人,對於外界的渴望更強烈,但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們那一代人,老同學也慢慢的從大城市離開,身邊朋友越來越少,何況“千禧一代”呢?我覺得,不值得大驚小怪。

美國“千禧一代”正逃離大都市,年輕人不再擁有紐約夢?

我有在深圳和在東莞的同學,都有開工廠的,這兩年他們都遇到了同樣一個最為棘手的問題,那就是“用工荒”。

用他們的話來說,現在的年輕人沒有我們能吃苦了,工作做的時間也不長,最為重要的是很多年輕人壓根都不願意來廣東了,因為在老家他們也挺好,找到工作儘管沒這邊工資高,但壓力不大,生活成本低。

或許這個問題正是美國年輕人遇到的問題,比如前兩年從紐約市搬到賓夕法尼亞州的38歲的科林表示,現在只是比以往每月多付200元,就由以往的1臥小單元變成4臥住宅,其妻子利亞形容,"在紐約是生存,現在這裡是生活。"高房價,正在侵蝕著城市競爭力。

年輕人是影響一個城市振興的很重要指標,美國夢之所以成為全世界的奇蹟,1776年7月4日著名《獨立宣言》的簽署標誌著美國獨立,到19世紀末超過了英國,取代英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體。僅僅用了兩百年時間,速度之迅速堪稱奇蹟,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因為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全世界年輕人大舉湧入,當然了也會有年長者,多數以冒險家,敢於拼搏的人更多,而這波人才是敢於創業者。美洲大陸上土著人較少,自由、新秩序、新思想下,令美國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比如你在一個具有土著人非常多的地方改革的話,觸動的利益非常多,成功概率就非常小。

美國“千禧一代”正逃離大都市,年輕人不再擁有紐約夢?

這也是國內改革開放試驗田裡為何深圳最為成功的原因,深圳特區設立之初是不是跟當年的發現美洲新大陸一樣,敢於拼搏的年輕人願意大膽嘗試一樣而發展了一片新天地呢?

香港2018年GDP折算成人民幣為24022.44億元,2018年深圳市生產總值為24221.98億元人民幣

深圳僅僅用了40年時間,從無到有,從一個小漁村到一個大都市,超越了我們當年具有亞洲四小龍、東方之珠之稱的香港,奇蹟嗎?其實背後的真正原因,應該是最有創造能力的一批有一批的年輕人湧入,2013年數據顯示深圳居民平均年齡僅30歲;2018年數據顯示深圳人的平均年齡是32.02歲。

所以,倘若在深圳30多,嗯,你有點老了!這就是現狀,一個城市的創新度直接跟生活在該城市的人有關,就在前兩年各大網友喊著逃離北上廣的時候,深圳依然堅持著,“來了就是深圳人”的政策,看來對這個事情,深圳看得非常明白。

所以一個城市年輕人正在逃離的話,競爭力逐步在下降,無論是美國、或者是紐約,有人說為啥要上升到國家呢?因為一個國家的移民政策其實就是衡量標準,美國這一多年移民政策其實也在悄然發生變化,當今的紐約儘管屬於全球第一大都市,但已經沒有當年出國熱時代那麼令人憧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